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是江南”的口水官司,为什么打个不停?

恨之看看趣事 2024-11-09 17:32:41

“哪里才是江南”的话题隔三岔五地就冒出来,各种口水笔墨官司热闹的很,似乎每一种说法都说服不了众人,已经成为一个有趣又带点无聊的现象。

就像考古遗址,同一地点有不同时代遗迹堆叠,江南,也堆叠了太多的时间、空间、物象概念。若是占一时空节点定义江南,自然难以服众。

有哪些争议?

纷纷扰扰议江南,大抵不外乎这样几个观点:

一、 江南的范围仅指长江下游南岸,还是包括扬州(泰州、南通)在内的文化江南与地理江南之争;

二、 强调沪苏锡常、杭嘉湖绍的平原水乡为正统,以区别宁镇的文化江北,皖南徽州乃至江西的经济差距,金台温的山越夷风;

三、 吴语片区与其它方言片区之争;只有讲吴侬软语的地方才配得上江南的气质;

四、是以历史上江南道、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等古代行政区划范围来定义江南,还是以自然地理来勾画江南。

五、从诗词文赋、历史典籍中有关江南的记载、考据,来印证今日江南的范围,是不是有种刻舟求剑的感觉?

或许还有更多的观点和角度,各位可以例举。

为什么江南多争议?

中国有很多地域板块,如河西、河东、关中、岭南等等,似乎边界都比较清晰,为何江南板块的范围争议特别多?

首先,在历史演变下,江南从一个宽泛的地理方位,到区域地理,再到一个复合化的概念,包含地理、文化、气候、经济,语言、美学、社会、行政等多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有一层江南的定义。

其次,江南二字,本身已成为美好的代名词,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标志。尽管历史上政治中心基本在北方,但战乱少、环境好的江南,经过千年积淀,逐渐成为经济富庶、文化昌明之地,受到历代名家的无数诗词歌赋赞美,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堂”。所以,各地凡有特别好的一块地方,都拿江南来赞誉,如内蒙古扎兰屯被誉为“北国江南”,宁夏塞上江南,陇上江南,西藏江南林芝,人们把那些当地环境优越的地方,都冠以江南的名号。让有些江南人生出莫名的优越感,自然对江南的边界感特别在意,有些地方身在江南,却不被认可,自然要争上一番。即使当下珠三角在经济上可与江南不相上下,但在文化当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历史造成的。

第三,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方人看江南的视角不同。从历史维度看,过去的江南大多是北方视角的江南,与当下全维度视角的江南有偏差。北方统治者往往会忽略扬州与苏州之间的细节差异,而在整体上把扬州也归为江南,并把江南省和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划的那么大。

长江下游一带的江南人,能够戴着放大镜,从各种角度辨析江南各地的细微差别,有些人不但不认江北扬州,连身处长江以南,语言习俗更为杂糅的南京镇江都不认同为江南。

而更多的南方人,往往从气候、地貌、物产等方面,把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西也视为江南。

第四,江南从有形的空间,到无形的意象。很多人即使没到过江南,也从小就在心里刻下了江南印象:小桥流水人家、烟柳画桥、水乡古镇、曲水园林、梅雨时节、温润、富庶、人间天堂……,所谓江南的边界是什么并不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江南。

江南是个多重概念,不可以一盖全

只有从更高的视角,更纵深的历史观,更博大的文化观看江南,你才能发现江南精彩的多面。

不会像盲人摸象般,划出江南的空间轮廓。

百度百科给出了四个江南地理范围概念:自然地理、行政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

也有从自然地理‌、‌气象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圈等角度来框定江南。

划定江南就像套圈圈,无论怎么套,阵眼在太湖

我认为,江南就像水墨烟雨一样,浓浓淡淡地晕染在中国东南大地,勾勒出层叠模糊的边界,看不清楚。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