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这样一位在抗癌研究中心工作了几十年的专家,最终就这样死在了异国他乡。
自信与自负楼钦元的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专业,90年代的时候去了美国工作,一辈子都在研究抗癌药物,一直在医药公司干到退休。
退休之后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返回了杭州老家,一边在学校里教书,一边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2017年的时候,他在上课时偶尔会感到喉咙不舒服,需要用力咳嗽才能缓解。楼钦元并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是讲课太多导致的。
接着不仅咳嗽,痰液也变得多了起来,但是他作为医学专家,他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有着迷之自信,认为这些小毛病休息几天就能好。
他继续保持着锻炼的习惯,甚至在炎炎烈日下坚持爬山、骑行,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
由于咳嗽太厉害,他被朋友劝说去做了ct,检查的结果则彻底将他拉入了现实的深渊。
血液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肿瘤标志物CEA指标高达正常值的六倍多,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残酷的事实——肺癌。
“怎么会是我?”这个疑问在楼钦元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从医数十年,研究癌症大半辈子,对癌症的了解远超常人,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可怕的疾病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得知结果的那一刻,楼钦元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儿子儿媳都在美国工作,对方催促他赶紧回到美国治疗。
楼钦元在确诊的第二天,就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他要在世界顶级的癌症治疗中心,竭尽全力与命运抗争。
楼钦元作为癌症研究员,深知放化疗对身体的巨大伤害,尤其是对于他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折磨。
所以楼钦元找到了自己认识的癌症研究中心,准备以试药者的身份,试用各种治疗肺癌的药物。
楼钦元看着自己的检查报告,给自己选定了一种他认为适合的药物——K剂。而医生也赞同了他的这种选择。
这个药非常昂贵,要2.5万美元一支,相当于14万人民币,而且三个星期就要打一次。还好经过美国医保的报销,楼钦元自己只需要支付2000元美元。
楼钦元的选择果然没有错,在打完药之后,他的咳嗽就减轻了很多,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甚至出院回家去了。
然而,免疫治疗并非万能灵药,它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副作用。
当他满怀希望地以为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准备迎接新一轮治疗时,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仅仅18天后,K剂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他出现了严重的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才能缓解。
楼钦元接受了注射看三次这个药剂吗,副作用一次比一次严重,打完针就要住院,他的心脏已经不能承受。
多年与癌症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医学在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轻言放弃。
他和儿子利用自己在医学界的人脉,到处寻找没有癌症实验用药,争取让自己成为体验员,但是他的年纪太大了。
因为他的体力根本支撑不了实验的检查和抽血,很多实验机构都拒绝了他。还不容易有一个机构同意了,但是对方有一些身体数据上的要求。
作为一名医疗专家,他知道如何控制这些数据,于是他私自减少了自己的常用药,就是为了尽快得到实验名额。
为了争取这次机会,他经历了无数次检查、评估和面试,身心俱疲。甚至拿出了自己资历和谈判手段,请求对方。
即使他用尽了全力,作为一名研究癌症几十年的医学专家,最终还是败给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肺癌。
2019年2月15日,这位与癌细胞抗争了一年多的医学专家,在美国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享年72岁。他留下的,除了亲人的无尽悲痛,还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世人的警醒。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楼钦元对自己一生的经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其是这场与癌症抗争的最后旅程,更让他感触良多。
他坦言,自己有两件事非常后悔。第一件事,是没有及早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第二是自己的治疗思路太过激进。
楼钦元坦言,作为一名医学专家,他本应该对身体的变化更加敏感,却因为大意和侥幸心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由于自己对癌症治疗领域非常熟悉,所以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尝试最新的、效果最强的药物和疗法。
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风险,尤其是对于他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身体机能已经大不如前,过度治疗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加速病情恶化。
不知道如果他留在国内的话,会不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不过他迁移了国籍,医保都在美国,除了回美国也是别无选择。
在疾病面前,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即使是拥有丰富医学知识的专家,也可能因为疏忽和侥幸心理,付出生命的代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一旦确诊疾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疾病顽强抗争。
最后他把自己的抗癌经验写了下来,感谢所有帮助过他的医生,家人,朋友。他想用自己的经历作为未来癌症研究的一个案例。
希望医学技术能够不断进步,早日攻克癌症这个难题,让更多人能够远离病痛,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信息来源:2018-11-10自述|我在美国治肺癌:参加新药实验,有一种服后咳出癌组织
2024-06-0372岁肿瘤专家患癌,抗癌一年离世,他临终前的2个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