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演员黄政民是喜爱韩国电影的影迷绝不陌生的,在韩国的地位说是“国民影帝”亦不为过。
不论是什么样的角色黄政民好像都能接住,出道至今近30年已获奖无数,在韩国影坛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几乎每年都有电影新作的他,举凡刑警、罪犯、律师、黑道、巫师、乐手、流浪汉、军人等,扮演过的角色不计其数。
除了是韩国影坛主要奖项大满贯影帝得主,主演的亦有多部是名列韩国影史高票房的现象级作品。
观众印象较深刻的比如2023年的《首尔之春》、2014年《当男人恋爱时》和《国际市场》、2017年《特工》、2013年《新世界》、2016年《哭声》和《军舰岛》……
韩国的类型片实力如此强大,产业之成熟与能量充沛使得运转起来几乎就像个鲜少失准的战争机器。
不过,如同面对最商业取向的好莱坞片,看这些电影时,我总是更多地感觉到这些电影只作为某个缜密华丽的整体。
而少有某个元素令我挂记良久,可黄政民在许多作品里的表演,却恰恰给予了我难以轻易释怀的经验。
在韩国早被众多奖项肯定且扛下漂亮票房的黄政民。
对我来说,原本可能要有产量太高、太多类型片的疑虑,却是由《新世界》而来的“电梯战神”难忘体验,思考起角色与演员的更多可能性。
2013年《新世界》由朴勋正执导,李政宰、崔岷植与黄政民主演。当年在香港的宣传主打“韩国无间道”,让我在第一次看时差点划错了重点。
剧情讲述警方高层安排了卧底在黑道世家,要利用该卧底人员煽动不同派系间的矛盾,使从内部崩溃后坐收渔利,将黑帮收归控制之下。电影固然有《无间道》中“三年之后又三年”的卧底警员的无奈,但真正的情感更来自李政宰饰演的卧底李自成,和他所贴身陪伴的由黄政民饰演的黑道老大郑青之间的情谊。
电影的转折在于,郑青找人破解了警方档案,揪出所有混入帮派的卧底并残忍杀害,唯独李自成逃过。可后来才揭晓,郑青其实也掌握李的真实身份,只是选择了保住这个曾一起长大的哥儿们。
那场处决卧底的高潮戏,当后来知道真相再回头重看,对黄政民表演之精细、微妙印象深刻。那场戏是气氛肃杀、充满压迫感的,郑青一方面对于被警方监控了组织而暴怒、一方面要在手下(包括李自成)面前展现魄力和杀鸡儆猴的决断,整场戏节奏很快、目标很明确,乍看并没有、也无必要有更多的延伸空间。
但肩负电影的核心情感,重看才发现:那场戏中郑青这个角色,在咆哮或下达动手指令、转移了所有在场人的注意力之同时。
仅仅两或三秒,流露出某种极为悲伤、困惑与孤单的表情。他在那些浮夸的吼骂和大笑间,陷入了连自己都未察觉、已流泄无遗的真挚痛苦。
而原本在这些段落中,我以为作为推进叙事的“李自成看着其他卧底同僚被砍杀的表情”的镜头,后来才了解,它们事实上来自郑青的主观视角。这是他在知晓自己好友真实身份后,两人第一次聚首,这回的“第一次这样地看与,看见”之凝视,被淹没以巨大的不解、伤心和甚至是不忍(因为同理地感受到好友亦因此承受着压力)。
这场戏的力量且无法单独论之,它很重要地来自角色设定、更攸关黄政民对该角色的诠释。《新世界》中,当老大骤然离世,每个派系都想上位,相较于其他同样地位的老大以及虎视眈眈的警方。
郑青却是更简单的人:喜怒形于色、顺势、草莽、不相称此一身份的类似由安全感而来的轻松(或许亦可解释为“因为有(好友)你在我身旁”的那种笃定和稳定。
这样的他,当知晓好友正是卧底者,此讯息太庞大到必须努力找到方式去消化它(却无法、无能找到)。
这是一桩“简单的人处于复杂心情”的表演!
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尽管“复杂的心情”本就是展现演技的好机会,可是当这份“卡住”,降临给一个突然被迫纠结、被迫思考的单纯的人,那触发了更多细节与层次的揣摩。
黄政民在这场戏的表现令我难以忘怀。
讨论何为某个演员之“本色”并无意义,但就一般印象来说,黄政民经常演出很朴实与真诚的角色,2014年的《国际市场》主人翁即是相当经典的属于他的角色。
而以此基准点,倒反地塑造光谱彼端之“乍看好人,其实很坏”也就顺理成章地成立。
比如《阿修罗》中的市长,比如《北风》导演尹钟彬执导的另一部《苏里南》中的牧师。
也因为这样,尽管一度以为已熟知他“什么都能演”,仍在《首尔之春》目瞪口呆。
这部讲述韩国近代史关键时刻的电影,黄政民饰演当时发动政变的全斗焕。
比起善恶两极,这个角色最耐人寻味的是其粗俗、轻浮、灵活,这让他的邪恶变得独特且难以破解。
还有部不得不提2021年的《人质》,改编自2015年中国电影《解救吾先生》,在原作由刘德华饰演明星吾先生。
它是改编自2004年在北京发生的真实事件“吴若甫绑架案”,电影讲述某日凌晨,黄政民在聚餐回家的路上突然遭人绑架,原本以为是一场玩笑,但在被绑匪毫不留情地粗暴对待后,才让他知道这是一场真正的绑架事件,且绑匪要求他在24小时内交付大笔赎金。黄政民在努力逃脱的过程中,尝到了比电影情节还要残酷的体验。
主题鲜明的《人质》,很真实地描绘出一段惊险绑架经历,导演毕感成曾表示这部作品力求真实与能量,每场戏都有将实际情形考量进去,加上黄政民极力求真、亲力亲为的精神,更让真实度逼近百分之百。
甚至让观众搞不清楚电影中的“黄政民”究竟是演技,还是本人真实的模样?
《人质》其实也传达出,就算是“千亿票房影帝”,工作结束后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面对绑匪也会不安、害怕,在无所适从的危险情况下也只能放下身段求饶,不过在危机时刻靠着只有影帝才能够运用的“演技”与绑匪斗智,反而成为本作的一大看点之一。
如果说黄政民的演技引领着整个剧情的发展,饰演绑匪的金在范、刘庆秀等人的演技则是增添紧张气氛的重要推手,他们粗暴的举止、火爆的情绪,都令观众在观影时无时无刻绷紧神经。除了黄政民被绑匪施虐的戏码令人胆战心惊,黄政民带着另一名人质逃脱、警匪飞车追逐等各个场景都是惊险万分。
导演曾表示,为了展现出黄政民疲惫不堪、凄惨无比的模样,黄政民与绑匪的山中追逐戏码更是一镜到底。
在一镜到底的山中追逐场面里,51岁的黄政民不顾一切奋力逃跑的模样也如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部电影完美将“遭受绑架的影帝”最真实的面貌完整呈现在观众眼前。
即便是气场强大、光环耀眼的知名影星,在面对凶残罪犯的时候,其实也很脆弱渺小。
《人质》撇开本质上是警匪片不谈,并不只是表面上看来这样靠噱头。黄政民在电影里饰演自己,作为全国爱戴的演员,陷入被绑架后的专属待遇;电影在间杂的后设趣味之外(比如中间一度向外求救,客串的正是《新世界》演死对头的朴成雄,比如结尾将此案拍成电影),“饰演自己”也成为比预想中更有意思的设定。
黄政民在谈到对这个角色的揣摩时说,虽然他似乎可以让这个角色逼近银幕下的自己,例如那些深受盛名之累的日常、例如为长年明星光环所塑造之人际关系里的自我定位。
但“我没有被绑架过,因此我还是得去想像被绑架的自己是怎么样的”,这个充满意识却又要确然沉浸的思索过程,反映在此一角色的说服力。
在类型片里角色能发挥的空间多半是非常有限的,但黄政民却发展出某种结构性的表演,由他经手的人物,似乎不动声色、安其位地将角色功能最大化,却也同时在不妨碍情节推进的情况下,找出更多与最大可能性。
去让此一人物拥有一个足以和电影整体框架对话的结构(而不只是通常说的人性或血肉)。
既留下令人挂记的人物塑造,也为原本单纯追求利落明白的电影带出余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