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七月初,文革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同年的12月,又改名成办事组,王广宇曾担任该办事组的组长(1967年1月到8月)。
后来,因为鲁迅手稿遗失这个事情,他被送去了监狱。当然,这个事情其实和他没有关系,只是在工作当中出现的小失误,手稿并没有丢失,而是被人遗忘在了某个角落里。
王广宇在那段时间辗转了三个监狱,他先是被关进了功德林监狱,后来是南苑监狱,最后是转去了秦城监狱。这篇文章我就和你讲述,他在南岳监狱里面的生活。
正文他不记得具体是在哪一天了,只晓得是1969年的年初,在一天晚上,牢房里面来了两个工作人员,没有给出原因,只是让他赶紧起来跟着他们走。
王广宇立马起来,收拾了自己所有的家,家当其实也没有啥,也就是两个搪瓷缸子,一个用来喝水,一个用来吃饭。
他被塞进了一辆吉普车,车窗是用车帘挡着的,因此他也不知道自己会被送去什么地方。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王广宇下车以后发现自己是在一个大院子里面,周围有岗楼,还有不少的建筑物,他压根分辨不清楚这是哪一所监狱。
来到了这个新地方,他被送进了新的牢房里面,这个牢房是一个平房式的牢房,他进去以后发现,和功德林那边的大通铺比起来,这里住的是单人间牢房,只不过这里的牢房设计得比功德林更为先进一些,面积不大,长大概有两米左右,宽的有一米四左右。
牢房里面的那个床是被牢牢钉死的,床的两侧紧贴着墙面。在牢房里面还有一个马桶,只不过是用水泥修筑而成的,犯人就在牢房里面解决个人问题。
后来,他被送去秦城监狱,那里的牢房里面也有马桶,采取的是脚踏式的冲水,但是在这里,犯人不能自己冲水,因为冲水的开关是设置在牢门外面的,要由管理人员来掌握冲洗开关。
隔着牢门,王广宇可以看到对面挂了一排的暖气片,距离地面大概有两米高的距离,在那暖气片下面还有一个小窗户。虽然是冬天,但是进了牢房里面还能感到一些温暖。
他在新牢房里面的第一个晚上,因为有暖气的原因,睡得比较好。
第二天清晨,管理人员给他发了两个塑料碗,还有一个塑料的小勺子。这里和功德林监狱那边一样,每天供应两顿饭食,主食吃的是两个窝头,除此之外,还搭配了一碟小咸菜。
王广宇在这个新地方吃的第一餐,居然是丸子白菜,虽然不是肉丸子,是用碎粉条炸成的,但是油水很足,这个还让他有些意外。他在这个新牢房里面生活了大概半个来月的时间,某天晚上,管理员又给他换了一个新牢房。
这个新牢房是位于刚修建成的一排平房里面,还没有全部完善,只是刚刚竣工。因此,在一些方面肯定没有他之前住的牢房舒服。
不过和之前住的那个牢房比起来,因为是刚修建而成的,因此新牢房里面的环境相对来说是干净许多了,面积也比之前大了些许。至于牢房里面的布置,也是差不多的床板,有一米七,在床头是一个很简单的便池,也是用水泥抹成的凹进去的一个便坑,冲刷的开关,也是由管理员来控制,一天冲刷一次。
因为是刚竣工的新牢房,因此里面的墙上都还挂着白霜。虽然也提供暖气,但是刚住进去的时候,头些日子里,牢房里面的潮气很大,以至于被褥都有潮气,只能是用自己身体的热乎,慢慢的把那些潮气给吸收掉,就这样过了五六天,总算是干燥了不少。
他在这个新牢房里面过了一个冬季,到了1969年开春的时候又搬了新的牢房,这次给他安排的牢房是一个老式的监楼,有两层楼。
尽管在这个新监狱待了一个冬季,王广宇仍然不知道自己是被关押在哪里。
不过因为呆的时间长了,他大概也能判断出自己是在哪所监狱了。在高墙之外,附近的单位会播放一些广播,从广播的声音当中,他知道自己是在丰台区的南苑,得到了这个关键信息之后,他就判断自己被关押在南苑监狱里。
在这里,虽然每天两餐吃的都是窝头加咸菜,但是管理是比较正规的,每一个人都会给发一个脸盆。除此之外,每个月还允许他们晒一下自己的被子,如果自己的衣服破了,还可以向管理员申请针线自己修补。
熬过了冬天和春天,到了初夏时节,随着天气逐渐变得热了起来,而王广宇当时还穿着厚厚的呢子裤,现在不符合季节了。
老陶是监狱的一个管理员,他看到王广宇这样的窘境,就主动给他送来了一条长裤和一双布鞋,这让王广宇在夏季的时候才穿上了单裤和单布鞋。
到了1970年的秋天,监狱里面的伙食有了明显的改善,以前是一天吃两顿,现在变成了一天吃三顿。
每顿的主食不再是窝窝头了,是细粮,有时候还供应馒头或者是米饭。监狱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监狱犯人的伙食,也是按照北京的粮食供应标准来处理的,具体说来,也就是粗细粮的合理搭配。除此之外,每个月居然还能吃上一两次肉。
虽然伙食待遇提高了,但是监狱里面不发衣服,也不发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毛巾,肥皂,牙刷这些。王广宇就向监狱提出申请,自己写信给家属,让家属捎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进来。
1970年的一月,监狱的管理人员给王广宇转来了家属送的物品,有一条毛巾,一块香皂,还有一些个人衣服。
在南苑监狱待了大概两年的时间,他就被转去了秦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