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劳山遇刺,调查才知凶手竟大有来历,伟人怒扫三大帮派之一

野史记录 2024-05-01 20:54:32

1937年4月26日,11名烈士的遗体被送回延安,一场悲壮的追悼会在延安举办。周总理在会场潸然落泪,因为这11名烈士牺牲前全部都是他的警卫战士,在护送他前往南京的途中遇袭,包括周总理在内,仅有四人活着回来。

这一次,就连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毛主席,也再难控制情绪,愤怒地下令要彻查此事。谁这么大的胆子,赶在国共合作期间于崂山行刺周总理?经过一番缜密的调查之后,真凶和匪众的身份很快被调查出来,但此人的身份却颇具来历,即便是周总理也忍不住说了一句,“怎么会是他呢?”

隐秘出行

4月25日,周总理率领队伍从延安出发,前往南京商谈红军改编问题。该队伍由30多人组成,共乘3辆汽车,周总理、张云逸、孔石泉与一名司机同乘一辆汽车,另有12名警卫战士与其他工作人员分别乘坐另外两辆汽车,安全问题由陈友才负责。

陈友才时任周总理的副官,他出身贫苦家庭,父亲在“马日事变”后被敌人杀害,跟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后,随军登上井冈山。陈友才早期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员,后来调任红四军军部参谋,在部队工作。

1936年担任周总理的警卫参谋,陪同周总理一起处理西安事变的相关事宜,经历了复杂环境的淬炼,变现十分老练稳重,成为周总理的得力助手。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总理承担谈判重任,国民党一边谈判一边私下搞摩擦,周总理的安全很难保证,陈友才再次肩负起周总理安全的重任。

上午9时许,车队从南门兵站出发,向南京方向进发。这是一条出发前精心策划过的路线,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因此,一直行至下午3点左右,始终都很顺利。3时许,车队抵达劳山的山脚处,这是一个颇为尴尬的时间段。

通过劳山的路崎岖难行,顺利的话用时大概需要3小时左右,但由于劳山地形不利于行车,山中又多毒虫和猛兽,所以夜间过劳山十分危险。一旦汽车在夜间抛锚,人脱离了汽车的保护,想要在夜间步行穿过劳山,人身安全很难保证。

所以,想要通过劳山,最好在清晨出发,这样越走越亮,对通过劳山十分有利。但车队抵达劳山山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此时进山肯定越走越黑,若是一路顺利还好,18点左右就能出山,若是途中遇到什么麻烦耽误了时间,恐怕就要涉险走夜路了。

遭遇伏击

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果断下令,立刻通过劳山,争取赶在天黑之前走出劳山,离开劳山以后再找地方休息。周总理之所以如此决定,是担心次日过劳山会耽误参会的时间,车队因此在下午三点开进了劳山。

陈友才经验很丰富,对劳山的情况也提前做了功课,深知劳山地形险要,山路崎岖难行,若有敌人企图在此地对车队不利,车队的处境将非常艰难。好在此行的随机性很强,路线是出发前才临时决定,敌人设伏的可能性不太大。

但陈友才还是一路上很谨慎小心,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他先将周总理乘坐的汽车安排到三辆车的中间位置,这样利于保护。同时,陈友才还换上了周总理的西装,一旦遇到危险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为周总理争取安全脱身的时间。

这些准备好以后,陈友才又将警卫战士们聚集一处,临时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见大家全都领会了他的精神,这才略显放心的下令让车队进山。车队开入劳山以后,越走道路越窄,树林也越来越茂密,陈友才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不断向四周张望,突然下令让车队停下来!

陈友才之所以突然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他听到了“啪”的一声响。有的警卫战士认为,这可能是放牧者的鞭子声,但陈友才却准确的判断出这是敌袭的信号。尽管陈友才判断准确,下令果断,但由于山路狭窄颠簸,汽车根本无法掉头,还是没能争取到脱困的机会,被早就埋伏在此地的敌人给围住,密集的枪声顿时四起。

陈友才从敌人火力来判断,敌人的数量最低也要数倍于我们,因此果断下令所有人下车,立刻展开突围。陈友才的能力自然不必赘述,他带的警卫战士也都是优中选优,但就这样的精锐小队,却还是无法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据后来活着回来的人回忆,伏击周总理车队的队伍,人数大概有200多,虽然都是一身土匪装扮,但追击时队形不散,明显有正规军的影子。因此,在这次突围的过程中,警卫战士虽然拼命护卫,却依然陷入了绝境。

身经百战的陈友才,在这一战中凭借身着西装的造型吸引了大量敌人的注意,被敌人误认为是周总理。陈友才因此身中数枪,却依然坚持爬起来继续逃,因为他想多给周总理争取一些突围的时间。

随着敌人的紧咬不放,陈友才终于重伤倒地,被敌人围上来以后,从衣服兜里搜出一张周总理的名片,认为陈友才就是周总理,随后拿出刀补了20余刀以后,迅速撤离。另一边,附近红军听到枪声以后,立刻派人过来查看情况,正好迎上了周总理,周总理因此得救。

揪出真凶

后续的增援部队赶到以后,警卫部队的11名战士遗体被送往延安,周总理也随之回到延安。此事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一来是国共合作谈判期间,此事对合作颇具影响。二来是周总理在劳山遇刺,整整牺牲了11名警卫战士,且事发的背后蹊跷颇多。

例如,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伏击周总理?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能提前知晓周总理前往南京的路线?毛主席得知此事以后,对周总理的安危十分担忧,对警卫员再三叮嘱,一定要将周总理安全救回来!

周总理回到延安以后,毛主席全面了解了此事的经过,下令彻查此事。周总理劳山遇刺这件事,必须调查清楚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情况,周总理出发前才临时决定的路线,敌人究竟是如何得知?

另一方面是外部情况,究竟是哪股势力敢伏击周总理?最终,谢滋群肩负起此次调查的重任,开始着手调查此事。谢滋群时任保卫局侦查科科长,有着丰富的侦查经验,尽管此事发生在山高林密之地,敌人伏击得手后又撤离迅速,但他却依然有着清晰的调查方向。

首先,伏击车队的敌人有着两百余人枪,如此数量的武装,自然不可能是临时凑到一起,肯定是有组织的。从敌人的进攻方式来看,既有土匪的习惯,也有正规军的影子,很有可能是低于200人的武装勾结在一起。

其次,陈友才被敌人误认成周总理以后,敌军并未继续恋战,目标明显是行刺周总理。而他们发现“得手”以后,撤退的十分果断,无论是迎过来的红军,还是后续的增援部队,都未能抓到他们撤退的行踪,这说明这股武装力量对劳山地形十分熟悉,进退自如,应该就在附近活动。

第三,周总理的行程是机密,真正能够接触到的人并不多,出行当天知晓行程的人都有嫌疑,只要逐个排查定然可以发现端倪。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但这个问题又相对容易调查,因此谢滋群决定双管齐下。

基于这三点考虑,谢滋群立刻安排人手展开调查,首先排查的就是劳山附近的土匪武装。据谢滋群初期了解,劳山附近的土匪武装都于哥老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哥老会属于当时的“三大帮派”之一,与我军之间的关系一直都还算良好。

谢滋群调查哥老会的同时,安排了数十位精通土匪生活的战士,寻机打入了附近大小土匪武装势力,暗中展开调查。哥老会当时对我军的态度固然良好,但此事若真是哥老会所为,寻求哥老会帮助岂不成了笑话?所以,还是留下后手,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调查深入,山匪李清吾逐渐浮出水面,此人与反动民团头目姬延寿勾结在一起,为了拿到国民党承诺的好处,决定铤而走险。

但鉴于此事的恶劣程度,组织还是决定将哥老会进行区分,不能将所有哥老会都视为友好组织,从而开始区分哥老会的苏区与白区。谢滋群将此事上报以后,因为毛主席密切关注此事,接到谢滋群的汇报以后,立刻决定扫灭这股土匪势力,即便他们是三大帮会之一的哥老会成员。

另一边,内部的真凶也很快调查出来。此人名为冯长斗,可谓是大有来历。他早年抵达延安时,表现颇为亮眼,许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为人正派,敢打敢拼,却没想到他竟然是敌人潜入我军内部的特务。因此,当冯长斗的真实身份被查清以后,许多人都很惊讶,却在面对铁证时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吴台亮奉命率领剿匪部队剿灭这股山匪时,民间的哥老会反应颇为强烈,甚至一度向清剿部队示威。但毛主席此时剿灭该股土匪武装的态度十分坚定,剿匪部队的作风也很硬朗,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全歼了该股匪徒,其中包含匪首李清吾,以及与其勾结的反动民团头目姬延寿,替牺牲的警卫战士报了仇!

1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