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盛夏,一位老人受到邀请做客,警卫员引荐这位客人到达中南海会客厅后,接见他的人正是毛主席。
“冒先生此次前来可有一言相赠?”谈话后竟然是主席虚心向对方请教不耻下问,此人竟然还是忽必烈的后代,那他究竟是谁,能让主席向他虚心求教?面对主席的求教他又是如何指点一二的?
特别的客人这事就要追溯到1949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急需各方面的能人,可常年的战争让许多人才在战争中牺牲或是选择避世不再出门,人才损失惨重。为此我党中央大肆寻找人才,当时身为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在听闻冒广生无所事事生活窘迫之时,选择登门拜访。
一年后,陈毅登入了冒广生的家门,此时的冒老已经77岁。看到冒老现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情况陈毅心中百感交集,简单的关怀过后便表达了此行的目的,正是他想要让冒老加入上海文物保管局,作为顾问为这些后辈指点一二。
陈毅临走时给了一些钱财保证冒老的生活,又告知了自己想要让冒老就业的愿望,其实冒老何尝又不想为新中国贡献一二,只是觉得自己出身旧派,怕不能胜任。在看到陈毅的诚意后大为感动,答应后还亲自为他书写了扇面,介绍了自己的旧友给他认识,可谓是真诚对真诚了。
而在七年后冒老来到北京看望儿子,他也未忘记前些年回到北京工作,被授衔元帅的陈毅,大家一同游玩故宫赏花作诗。谁知道过了几个月冒老的儿子竟然接到了中央的来电。听完电话后他不禁十分紧张:“父亲,周总理要来看您。”
到了下午,周总理身着中山服前来拜访,看着总理身上与炎炎夏日毫不匹配的着装,作为东道主便想要给主席打开风扇凉快。可总理却低声提醒:“你父亲身体受不了这种凉风,还是关掉为好,我没有关系。”
就这样总理和冒老在客厅聊天谈话,两人从曾经冒老清末时期的老友又谈到中国的古书书籍,这一谈就是一下午。总理临走前还戏称自己要替主席“预约”来看望冒老的时间,本以为主席日理万机哪里会有时间来看自己,结果几天后却亲自派人将冒老接到中南海前来做客。
刚开始冒广生心中略有不自在,自己并未是共产党的一员,况且可能他这个“光绪时期的举人”在这些搞政治搞革命人的眼里还是“老顽固的守旧派”呢!
主席也能看出他此时的顾虑和心思,便主动前去握手破冰,化解了冒老心中的不自在。随后他便宽慰冒老:“其实我们都是同一条道路的人,你们在过去的时候讲的是革新,而我们讲的是革命,说到底了就是同一件事,都是在救中国的!”
此话一出冒老心中的顾虑已然全消,他也大大方方的将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四本书籍,送给了主席,两人聊了许久关于生活上、书籍上的事情,最后看着天色不早了便想着让警卫员早早送冒老回家休息,而在临走之前他虚心问道冒老:“您这次来,可否有话能够送给我呢?”
看着谦虚的主席,冒老心中感慨万分,最后将心底话告知主席:“我是经历过几个朝代的人,现在的中国被你们建设的如此强大,我心中倍感欣慰,可一定要记得,就算是一头雄狮身上也会有几只虱子,虽然它十分小,但它能产生的坏处却也是极大的,所以一定要小心!”
此话一出主席醍醐灌顶,直言冒老讲的十分好,两个人开开心心的送别彼此,临走时主席还亲自打开车门送走了冒老。
虽然是主席邀请冒老来到此处叙旧聊天,可冒老究竟有何高明之处呢?那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冒老的故事。
有义气的读书人提到冒广生就不得不提到他祖上的冒辟疆,被称为明末四公子的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即使有再大的学问,但只要是涉及到祖国之事就都成了没必要的事,所以在明朝灭亡后他便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但他的身份也不止于此,细数祖上,其实说起来冒广生还是忽必烈的后裔呢!
自冒广生出生后便也有这样的七届,自小聪慧过人的他不但在学业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文人吟诗作画上也颇有天赋,在他十七岁这年就已经中了秀才。不但如此,他在思想上也不会受到其他人的掣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便会坚持下,是个十足“顽固”的人。
1898年,冒广生也听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了戊戌变法,他便远赴千里选择加入其中,并且与林旭成为了至交,一直到后来清政府发动政变将参与变法其中的几人杀害,冒广生依旧惦记着当年的兄弟情义,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也要陪伴在其身边,这在当时他们一行革新人士当中也是一段佳话。
可惜的就是他生错了时代,在他后期参加应试时却只因为提到了一位外国人的名字,触犯了判卷考官张之洞的“禁忌”而被除名,错过了自己的仕途。无奈冒广生认命只能在各地游历顺便帮助其他考生看卷子。
终于在1900年时,他能在刑部某得一官半职,可谁知他又险些被自己的仗义直言丢掉自己的职位。古代的刑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们,而在当时轰轰烈烈的名妓赛金花虐婢至死案件正在审查中,因为冒广生与其是旧相识,他并不相信对方会做出这种事,再加上案件种种十分有出入,他便运作一番,让赛金花一介女子免于去往西北东北等苦寒之地,往南流放。这也就成就了后来赛金花南下上海成为歌女的传奇。
革新和革命的联系说起了最初与革命有缘分还真是因为周总理,当年周总理的伯父周嵩尧与冒老是上下级关系,虽然周崇尧为冒老的上司,但对他十分关照,两人无话不谈总会聊到当年的革新之事。他虽为光绪年间的举人,但思想还是十分开放进步的。
辛亥革命期间他对革命之事十分挂念,当年未能成功的戊戌变法总让他耿耿于怀,常常想起当年牺牲的老友,为此他在北洋政府任职期间对热爱学习的人才万般呵护,大力支持当时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他将毕生所学都毫不吝啬的授予他人,无时不刻都将自己奉献在文学著作上,冒老在国学上的也是颇有造诣,他为新中国的文学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身为经历三代的人,他并未投靠某一政府或是人物来生存下去,而是一直坚持在做为国家好的事情,在文学上有着极深的造诣。这也不难解释为何总理主席等人会对他敬重,这不光是对一位老者的尊重,更是对一位见证时代,热爱文学传承的老者敬重!
主席的听劝和谦虚跟是让冒广生对这位伟人敬佩万分,从心底对共产党和新中国感到荣幸,冒老的忠告也是肺腑的真诚,两位都有偌大的格局,正是因为冒老接纳新事物新思想的爱才之心才促成了这次的谈话,也是因为主席宽容的胸怀才能让新中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