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国人巴斯德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以从侧面证明了传染性病原体的存在,一众科学家开始热衷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微观生命体
巴斯德
但大家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细菌和真菌细胞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在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其清晰的轮廓,这就需要一种东西对其进行染色
同时代合成染料的发明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科学家开始用染料对细胞进行辅助染色,以便能看清楚细胞细节
经染色后的细胞,细胞核清晰可见
这其中也包括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
如同咱们中国的中医世家一样,埃尔利希家族是医学世家。保罗·埃尔利希的表哥卡尔·瑞特(Karl Weigert)是当时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和组织学家,但他最著名的研究是研究如何给细胞更好的染色
学化学的知友们一定知道“瑞特染色法”,没错这就是卡尔·瑞特发明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卡尔·瑞特发现了一种名为“亚甲蓝”的化工染料,其主要成分是“苯胺”,颜色发蓝且散发着臭鱼烂虾的味道,但是给细胞染色的效果出奇的好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亲戚的保罗·埃尔利希很快就从哥哥那里得知了这个技术,于是在1891年就开始将“亚甲蓝”染料应用于自己的实验室里
亚甲蓝
此时埃尔利希正在研究疟疾寄生虫,他突然现这种叫“亚甲蓝”染料竟然对疟疾病原体有毒性。在显微镜下,经“亚甲蓝”染料染色后的疟疾病原体迅速的死亡
埃尔利希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能有效治愈疟疾的机会。于是埃尔利希很快就开始给几名疟疾患者注射“亚甲蓝”,并成功治愈了其中的两人
当时奎宁已经广泛应用于疟疾患者的治疗,但奎宁来自金鸡纳树的树皮,埃尔利希意识到化学合成物质也能产生类似天然植物一般的药效
但和今天很多人迷信自然产物抵触化学合成物质一样,当时有很多人觉得将化学染料注射进人体这事儿严重不靠谱
所以埃尔利希就在柏林建立了自己的药物研究实验室,实验室里有一位有机化学家专门负责研发候选药物(即新的合成染料)、一位微生物学家专门负责测试候选药物对病原体是否有效(埃尔利希自己承担这项任务),一位动物生物学家在动物身上测试候选药物,如果成功的话再在人体进行测试
埃尔利希的团队将化合物胂加载到“亚甲蓝”染料的“苯胺”结构上,化学合成了上百种氨基苯胂酸钠的变体,并最终确定了标号为606号的化合物可以在保证患者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灭细菌细胞
氨基苯胂酸钠
1911年,埃尔利希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了试验成功的报道
埃尔利希将这种药命名为“新胂凡纳明”或“606”,商品名——“洒尔佛散”
德国拜尔药业生产的“洒尔佛散”
“洒尔佛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有效治愈传染病的药物,此时青霉素还要等到17年后才诞生
但“洒尔佛散”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证明了一种特定抗体能与一种特定毒素结合,就如同一把锁与一把钥匙是一一对应的
而在药学领域,这被认为是包括病原体和人体细胞上都有一块区域可以于药物的某个特定成分发生反应,从而产生药效,并最终发展出了现代医学的“受体理论”
“受体理论”是西方医学发展迭代演变成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这从根本上推翻了传统医学中很多有关药效的“理论”,例如我们中医的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等
医学就是一门技术,需要迭代更新。而中医就一直在解释老祖宗描述的东西,就像对一座2000年的土坯房不停地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