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史,Shǐ,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史皇氏,以先祖官名为氏。上古帝王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名轩辕,少典之子,又称有熊氏、帝鸿氏,三皇五帝之一,人文始祖)时期有官员仓颉(jié,原姓侯冈,名颉、苍王、仓圣),他任左史官,故又称史皇氏。仓颉的后裔子孙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其中以官名为姓者便是史氏,尊仓颉为得姓始祖。
史姓始祖:仓颉
传仓颉天生睿德,长有四只眼睛,善于观察。他通过观察星宿运动趋势、鸟兽足迹、山川河流及世间万物的形状和纹理,创造出了象形文字,代替了远古时代结绳记事法(使用粗细不同的绳子,按距离远近不同、绳结大小不同记录部落事迹),开创文明基石,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象形文字
源于姬姓,也以先祖官名为氏。西周建立之初,设官职太史,负责记录太子的言行、事迹,并管理相关的典籍,太史史佚(原名尹佚,尹逸,今山西翼城人),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到了春秋时期,列国史官的后裔也多以官名为姓,称史氏。
另有源于隋唐时期西域史国后裔;突厥族阿史那氏、蒙古族、满族、土族、白族、土家族、瑶族、傣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史氏等。
得姓始祖:仓颉
发源地:多地
迁徙路线:
史料中对于史姓始祖仓颉的记载较少,他作为黄帝的史官,应常伴黄帝左右,而黄帝的主要活动范围在今河南、山东、陕西一带。同时有记载说仓颉是部落首领,曾自立为帝,定都阳武(今河南原阳),号仓帝,并在扈(一作玄扈)洛汭(今河南洛宁)发现灵龟背书,即洛书,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兴华乡西北仍留有仓颉造字台。可见在上古时期史氏主要在中原一带生活繁衍。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均有史官,以官名为氏者逐渐多了起来,史姓也就活动在了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刘据为太子,太子妃妾为史良娣(凉州刺史史恭的妹妹),刘据因巫蛊案自杀,史良娣也因此被害。刘据和史良娣有生子刘进,刘进生子刘病已,刘病已在大将军霍光的支持下登基,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史良娣是刘询的祖母,因此史姓作为外戚逐渐发展为名门望族,家族中史恭之子史高,史高次子史丹都是当朝要官。同时在南方的广西、广东也有史姓存在。
东汉时期,史姓入居四川,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史姓历史上六大郡望,西晋永嘉之乱(匈奴灭西晋)时,史丹(字君仲,今山东济北人,史高之子,西汉大臣)后人史苞避乱至河西建康(今甘肃高台),后发展成建康望族;史丹重孙崇,东汉封溧阳县(今江苏溧阳)侯,便从陕西长安搬道溧阳居住,后发展成宣城望族;史丹后人史节为唐朝礼部侍郎,迁往高密(今山东高密),后发展成高密望族;史丹孙史王广,居长安,后发展成为京兆望族。另有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史敞一族发展成为陈留望族、东汉河南人史晨一族发展成河南望族。
隋唐时期,西域康国属国史国,又称竭石国,为“昭武诸国九姓”之一,居史城(今乌兹别克沙赫里萨布兹),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以国名为氏,姓史。同时也有突厥族复姓阿史那氏归附唐朝后,改为单姓史。两支外族史姓的加入,更新和壮大了史姓家族,使史姓分布更为广泛。
宋元时期,因北方战事频繁,众多百姓避祸南迁,史姓也大举向南迁徙。
明朝时期,史姓作为陕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湖北各地。
清朝以后,史姓有迁往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家者。
历史名人:西汉大臣史丹(字君仲,今山东济北人,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之子,官至光禄大夫,封关内侯、武阳侯)、隋唐大将史大奈(本姓阿史那氏,今甘肃省武威市人,突厥族,任上柱国,封康国公、窦国公,追赠辅国大将军)、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今河南开封人,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崇祯皇帝自缢后拥立福王、率兵抗清,民族英雄,死于今江苏扬州)、企业家史玉柱、田径运动员史东鹏,著名艺人史可、史兰芽、史光辉、史爱东等。
明末名将:史可法
祠堂: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史家码村史氏宗祠,宋徽宗赵佶赐史诏为“八行高士”,称其是道德楷模,故又名“八行堂”,此支史氏家族显赫,历史上“一门三丞相,四世二封王,七十二进士”。宗祠前身是史氏家庙,明朝时期改建,清朝嘉庆、光绪年间及民国时期均有修缮,2005年再次修复,二进院落,占地面积591平方米,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史可法墓祠,又称史公祠、史可法纪念馆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为纪念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而修建,因找不到史可法遗体,故为衣冠冢,清朝乾隆皇帝对史可法做出高度评价,几经毁坏重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苏扬州史可法墓
家规家训家风:
浙江鄞州史家码村家范:
孝友:善待父母则为孝,善待兄弟则为友。
睦姻:善待内亲则为睦,善待外亲则为姻。
任恤:信于朋友则为任,仁于州里则为恤。
中和:天下大本则为中,达义利之分为和。
溧阳史氏家规祖训:
刚直不阿
忠勇为国
谨身勤业
诗礼传家
《述祖八行垂训》(史胜):
孝、友、睦、姻、任、恤、中、和
现分布:史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辽宁、云南、陕西等地,其中河南分布最多。
常见单姓分布:史姓主要分布在河南
总人口:史姓约285万人,全国排名第83,在百家姓中位列第63。
史姓源自史皇氏,始祖为黄帝时期左史官仓颉,又称史皇氏,延申至春秋战国及其他时期的史官后裔,以先祖官名为氏,为史氏。明朝末期民族英雄史可法,在大明王朝岌岌可危之际,拥立福王,临危受命,阻击满清,建立南明,但却受到马士英等人的排挤,无奈出都城前往镇守淮安、扬州,终战死扬州任上。纵观历史,凡内忧外患时刻,若君臣之间不能齐心协力,只顾自身权势利益而排挤他人,导致权臣当道,忠臣不得用,终落得国破家亡,亘古不变的道理。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