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是有“五季”的,只不过今天的中医不大知道罢了
历史上一个提到五脏对应五行的说法来自《吕氏春秋》,这其实是讲述古代祭祀的一种礼法规矩,就是五个固定的祭祀的日子,要用固定的脏器来祭祀,即所谓的“五祭五脏”
这个规矩简单来说就是:
孟春“祭先脾”
孟夏“祭先肺”
孟秋“祭先肝”
孟冬“祭先肾”
这里的“孟”说的是季节里的第一个月,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的第一天“
那你说这不是四季吗?哪来的“五季”?
别着急嘛,战国时期的古人祭祀除了这春夏秋冬的四季第一天外,还有一个叫“长夏”的日子,就是夏天里日照时间最长的那天,就是今天的“夏至”
按照《吕氏春秋》的说法,这天里祭祀的脏器是“心”
然后春、夏、秋、冬、长夏又对应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脏”就又和“五行”对上了,就是所谓的“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
这“五脏”、“五季”、“五行”后面还要对应“四时”,题主问题没涉及我就不叨叨了
所以如果你研究过《礼记》、《尚书》或者《吕氏春秋》之类的书,就会发现中医的那套理论简直再熟悉不过了,其中的逻辑关系就是直接照搬古代巫师祭祀的那套规矩
王冰版《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六节藏象论”里就提到了“长夏这个概念:
“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也”
但关于“长夏”是否是“夏至”的说法,就在同一本书里还有别的解释
同样是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太阴阳明论”里,对“长夏”的解释又变成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也就是说一年有4个“长夏”
你要问到底以哪个为准,问就是“不知道”,随便你怎么理解都是对的
这就是中医的“科学性”,主打一个“狡辩”
所以中医的博大精深并非来自中医本身,而是其穿凿附会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化,甚至前后矛盾逻辑不通,这也是博大精深
这就是为什么mr深水总说,你对中医了解的越多,就越觉的这东西作为一种医学来说太不靠谱
像我们这种研究医学史的人拿来玩玩就罢了,真要用这种东西给人看病……
我确定你有病[拍手]我相信你是知道脏属的,但还是挑错的说[拍手]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为何不是五季。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真是人间之极品.)
中医的本质就是玄学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