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望看兴衰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08-03 03:59:06

——人和篇之清朝

努尔哈赤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是有其战略眼光的。

首先他进攻吞并叶赫部,这就是个极大战略眼光,因为当时叶赫部居地就在今天的四平市,是中国四维四大战略要地。控制了四平对控制整个东北地区是极有利的,努尔哈赤没占四平以前,声势很小,没有成气候迹象的,但一占据四平,明朝几番征讨都不行,有做大迹象了。

其实我不懂军事,但是历史经验咱们读过都应当知道,中国几个战略要地,一是西北地区的渭水,曹操过不了渭水,奈何不了马超,偷过了风陵渡,马超就失去了对西北的控制。诸葛亮与司马懿同样几番在渭水一带隔岸对峙。胡宗南攻占延安时期,毛主席百难之中,身边只二百余人,也不过黄河避险,为什么?就是不想在战略上失去对西北地区的经营控制。

另一个地方就是襄阳,秦下襄阳则楚亡,魏下襄阳则吴亡,元胡必烈为了灭宋,打襄阳打了十六年,最后襄阳城外屯田,不走了,学习汉人耕种,才打下襄阳城,元一下襄阳宋则亡。

第三个地方就是徐州,号称自古彭城胜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韩信下彭城,项羽则失势,三国时吕布,刘备,袁术,曹操都去抢占徐州,淮海战役也是围绕徐州展开的,是江淮门户,中原咽喉。

第四就是四平,努尔哈赤抢占四平,就已经是战略主动了。所以,解放战争时,毛主席严令林彪,要化四平为马德里。

但是一个王朝崛起,单首领有战略眼光远远不够。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人和与修养。

后金能够崛起,我们看当时后金对蒙古,对朝鲜的态度,对蒙古是联姻和亲,给足了面子,又利用。对朝鲜是又送礼又威胁又联和。对明朝虽然颁布了七大恨,但是后金对汉族老百姓可比明朝好多了。甚至汉人也可以入旗籍,虽然有别于八旗原籍,但是八旗入关时,多少从龙入关的汉人。

再对比一下明朝,虽然当时势力比后金大得多,但是,各种内忧外患也比后金多得多,问题是明朝除了剿贼,没变通一下政策,没想过一个折中的办法先缓和眼下危局,哪怕李自城打到北京城下,求封个王就撤兵都不许。

而几次大的历史事件,也预示了后金的崛起。

一是萨尔浒战役,一是松锦战役。其实当时后金都是面对优势明军,以小胜多。后来乾隆说萨尔浒一战王业开,松山一战帝基定。其实大有道理。

在我个人看来这种不断以小胜多现象,都是霸祖孤身取二江的气象。

相对于战场的胜利,其实更重要的是人和。

在那种危局下的后金将领,上下一心,没一个掉链子的。

其实更大的危局是努尔哈赤死后,与皇太极死后,八旗旗主没有内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凭借高超政治手段,顺利登位,控制八旗军。以及皇太极死后,孝庄太后又成功让顺治登位,八旗兵仍然没内讧。在多尔衮指挥下,竟然入关了,且一入关主宰了中原二百多年。其实当时后金八旗但凡在一次争储事件中内讧,失去人和,不能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就入不了关,甚至关外都不能做大。

后来清朝衰落时呢,几乎与明朝衰落面临一样的危局,内忧外患,步步紧逼。这时的清朝已经没有了祖宗崛起时的气象了,却与明朝一样,天朝大国自居,对汉族官员也不再如祖宗对范文程,洪承畴那般拉拢了,而是宁亡外辱,不丧家奴,处处猜忌打压。自家人两宫斗法,戊戌变法失败,囚禁皇帝,过个生日花费银子几千万,北洋水师买弹药,一分钱没有。别提什么人和了。

武昌起义才多少个人?哗啦啦,十五个省独立了。

真的是当年祖宗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后世多以百城降了。

传说毛主席晚年,读到王安石这两句诗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读到另两句词时,忍不住也流泪,就是“六朝何事,竟成门户私计。”

今天的中国多少门户私计?多少人和,多少公德我不知道。

但看到文化腐蚀年轻人我个人是相当痛恨。

年轻时我也不懂事,读到“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时我也没太深沉的感觉,虽然我也知道这些典故的由来。

但等人过中年,回头读《三国》,

看到昔讨逆(指的是孙策)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指孙皓)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於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忍不住也流下泪来,当年孙坚死时孙策才十八岁,投奔袁术后过了两年才借了三千兵,弄了个讨逆将军封号,到江南打天下,真的是霸祖孤身取二江,何其艰难。后世子孙却一下子就抛弃了。

前几天我批评文章,惹火了不知那位,说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批评人家不够资格。

我这里明确告诉这种屑小之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每个中国人都有资格。

我再说一遍,当今社会于私我没必要对任何人口诛笔伐。只是出于学术观点,不同意见我就要提,法律允许,平台许可。

若是于公别说这二位,只要我觉得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再大的名头我也批。

但批评要针对学术不能针对人,他人的好我也认,我发现自己错了我也会承认错误。

但我不相信中国这些文化人个个都是圣人,什么错都没有,出了名了放屁都香。

但我不会给人扣大帽子,什么卖国了等等,牵涉到政治,平台都敏感何况我们一介草民。更没必要去打倒谁。

我的治学观点,承认错误不妨碍一个人的伟人。不承认错误的人永远背了包袱,不会有进步。

如果再用另一个错误掩饰从前错误,只会让人更恶心。

何况这些文化名人公开的言行。

个人偏见能代表所有么?能成为伟大的理由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