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请求入党,毛泽东却说:“我意还是暂不入党为宜。”

千篇历史藏 2024-06-27 11:22:51

【《毛年谱(1949-1976)》纪事本末(474)】1952年,毛泽东59岁。

1952年7月22日,毛泽东阅吴晗七月二十一日再次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来信,批示:“我意还是暂不入党为宜。”此后,吴晗又多次提出入党要求。

此前,吴晗1949年1月3日曾向毛泽东提出入党请求,同年1月14日毛泽东给他回信说:“我们同意你的要求。惟实行时机尚值得研究,详请恩来同志面告。”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早年岁月

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1日,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身,家教颇严。吴晗少年聪慧,自小就对历史尤其明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吴晗不仅早慧,而且早熟,12岁时到金华读中学,广读博览,吸收梁启超变革维新的思想。

民国十四年(1925年),吴晗中学毕业,因家道衰落,遂在本村小学教书,赚取一点工资贴补家用。

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吴晗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一年后该校停办,吴晗又前往上海,考入中国公学。从此,他与校长胡适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胡适门生,不久写下《西汉的经济状况》一文,深得胡适赞赏。

民国十九年(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吴晗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初,吴晗写成《胡应麟年谱》。时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吴晗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大学期间,吴晗写下四十多篇文章,其中《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吴晗因对现状日益不满,逐步投入抗日民主运动。此时,由北大、清华、南开等组成的西南联大亦南下建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云南大学呆了近3年的吴晗重回母校,思想开始全面左转。国难当头之时,国民政府官员的腐败传闻沸沸扬扬,而中共组织则利用“云南王”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在西南联大四处活动,鼓动师生反蒋,并与吴晗多有接触。国难、贫困、艰辛、腐败传闻交织在一起,加上吴晗好友张荫麟教授因肾病不治去世。更加增加了吴晗对当局的仇恨。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7月,吴晗加入民盟,并开始全面抛弃胡适的“读书救国”论。至此,吴晗从一名历史学家变身为社会活动家,在中共组织的支持下,积极投身各种反蒋活动,态度越来越尖锐,对国民政府的批判越来越激烈。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因抗战结束,西南联大解散,吴晗前往上海。在上海期间,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暗杀的噩耗传来,吴晗深陷挚友之死的巨大悲痛中,怒不可遏,写下一系列文章痛斥独裁、专制、暗杀的罪恶行径。在《论暗杀政治》一文中,吴晗写道,独裁与专制“保证你有失踪,挨打,被造谣中伤,以致挨枪刺、手榴弹、机关枪,还有无声手枪之自由”。他指出,这种暗杀政治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国际,自绝于人类”的反民主的反动政治。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17日和18日晚,吴晗两次在张君劢住处见到了周恩来,这对他来说更是巨大鼓舞,遂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更加密切。他承担起部分中共地下工作,地下党也在经费上予以一定的支持。他偷偷收听解放区的新闻广播,记录以后传抄、油印、散发,扩大中共的影响。由于他活动频繁,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上了抓捕名单。

毛泽东重视吴晗

1948年4月27日,毛泽东写信给晋察冀中央局城市工作部部长刘仁,请他经过妥善办法告诉张东荪、符定一,感谢他们的来信,对他们的一切爱国民主活动表示热烈同情,并邀请他们二位及许德珩、吴晗等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参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关于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

5月31日,毛泽东写信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请考虑将张东荪、吴晗、许德珩等尽快从平、津接出来,以便征得他们同意后,选为华北行政机构的委员,并有一二人任部长,一二人任副部长。

11月24日,毛泽东读完历史学家吴晗送阅的《朱元璋传》修改稿后,委托秘书胡乔木送还书稿,并致信吴晗:

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处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10月8日下午,毛泽东同刘仁、张友渔、吴晗谈话。

10月19日,毛泽东阅李维汉本日关于中国民主同盟工作近况和意见的报告。报告说:民盟目前的中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民盟今后的活动,要找出怎样参加和配合国家的文教建设工作的办法,以发挥其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二是在民盟内外条件已有新的变化的情况下,要使其领导机关中各派的关系得到必要的调整。毛泽东批示:

同意这个意见。据吴晗向我表示,民盟中央和北京支委各种会议,只谈人事,不谈工作,使他们感到极为苦闷。一个政治团体不谈工作,是无法维系成员的,也势必永远陷在人事纠纷中。此件中所说“找出参加和配合文教工作的办法”,是必要的。其他民主党派恐亦须解决此问题。

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他对历史科学的建设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最著名的是主持新中国史学三大工程的实施。所谓史学三大工程,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标点《资治通鉴》、标点《二十四史》和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毛泽东出于对吴晗的器重和信任,将这三项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吴晗以极大的热忱担起重任,以出众的组织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出色地完成了这三大工程。

1957年3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