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上万,差点败光家底,为何没有被列入昏君之列?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22 22:14:42

文|老达子

本文共2194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有人说:如果祖上给你留了1个亿,你败家到只剩100块,这叫昏君。那如果祖上给你留了100块,你赚到1个亿,然后投资失败,但是还给你后代留了2000w,这还叫昏君吗?

夷陵之战败光家底,损失上万,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那为什么他没有被后人列入昏君之列呢?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聊一下刘备这个人~

夷陵之战始末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年号章武。不久后,为了给关羽报仇,也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不顾众臣劝阻,执意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进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

刘备率领的蜀军声势浩大,初期进展顺利,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后勤补给不足、士兵疲惫等问题逐渐暴露。更关键的是,刘备在战术上犯下了重大错误,被东吴陆逊利用火攻大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夷陵之战始末的败北是既定事实,但是我们可以看下这场战争的始末都发生了什么?

为了夺取益州,庞统这位进攻型谋士英勇牺牲了。就在刚刚稳定了川蜀的局势,百废待兴时,法正这位重要军事谋士也因病去世了。接下来,小舅子的叛变让刘备失去了一半的地盘,二弟遭受背刺挂了,三弟也在小人的陷害下挂了。后来又为了解决立嗣问题,他不得不赐死了那个忠诚于自己的文武双全的义子。

正是带着如此的家国仇恨,刘备带领着全部精锐进行东征,不仅想要收复失地,更想为兄弟们复仇。然而事与愿违,十万精锐最终全军覆没,马良、傅肜战死,黄权被迫投降魏国。

此时的刘备已是年过六十的老人,却还得在追兵的紧追下,徒步翻越山岭,从宜昌一路艰难跋涉回到重庆。要想象一下,如今的年轻人可能走10公里山路就疲惫不堪,而刘备却走了超过600公里,而且缺乏食物和水源,还要承受随时可能被追上的压力。换作任何其他人,恐怕早就倒下了。

对于这样一个都快孤家寡人的刘备了,你还忍心求全责备吗?在很大程度上,刘备代表着自汉高祖开创基业以来,一个寒门子弟从零到称帝的最高功业水平了。他更像是我们普通人的一个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不以成败论英雄”。

善待每一个下属

刘备的一生,归根结底,还算是一个为人宽厚、重情重义的人。他对待自己的下属一向都是宽厚仁爱,尽管当时糜芳犯下大错,他依旧对糜竺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即使在夷陵一败之后,黄权被迫投降曹丕,刘备仍然为黄权的家人着想,坦言黄权并无愧疚,反而是自己对不起他。

刘备用他宽容和大度的胸怀,展现了真正的君子风范。

后来丞相诸葛亮能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道德水准高,刘备这位先主二十年的共事与培养也是极其关键的情感因素。

刘备最后留给儿子的一句教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你爹德行薄,千万别学我啊”(汝父德薄,勿效之)。能看出来,刘备这一生最感到内疚的,可能就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取下刘璋之地。

作为三国时代最具仁义之风的领袖,刘备在治下并未有屠城的恶行,百姓拥护他,忠诚的将士也是很多。在临终时,他能以如此坦诚的态度表达内心的忏悔,能够说出“汝父德薄,勿效之”这番话,就已经比那些只知自诩、欺世盗名的“英雄”强太多了。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废立权

刘备曾经对丞相诸葛亮说:“你的才智是远超曹丕的,必能安定国家、成就伟业。如果我的儿子能够胜任,你便辅佐他;如果他不行,就按你的判断,另择他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方北辰教授曾解释道:“刘备的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儿子不行,就可以从我家的老二老三中挑选新的接班人。”这是相对来说更合理的一种解释。

此时的刘备深知,自己所建立的蜀汉政权早已岌岌可危。为了延续汉室的基业,他清楚必须依靠诸葛亮挑起大梁,所以刘备所授予诸葛亮的是废立之权。这种做法实在是很大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放权。回想霍光当年为废除一位昏庸皇帝,即使他一生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最终两千年来都是个话题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托孤并授予废立之权的君主应该就只有刘备一人。

当时的刘备并没有偷偷地对诸葛亮说:“你以后有权废立,如果刘禅不行,你就废了他。”这样的话下面人根本不认,而是在刘备的弥留之际,当着文武百官与刘禅等子嗣的面,亲口说的:

“今天我将废立之权交给了诸葛丞相,这不是出于任何逼迫,而是因为我深信他的人格与能力。若我的儿子刘禅无法胜任,丞相可以效仿古人将他废除。这个权力,我已完全托付于你,谁也不能干涉。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为证!刘禅,你们要像侍奉我一样侍奉诸葛丞相,不可有丝毫傲慢。”(吾死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历史评价

历史对刘备的评价,并非仅仅基于夷陵之战的失败。后世史书和文人墨客,在评价刘备时,往往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

来看看《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陈寿将刘备比作汉高祖刘邦,认为他具有英雄的气质和领袖的风范。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虽然对刘备的某些决策提出批评,但也承认其在笼络人心、凝聚团队方面的能力,认为他是“一时之雄”。

在民间,刘备更是被塑造成仁义的化身,与关羽、张飞并称为“桃园三结义”的佳话,其形象深入人心,远超夷陵之战的失败阴影。

老达子说

刘备固然是一世枭雄,如果没有心眼子不可能在乱世混到帝王之位,而刘备之所以口碑很好,就是因为他即是一个掌握机关算计的帝王,也是一个保有人性的英雄,所以大家才说刘备真性情,这一点是弥足珍贵的!

0 阅读:5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