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作品在当代书法展上的一个主要要求就是,既有古意,还要有意趣。古意就是要求书法爱好者要在古人那里取法,学到古人的用笔与字形,而意趣就是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还要有隶书朴拙、厚重、雄浑的气象,这样的作品,在当代书法大赛中很是受欢迎,也会让评委感到所学是有出处,也有创新的。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在章法上很是特别,上面有释文横写,正文中也有小字作装饰,突出隶书正文的表现。由于这幅作品既有古人的取法,也有隶书的创新,更表现了隶书书法的意趣,因此,这幅作品曾在全国第三届隶书展上获得了名次,受到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下面我们看看这幅作品究竟有哪些特点。
先说说它的取法。可能很多人觉得学幅隶书作品跟隶书关系不大,也看不出经典隶书的特点,你是楷书,也像是魏碑,又像是隶书,总之,特点很多。那它是从哪里取法的?其实,东汉时期的隶书名碑很多,尤其是一些摩崖作品,很是受到当代一些书法家的喜爱。这幅作品取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从《杨淮表记》、《大开通》、《石门颂》中取法较多,当代,魏碑与篆书的笔法也参与了这幅作品的创作,可以说,这位作者的取法是多样的,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当然,用笔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幅作品中的用笔也是较为丰富的,而不是隶书一个用笔方法。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魏碑的笔法、隶书和篆书的综合笔法来创作,例如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绞转等,笔法多体融合,变化丰富,可以说,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在笔法上是随心所欲,也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这是经过多年修为后才能达到的效果。
作品风格挺拔,疏朗俊峭。如果我们对这幅作品进行仔细查看的话,就会认为这幅作品的风格挺拔,给人以疏朗明快之感受。有的人可能要问,这种风格的作品是如何创作的?很少有人看到隶书作品还有这种风格。其实,除了取法和用笔方法以外,此作在字形构造和字法上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点。例如,作者在处理字法时,往往把中宫紧收在字的上半部分,这就给有些长笔画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尤其是那些捺画,采用了直下式的方法,而没有像楷书那样顿笔后现收笔,这样就构成了字法上的疏朗与挺拔之感。
最后就是作品在画面感上的表现方法,画面感其实就是作品的用墨方法。此作品中采用重——轻——重的用墨方法,即蘸一笔墨后,第一个字是重墨,依次是次重,一直到墨色干枯起来,再去蘸下一笔,依次不断重复下去。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达到自然书写的感觉,让观者看上去不是写一笔蘸一次墨,而是把自然书写表现出来。二是制造画面感,有远、近特点,整体感得以实现。
当然,我也欣赏这幅作品的落款,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作者对落款处理的很有艺术性,也彰显了自己多学它体的水平。这几个字的落款采用了章草与汉简的写法,并且在时间空间上表现了章法的处理方法,是值得隶书创作者可以借鉴的。对于这幅隶书入展作品,大家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