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是2020年11月底破壳的女娃娃,如今也3岁多了,身高却只有86厘米。孩子身边的同龄小朋友,很多处于一米的身高。
桐桐妈吴丹担心,身高将来会成为孩子的硬伤。除了个子偏矮之外,桐桐还偏瘦,一家人都在为孩子的个子担忧不已。
为此,身边的好友杨雪建议吴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过敏源或者食物不耐受。
因为她家孩子就是长得慢,她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小矮个影响了孩子的身高。
但没想到在娃一岁多时,她发现孩子对牛奶过敏。牛奶过敏,导致孩子的便便不成形、偶尔夜闹频繁,不爱吃饭。
后来,医生建议杨雪给孩子换上特殊奶粉,结果孩子确实长高了不少。
听了好友的话,吴丹马上就带孩子去查了过敏原及食物不耐受,更是让孩子做了各项检查。
结果显示孩子没有任何过敏原和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只是生长激素分泌以及骨骼发育有些落后。
了解了孩子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后,医生说正是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使得桐桐的脾胃功能较差,才导致骨骼发育所需的蛋白质、钙质等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到了孩子的身高发育。
原来,吴丹和老公都是上班族,孩子的一日三餐是由孩子奶奶全权照料。老人家爱吃口味重的食物,平时烧菜用料都很足。
对于孩子来说,奶奶做的饭菜,已经是重油、重盐的程度了。
除此之外,桐桐还嗜甜,每天小蛋糕、小糖果一顿不落。老人也没有这方面的育儿观念,孩子想吃,也就由着孩子高兴。
为此,医生建议孩子的饮食习惯需要改变,再配合一定量的运动,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会得到一定改善。
医生还嘱咐吴丹,若是孩子到五岁以后,身高依然未达标,就要进行干预手段。
其实,很多调料正在偷走我们孩子的身高,我们一定不能和桐桐奶奶一样,疏忽大意。
首先,就是盐,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要少吃盐。由于孩子的肾脏尚未发育完全,过多的食盐摄入会对身体存在负担。
此外,儿童对钠的吸收率比成人高,若是摄入过多的盐分,钠浓度的上升会影响孩子体内钙质的新陈代谢,最终导致孩子缺钙。
与盐类似,酱油、豆豉、蚝油等调味料,我们也要控制其摄入量。
其次,还有动物油,很多父母喜欢用猪油等动物油炒菜,一般这类油炒出来的菜,香味都比较足。
但是常吃动物油并不利于孩子的身高发育,因为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
如果长期摄入动物脂肪,会使孩子的脾胃受损,导致孩子食欲下降。
此外,吃糖过多,同样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因为糖分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中会生成酸性物质,身体为了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会从骨骼中释放出钙质,导致钙质流失。
因此,要想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以上调味料,我们尽量让孩子少吃。除了控制调味料的摄入之外,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四点,帮助孩子长高。
孩子长不高怎么办?以下四点,父母一定要自查
●运动
适当的户外活动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和大脑发育,加速新陈代谢,还能增强他们的心肺功能。
坚持纵向运动,更有助于促进孩子生长。比如跳绳运动。
跳绳时,孩子跳跃的高度,尽量离地越高越好。我们不要让孩子一味地追求跳绳速度,每天坚持让孩子锻炼15-20分钟即可。
此外,还有打篮球、摸高、游泳等运动也非常适合作为帮助孩子长高的运动项目。
运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安全以及循序渐进。过于高强度的运动,不仅不能帮助孩子长高,还会导致孩子受伤。
●饮食
在饮食上,我们要保证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全面。尽量吃原生态的食物,比如土猪肉、海鱼、当季的花果蔬菜等。
一些反季的水果蔬菜、转基因食物、加入了各种添加剂的食物等,尽量不要放入孩子的食谱当中。
另外,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更要让孩子少吃高糖、高脂肪、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被称为“快乐肥宅水”的碳酸饮料,也要尽量让孩子少喝。
●睡眠
睡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是很多父母都容易忽略这一因素。
只有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才有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在晚上十点至十二点、早上的五点至七点这两个阶段,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时刻。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保证孩子在深度睡眠的状态,才能充分利用生长激素。所以尽量让孩子在晚上九点半前睡觉,早上七点以后起床。
在睡前,我们不要让孩子处于大脑兴奋状态,也不要让孩子沉迷于手机、电脑,否则会影响孩子入睡,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
●心情
你们知道吗?家庭氛围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孩子若是长期处于不愉快、抑郁、压力的环境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睡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
哪怕父母身高再高,孩子若是没有在一个拥有良好环境下成长,遗传这个先天优势,也不能尽情发挥作用。
愉快轻松的环境和孩子愉悦的心情,更有助于孩子的长高和成长。
部分生长缓慢的孩子多伴有心理上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
育儿寄语
要想孩子有双大长腿,长个大高个,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的运动、饮食、睡眠、心理状况上多多留心。
除了以上四点,我们还需要定时监测孩子身高增长情况。对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每年长高速度在5-7厘米。
若孩子的增长速度小于每年5厘米,我们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