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下午,全世界都关注的中国两会圆满闭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两会政府报告中,首次将商业航天写进报告,明确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再添动力。
此外,多名航天员也参与了此次两会,为我们透露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些任务,也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杨利伟、刘洋、王亚平参出席两会“现在天地通信非常发达,航天员可以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他们的工作场景,天地连线对航天员来讲不是难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9日在北京谈到“天地通话”时如是说。
杨利伟表示,今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比较饱满,有两次发射两次回收。目前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号乘组计划于4月底返回地面,期待他们平安归来,“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尽可能去现场接他们”。
杨利伟说,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是:空间站运营期间,怎样更好发挥商业航天的作用。
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也全程出现在两会的现场。
刘洋表示,“2023年航天发射达到了60多次,2024年预计要达到100多次,将创历史新高。
并且两个载人飞天的乘组也会接续飞天,载人登月的工作也全面展开,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完毕即将入列,一系列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
我们也会把习主席的关心和期望,带到部队和战友当中,用实际行动为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刘洋十分关注未来空间站如何更好发挥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效能的问题,她的提案是:推动国家太空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两会上,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讲述了她对太空授课的畅想。
她表示特别期待到月球讲课,希望将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嫦娥、兔子、桂花树等元素加入太空授课。
作为“太空授课第一人”,王亚平为很多孩子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航天的种子。
一个国家,一份事业,乃至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便是传承有序,薪火不竭,太空授课必将在若干年后产生重要的影响,为补充航天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王亚平还表示,当前关于登月训练的准备工程已经开展,她将继续努力,加强训练,她期待有一天能在月球上回望美丽的地球。
谈及两会提案,王亚平表示将继续关注科普教育和科普推广,她希望年轻人都能够摘取那颗属于自己的最闪亮的星。
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航天方面将有诸多大动作,比如神十八和神十九的发射,嫦娥六号探测月球南极,登月训练即将展开。
商业航天被首次写进政府报告,要崛起?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把商业航天写进政府报告究竟意味着什么?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一些产业布局,要从地面转移到太空中了,太空经济将在未来大放异彩。
我国的载人航天一直领先世界,但商业航天明显跟不上,两者的发展极为不均衡。
因此,也就没办法将载人航天方面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不能产生广泛的经济效应,这对于潜力巨大的商业航天来说,相当难受。
此次两会将商业航天写进政府报告,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商业航天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外,今年两会出现了一个新词,叫做“新质生产力”,商业航天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
商业航天可有效推动建设“天地空一体化”网络布局,带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术产业发展。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商业航天在我国的真实情况,成本高、效率低、规模小,因此,发展商业航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这既需要社会普遍的认可和接受,也需要科研人员创新技术、不断降低成本,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商业航天领域,注入动力。
不过,按照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贯做法,商业航天的发展肯定不会有太大难题,崛起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未来相约星河间从地球,到太空,再到月球、火星,直到飞出太阳系,人类必将奔赴更远的星河。
而且从宇宙的尺度来看,地球渺小如尘埃,资源也是有限度的,总有枯竭的一日,进入“航天时代”和“星际移民”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唯一出路。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在商业航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所有星际移民所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
在漫长的迁移中,人类该吃什么来维持生命?还是像科幻小说中一样进行休眠,睡醒就是几个世纪之后?
不管到时候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果人类还需要吃东西的话,能量餐可能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