2017年7月,我军在建军90周年大阅兵上,向世人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质作战力量——空中突击旅(下文称空突旅)。空突旅把陆航和步兵完美结合,打破了兵种间壁垒,诸多优势下文会谈到。还是建军90周年大阅兵,合成旅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人们的印象中,空突旅、合成旅应该是陆军的“专属”。实则不然,在空降兵军建制内,既有空降合成旅,又有空突旅。二者为何会并存于空降兵军建制内?
▲空降兵第15军(空降兵军前身)旧照
在此,我们需要明白空降兵军的基本情况。空降兵军是以空降第15军为基础组建的,该军正式组建于1961年6月。是年,中央军委以武汉军区第15军(军部及第44、第45师)、空降兵师(后改称空降兵第43师)为基础组建了空降兵第15军。第15军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号称“千岁军”。
自1961年6月成军之后,空降兵第15军经历了多次体制编制调整,逐渐摆脱了“大陆军主义”,完成了由“空中步兵”到“空中集团军”的转变。关于空降兵第15军的具体沿革,笔者不再一一赘述。大家只需要知道一点,空降兵军作为一支全域立体突击作战力量,在军兵种联合作战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空降兵军某部组织演练旧照
在笔者看来,空降兵军建制内,之所以会出现既有空降合成旅又有空突旅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空降合成旅简化了指挥层级,具有机动灵活性好、火力打击体系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2017年新一轮军改中,空降兵第15军番号撤销,辖内空降第43、第44、第45师的番号也随之宣告停用,拆分组建空降合成旅。空降合成旅与空降合成师相比,最突出的变化是撤销了团级建制,实行“军—旅—营”体制,与陆军集团军体制编制保持一致。从空降师到空降合成旅,空降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战斗力自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空降兵合成某旅演练旧照
空降合成旅不同于以往的空降师,非常之重视多兵种协同作战,集中了步兵、炮兵、侦察兵、装甲兵、通信兵等10多个专业兵种,机动灵活性好、火力打击体系多元为其显著特征。最为关键的是,空降合成旅可借助四通八达的指控通信平台和网络,将作战单元、侦察单元、指控通信单元等聚合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一举打破了以往“联不上、联不好”的局面,形成了体系制胜的无形优势。
笔者需要重点说一下空降合成旅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降合成营,这是一支可以直击重心、直打节点的“模块化”作战单元。一支空降合成营装备有工兵、装甲兵、炮兵等兵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空降兵军成军之后不久,空降合成某营组织了一次实兵实装实跳实打空降突击演练。此次演练,空降合成营在扛“敌”反空降火力的掩护下,顺利空降至目标区域。
紧接着,地面“战斗”迅速打响。空降合成营火力队对“敌”重要火力目标进行火力覆盖。待“敌”火力点被火力队牢牢的压制后,破障队迅速使用火箭爆破器开辟通路。火力队、破障队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主攻队就能从容不迫的完成冲击夺点任务。整个演练过程,多兵种协同作战伴随始终。由小及大,我们不难发现空降合成营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
(二)空突旅兼顾主动出击和机动防御,可凭借超低空突防优势对敌纵深战略目标进行打击;
空突旅是“空地一体、以空制地”的空军新质作战力量,可以理解为搭乘直升飞机作战的空降突击步兵。空突旅的装备阵容很是豪华齐全,包括侦察、武装、运输等多种机型。空突旅手中有了得心应手的家伙事,面对不同战场背景下的战斗任务就显得游刃有余。由于这一层原因,空突旅在空降兵军建制内,被视为空降合成、空中突击、作战支援的“拳头力量”。
▲空降兵军空突某旅演练
其实,空突旅也不是空降兵军一家独有,陆军也编有空突旅。譬如,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都配备有空突旅。陆军版空突旅、空降兵军空突旅在协同作战、战术动作、武器装备上有所区别,可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还是为了对敌纵深目标进行打击。
空降兵版空突旅稍显特殊之处在于,可以依托空中投送平台和火力平台,采取空地一体方式连续夺控、蛙跳突击,进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以长春航展为例,直-20KA以超低空悬停的方式索降突击队员,旁边有直-10K警戒。当任务完成后,直-20KA又在直-10K的掩护下撤离机降点,整个过程突出快、准、狠。
▲空降兵军空突某旅在长春航展上的惊艳表现
行文至此,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空突旅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我军轻步兵战术智慧的集中体现:穿插迂回,攻其不备。空突旅就如同一把“尖刀利刃”,为主力部队争取更大战果创造有利战机。假以时日,随着我军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对超低空制空权需求量可能会越来越大,空突旅的数量与质量大概率会随之提升。
空降合成旅、空突旅互相成就,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次次的战训耦合中,不断寻找协同作战的短板弱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空降合成旅、空突旅并存于空降兵军,能够最大限度的聚合空降尖刀,进而打出制胜铁拳。这对于空降兵军来说意义非凡,有助于推动“由传统轻装步兵向多元力量合成、战术规模向战役规模使用转变”的跨越式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