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的358团有多强?战力并非二流,抗战后期能硬刚日军1个联队

妙之评过去 2024-09-30 19:39:34

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李云龙曾跟政委赵刚这么评价过358团:

“楚云飞是条汉子,但他的358团我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要知道,楚云飞的358团可是号称5000精锐,光他的一营就有将近2000人,比独立团人数还要多,而且还装备了一个炮兵营。

那么问题就来了,楚云飞的358团到底是跟李云龙说的那样不堪一击,还是战力强悍呢?

本期我们就来了解楚云飞的358团,看看这个加强团,在实力和编制上,相对于日军一个联队孰强孰弱?

楚云飞的358团(剧照)

晋绥军王牌,精锐的358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阎老西的晋绥军。

在中原大战时期,阎老西的晋绥军确实是一支精锐,在山西和河南与老蒋的中央军打的也是旗鼓相当,在晋绥军队伍里面,也诞生出了类似于傅作义35军这样的国军10大王牌军。

这一来是阎老西虽然在其他方面很坑,但架不住人家媒多,而且山西省在当时还是国民政府的模范省,有钱的阎老西对于军队的投入还是可以的;这另一方面则是,山西有当时国军最大的兵工厂之一的太原兵工厂。

太远兵工厂旧址

当时的太原兵工厂有多强呢?

1917年,还在北洋军阀时期,太原兵工厂就已经能批量制造汉阳造了,到了1929年太原兵工厂已经实现了设备3500部,员工15000人的规模,其实力远超老蒋控制下的金陵兵工厂。月产步枪3000支,冲锋枪900支,子弹50000发左右,含迫击炮在内的火炮130多门,阎老西也靠着这个底子也实现了装备的自给自足。

在重武器方面,阎老西还仿照了日本41式山炮(联队炮)和94式山炮,以及利用材料组装150毫米重榴弹炮(产量很小)

因此,在阎老西的晋绥军里面,每一个团装备上都是满编。

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武器

以抗战前为例,晋绥军一共有68个左右的步兵团,不过不同于老蒋的在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整编计划中的大团编制(每个团2500人左右),晋绥军则是军阀们更喜欢的小团编制,一个团人数在1500-2000人左右(减少团直属队,充实步兵营)。

一个团下辖3个营,每个营则下辖3个连+1个重机枪连,全团装备步枪900支左右,冲锋枪100支(晋绥军特色),轻机枪81挺(一个连9挺),重机枪12挺(一个连4挺),以及4门迫击炮。这样的编制在国民政府,哪怕是老蒋的中央军里面都是一等一的配置,也就只有德械师能和其相比。

几晋绥军部队在作战

在炮兵方面,晋绥军在抗战之前有10个炮兵团,而且为三三四制编制。

即:

一个炮兵团(大多数为山炮团)下辖3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下辖3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为4门山炮。一个炮兵营即可下辖12门山炮。

那么如果将这个换算为楚云飞的部队(5000人加强团),即楚云飞的加强团等同于2个晋绥军步兵团+1个晋绥军炮兵营的规模。

这样,楚云飞的358团一共装备有:

2000支步枪以上,200支冲锋枪,轻机枪162挺,重机枪为24挺,晋造迫击炮8门,山炮12门。

楚云飞的宝贝炮营(剧照)

话说回来,老李说他看不上人家楚云飞多半也是吹嘘的成分在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就以当时的八路军,举个例子。

1940年时,当时18集团军总部(八路军),就对全军的火炮进行过统计,其中山炮38门,平射炮9门,迫击炮156门。而且因为数量实在太少不够分,因此山炮除了总部之外(还要分一部分给延安炮校用于基础的炮兵学院培训和训练), 3个作战师也就只能分到1个山炮连(营),甚至是迫击炮都得集中使用,一个团都分不到1门。

毫不夸张的说,人家楚云飞一个团的轻重机枪比李云龙上级陈赓一个旅都多,炮兵更是比整个129师还要猛……

八路军炮兵学校在试射炮弹,这门炮应该是日军94式山炮

编制庞大,能击败抗战末期日军联队

那么,回到我们之前的话题上,楚云飞部装备这么豪华,那么和日军的联队比如何呢?

其实就装备编制上来说,楚云飞的358团别说放在国军里面,就是和日军比也是不怵的。

为何这么说?

就让我们以抗战初期、中期和末期日军联队的编制来看就能一探究竟了。

358团指挥部(剧照)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抗战初期,日军的联队编制

以抗战初期,日军的常设+特设师团为例,当时日军一个师团下辖4个步兵联队。

日军一个联队有3800人(特设师团为3500人),和国军一样都是三三四制, 即一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900-1100人,每个步兵大队下辖3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一个步兵炮分队,每个步兵联队有81挺轻机枪加24-36挺重机枪,另外还有6门步兵炮(92式),而联队还直辖一个战防炮中队和一个联队炮中队,装备94式战防炮6门,41式山炮(联队炮)4门。

而且,日军在这个时候投入中国战场的兵源并不算多,因此这些联队在作战的时候都能得到1个师属炮兵大队,1个独立炮兵联队,1个左右的战车大队支援。

比如在淞沪会战中,日军第3师团静冈第34联队,就得到了将近40门身管火炮的支援。

日军第3师团各联队的加强炮兵

1938年,薛岳20万大军围攻日军土肥原第14师团,别看只有一个师团,却加强了5个独立炮兵联队,每个联队能分到1.4个炮兵联队(50门火炮)的支援。

当时在山西横扫阎老西部日军板垣第5师团就是这样的配置,以这样的人员配置上来看,日军一个联队的编制装备等同358团80%左右,但算上配属的支援部队其一个联队的战斗力,却要强于国军1个军。

因此,358团碰上抗战初期的日军一个联队只有被吊打的份……

板垣师团在行军(剧照)

其次,看看抗战中期日军的联队编制情况。

这个时期,日军也从四联队改编成三联队,很多部队也开始抽调到东北或者直接下南洋,因此在中国战场的日军师团除了和还在和薛岳第九战区battle的第3和13等少数几个师团之外,基本上都是30开外的丙等师团。

比如当时在山西和晋绥军还有八路军作战的日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所辖的第36、37和41等师团。

日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剧照)

日军三单位制的师团单位,相较于抗战初期战斗力确实有些许下滑,首先就是人数上,1940年以后日军在华北的步兵联队直接降到2900人左右,一个大队也就只有800人左右,机关枪中队有的大队也从8-12挺,降到6-8挺,92步兵炮和山炮保持不变,部分联队取消战防炮中队。装备变化虽然不大,但人数确实降了差不多1000人。

而且最为主要的是,这个时候随着大量独立炮兵和战车单位被调走,日军的步兵联队在战时也只能得到师团方向的加强(部分战役能得到军司令部和方面军司令部加强),和抗战初期确实没法比。

入侵山西的日军部队(剧照)

比如,当年打垮楚云飞358团部的坂田联队就是这种类型联队。

平心而论,这个时期的坂田联队在编制装备上已经是落后于358团这个加强团,但之所以还是能击败358团,一方面确实是当时楚云飞的358团刚整编战斗力较差,另一面方面也是坂田联队作为尖刀部队,得到了来自第1军和师团的炮兵和战车部队加强……

所以,这个阶段日军1个联队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还是依然能轻松击败358团,但如果靠1V1虽然也能获胜,但并不轻松。

日军坂田联队(剧照)

最后,是1943年抗战最后阶段的日军联队编制情况。

抗战末期之后,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哪怕日军这些30-50左右丙等师团,也大多数被调到太平洋战场,比如1940年还在山西作战的36师团被调到巴布新几内亚和约克岛作战,37师团在参加豫湘桂之后被调到缅甸作战。

日军丙等师团(剧照)

故而,日军在华北的留守的野战联队战斗力相较于中期,战斗力是直线下跌。

一个联队兵力虽然也在3000人左右,但装备则是非常的弱,一个中队的轻机枪数量甚至已经下滑到6挺,一个联队也不过54挺,和358团比是1:3落后;在重机枪方面一个联队的重机枪数量只有18挺,不如358团24挺,步兵炮有的大队甚至没有,只能用曲射步兵炮(迫击炮)来代替,而联队炮方面依然是4门,但因为炮兵部队被抽调走,日军一个师团的炮兵只有一个大队左右,配属给联队作战也只能是一个中队,无论是迫击炮还是山炮都不如358团。

日军迫击炮部队(剧照)

也就是说,日军一个联队的战斗力水平在抗战末期的时候已经全面落后于358团。

除了在兵员素质上还占据优势之外,装备全面落后于楚云飞的部队。所以,在李云龙攻打平安格勒战役时期,楚云飞和从太原方面过来的吉野联队大打出手,甚至双方都爆发炮战,完全是可行的,真的打焦灼了,吉野联队都很难全身而退。

日军吉野联队的炮兵(剧照)

当然说了这么多对比,《亮剑》里面358团毕竟是杜撰出来的,说实话别说是阎老西的队伍里面很难这么装备,哪怕是后期国军远征军和驻印军也达不到这个标准。

以上仅为电视剧而做出的假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