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熟悉一下防风通圣散,理解它的配伍组成原则

文化养生谈 2024-07-23 12:26:08

防风通圣散出自刘河间编撰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看看防风通圣散的汤头歌诀: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从方剂歌诀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组成:大黄、芒硝、荆芥、麻黄、桔梗、川芎、当归、石膏、滑石、薄荷、黄芩、白术、甘草。全方以表里双下,清热熄火为主要功用。

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首方剂的时候,总会去探讨这个方剂的配伍原则,最基本的就是里面的君臣佐使。

那么,防风通圣散的配伍原则如何、它的君药是哪一味呢?

如果从“用量最大多数是君药”的角度看,防风通圣散里用量最大的是滑石,其次是甘草,但这两味显然都不足以成为针对主证的君药。当然,其用量最大,说它们是主药也还是可以的。

我们再继续分析一下滑石甘草的配伍,是不是很熟悉?

六一散就是它们两味组成,所谓“六份滑石一份草”是也。从防风通圣散里滑石和甘草的用量比例来看,显然又不是六一散的比例。

按照这个比例来看,这其实就是刘河间创立的益元散了。

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里指出:“且如一切怫热郁结者,不必止以辛甘热药能开发也,如石膏、滑石、甘草、葱、豉之类寒药,皆能开发郁结。以其本热,故得寒则散也……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是以甘草甘能缓急,湿能润燥;滑石淡能利窍,滑能通利;葱辛甘微寒;豉咸寒润燥。皆散结、缓急、润燥、除热之物。因热服之,因热而玄府郁结宣通,而怫热无由再作,病势虽甚而不得顿愈者,亦获小效而无加害尔。此方散结,无问上下中外,但有益而无损矣。散结之方,何必辛热而已耶!”

我们再详细看看防风通圣散的组成,可以看到两个主要的方剂:益元散、凉膈散。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而得,还有一个表里双解之方——双解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双解散: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伤诸邪所伤,无问自汗、汗后杂病,但觉不快,便可通解得愈。小儿生疮疹,使邪快出,亦能气通宣而愈。益元散七两,防风通圣散七两。上二药,一处相和,名为双解散。”

由此可见,在双解散里,滑石、甘草的用量也是最大的,因而也被后世医家推崇为双解第一方。

到了清代,名医杨栗山甚至将双解散拔高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相提并论。认为伤寒两感的话,张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温病双感则有双解散,两者同样都有发表攻里之用。

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防风通圣散,在益元散和凉膈散的基础上加减变通,再从双解散变化而得。

其中,滑石、石膏主要清热降火,大黄、芒硝,都是泻下清热之峻品,这一组主要针对攻里;

荆芥、麻黄、桔梗、薄荷这一组,主要针对解表散邪;

黄芩、栀子这一组,清表里之热,可以说是两用;

当归、白术、川芎,调和气血,养护胃气以助正气,使得表里双解而不伤正。

这么一配伍下来,不但有表里双解之能,还有养护正气之用,可谓面面俱到。即使有大黄、芒硝、麻黄等性味峻猛之品,也不至于伤及正气和津液。

因此,防风通圣散这个方剂,很多新学者看到里面的麻黄、大黄、芒硝就有点束手束脚,其实并不需要过于顾忌,只要温热之邪表里同在,基本还是很好运用的。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