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卷孩子还不如卷自己,千万别强求顺其自然最好!

社会苏韵悠长 2024-11-05 21:00:53

现在很多人习惯性的吐槽教育不太合理,认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总说过度过早的压榨孩子的潜力,唯成绩论英雄,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模式。

实际上,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改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我们只能从有利于自己孩子未来的角度出发,理性的去看待现在教育问题,不要对孩子抱太高的期望,顺其自然就好,更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我们目标的工具。

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教育太卷,制度不合理,工作压力大等等,将这些消极情绪植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

我们的教育就像是分馒头一样,分不到的人越多,怨言就越少!

30年前,是10000人只有100人能分到白馒头,分不到的人有9900人,他们踏踏实实吃着粗粮,毫无怨言。

因为他们周围的大多数人都一样,心理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差,认为能吃饱就很不错了,根本不在乎东西好坏。脑海里想着的是如何吃饱,不饿肚子就是一种幸福了。

慢慢的,白面馒头增加到了2000个,这个时候只有8000人分不到。

分不到的人开始有怨言了,因为他们周围可能已经有人吃上白面馒头了,这时候他们有了直观的参考,再吃粗粮会心里不平衡,正所谓,眼不见为净。

不仅没分到馒头的人有怨言,即使分到馒头的人同样有怨言。因为在原材料几乎不变的情况下,现在的馒头品质远不如原来的好。

再后来,一些人看到这个商机,既然大家都想吃到馒头,何不利用家长的这个心理,帮助他们尽可能的抢到一个好位置,让分到馒头的可能性增加呢?

于是,开始有人在这条路上动心思,只要花钱就有办法排到队伍前面,这样就容易获得分到馒头的机会。

这就是我们教培诞生的最初逻辑,也是压死家长信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个时候,虽然能分到馒头的名额增加到了6000个,但是排队的人也在疯狂增加,不再是原来的10000人,而是变成20000人了。

很多人发现即使他们花了很大代价,依然没有挤到队伍前面,无法抢到想要的白面馒头。

就算是抢到馒头的一部分人,最后发现这个馒头的价值远远不及他们付出的代价。

此时此刻,不管是没有分到馒头的人,还是已经分到馒头的部分人,他们都开始埋怨分馒头的人。

吐槽馒头质量不好,分配机制不合理,缺乏公平公正公开性,等等问题。

甚至开始骂那些让他们掏钱排队的人,钱掏了,但得到的馒头完全不是他们期待的品质,或者根本就没有分到馒头。

但是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吃粗粮的日子,当绝大多数人都吃粗粮的时候,他们过得很自在,没有任何怨言,为什么现在变了?

真是分配制度的问题吗?当然不全是,不是依然有很多人什么都没干,踏踏实实吃着粗粮吗?只是大多数人都变得要强,变得贪婪,希望改变孩子的命运。

他们义无反顾的卷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来,他们不妥协自己的命运,他们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庸,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逆天改命。

但遗憾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少部分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吃到上等的白面馒头,大多数人注定只适合吃粗粮,只是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而已。

更加糟糕的是,原来想吃馒头的人只有10000人,可是现在变成100000人了,虽然馒头又增加到60000个,而这60000个馒头悄然被分成不同的等级了。

上中下三个等级差别很大,下等或许就比粗粮好一点点而已。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你说馒头增加是为了改善大家生活,听上去确实很美好。但事实是他们花出去的成本何止这个馒头的钱呢?你说他们能没有怨言吗?

但关键是谁让我们卷入这场竞赛中来的?是我们家长自己,没有人会逼着你掏钱排队,是你不甘心让孩子做一个继续吃粗粮的人,想让孩子抢到馒头而已。

对于条件好的家庭来说,他们花钱只是为了抢到一个好位置,也许馒头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还有其他方案让孩子吃到更好的东西。

而你不是,要只能把宝全押在孩子身上。这就是等级差异,贫富差距,任何时候都有,不管哪里都一样。

这是家长的能力决定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投资似乎性价比不高,家长要做的是跟还是不跟?

不跟就踏踏实实的吃你该吃的粗粮,跟就是博一次机会,必须学会接受因此带来的亏损风险。

你说国家为什么不把这些收钱排队的人全部抓起来或者赶走呢?就算让他们消失了,对于一些条件好的家庭,他们有的是办法找到他们,只要愿意出价。

这样的结果就是,排队的人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抬高了排队价格,因为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风险成本转嫁到家长身上。

这不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吗?打从娘胎里出来,我们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看淡的家长顺其自然,不强求,也不花冤枉钱,能排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否抢到馒头看孩子个人造化。

抢得到最好,抢不到没关系,就过普通人的生活,吃点粗粮也没什么不好,健康快乐就行了。但至少家长不用焦虑,轻松自在,这叫通透。

只有那些跟自己较劲的家长,明明生了一棵葱,非要当大树来培养。就算你天天往上拔,充其量还是一棵葱,永远不会成为参天大树,拔得越快,枯萎的越快。

这就是他们焦虑的根源,放不下、不认命,最终不仅孩子累,身心疲惫,家长自己也度日如年。

此时此刻,你再抱怨这不好,那不好,牢骚满腹,生活一地鸡毛,家无宁日,这又何苦呢?这就是较劲。

你能怪谁呢?教育制度?还是社会竞争?都没有用的,唯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找到自己真实的位置,这才是人生智慧。

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客观理性的评价自己,不夸张也不自卑,知足感恩。孩子不能成为实现你人生目标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使命和人生轨迹,不是你的复制品。

所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内耗是愚蠢的,只要不让孩子学坏,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行了。

你说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