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山水,也喜欢人文景观。我去过不少地方,不过最向往的倒是皖南风光西递宏村,带着朝圣一般的心情,终于来到了这片历史弥足珍贵的热土,我心心想念的历史古迹——宏村。
未来之前,想在网上大致了解一下宏村的历史沿革。毕竟要见佳人,就要熟悉一下其大致的情况。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宏村的整个占地面积在30公顷左右,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徽派古民居140余幢,她看上去古朴、典雅、宏大,没有一丝的矫情状。官宅从外表看,都是一样的格局,一色的白墙灰瓦,一样高大翘楚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墙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更有了古朴、厚重、庄严的气势;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心养眼,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诠释着徽派建筑家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宏村坐北朝南,背靠黄山余脉的羊栈岭和雷岗山,其形状酷似一头躺着的老水牛。村前是一汪平静、碧绿的南湖水,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引来很多大大小小的中外画家驻足写生,给古村落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过南湖上的石拱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巍峨耸立的南湖书院。门前的廊柱上刻着一副很文人的对联,“地近黄山耸起文峰千丈,楼迎南湖拓开思波万重”。读后不由使人浮想联翩,从而陷入到那种意味深长的情境中去。南湖书院旧称“依湖六院”,是由南湖边六个不同的私塾组成的,到了清嘉靖的十九年间,将六院合并,遂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一湖碧水映照着书院,静观着古村落的云卷云舒。她粉墙黛瓦,挺拔雄伟,气势庄严。书院里,亭台楼阁间的青砖、灰瓦、马头墙,凸显出一种温润别致的味道,极具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
漫步在宏村之中,看到村内有清泉似血管在水牛的周身流淌。那一条条清澈蜿蜒的溪沟,犹如牛体内的“牛肠”,曲折多变,引人遐想。溪水潺潺流经月塘后,经过短暂的过滤、休整,然后继续流向村口的南湖,灌溉和滋润着宏村人的田园土地、风情风景。行走在水墨宏村,漫步在村巷之间,我跫然迈动的足音轻轻敲打古村落的青石板,我发现,这是一块神奇的世外桃源。尽管这古村落飘遗在尘世之外,道路也不十分畅通,但是,她犹如世外桃源般地清纯澄澈着,恬静安然着。
穿行于宏村这轴春天的水墨画里,高高的宅院,斑驳的墙面,翘楚的马头墙,讲述着一个个历史传奇。每一个深深的院落,都记载着一段段风雨故事;每一堵院墙,都封闭着一篇篇神奇传说;每一道门槛,都见证着一章章家道兴衰史。其实宏村哪里是我的专宠,很多人都来了,慕名而来。行客很多,各省的都有。各牌照的车子都有,延绵不绝,车子堵起了长龙。女人很多,大多都是很漂亮的那一种,平时养尊处优出不了门,如今阳光不太毒,在青石板上彳亍,总有一番风味。
稍微盘点一下,小巷很多,窄窄浅浅的初看起来都一样,仔细看时又不一样。家门口的水沟像过滤过似的,似乎用手捧起来就可饮用。有人俯下身去,捧手洗脸;也有人蹲在石径边照相,更多的人在青石板上缓缓地走着。行人的脚步不再匆忙,仿佛时光停滞了似的。阳光浅浅淡淡,照在人身上,并不热。碰见几个照相的女子,有的装扮如徽州女子,大气而不失婉约;也有装扮如青蛇的,似乎比青蛇更有仙气。一个女子在小巷里游走,我以为是丁香般的姑娘。想静静的为她拍照,不料她浅浅的一笑,顿时我慌作一团,抱之一个微笑,然后轻轻的走开。
男子挺多,多半是女人的附庸,拎包的,驮着女友上桥的,也是抱着女友走的,挨着女子嗲嗲的骂,却屁颠屁颠的跑来跑去。平时在单位,装腔作势惯了,此刻只想围在家人面前,充当一个护花使者。或者小男生的角色。出了门,便是稻田,半青不黄的,微风拂过,波浪翻滚。不过没有水牛,没有牧童。坐在树下,仰望天空。心多少有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