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为何离开老部队344旅?黄克诚:朱老总当时的批评较为严厉

追梦的年 2024-11-02 23:22:0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展开合作,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师六旅。

在这六个旅中,115师344旅情况最复杂,其前身是红15军团,而红15军团由苏区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26军、红27军合编而来。

用简单的话来说,这个军团成分很复杂,存在着几个“山头”。待中央赶到后,红15军团并入红一方面军,改编时就成为115师344旅。

本来就存在小“山头”,突然又了中央这个大“山头”压下来,344旅(红15军团)一些年轻干部就有些抵触情绪。最开始有徐海东镇着还好,但徐海东1938年就黯然离开部队,导致344旅一度跟中央派去的干部处不来。

那么,徐海东为何要离开共同成长的老队伍呢?黄克诚大将在回忆录里说,跟朱老总的严厉批评有关。

朱老总不是无的放矢之人,他为何要批评徐海东?主要源于两件事,一是1938年2月主力团团长带人逃跑事件。

那名团长名叫张绍东,从红25军时就跟着徐大将,其担任过红15军团第75师、第73师师长、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团长,极得徐海东信任。

本来张绍东也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但抗战初期我党取消了政委制度,这就使得他的思想开始松动,反正团里他一个人说了算,何必还去过“苦日子”呢?

他在团参谋长兰国清的不断蛊惑下,开始腐化堕落、贪墨军费。一次部队驻扎休整时,张绍东还跟地主家的女儿乱搞男女关系,影响了八路军的声誉。

这个消息传到旅部,旅长徐海东震怒,让政治部前往687团调查,并进行整训。张绍东跟随徐海东多年,清楚这位首长的脾气,他担心受到处罚,就想趁着还未被撤职,把队伍拉到国民党那边去,为自身换点加官进爵的筹码。

2月25日,张绍东以查看地形为名,将团部及两个营拉到昔阳东治头。此处已靠近敌占区,张绍东就挑明了目的,说如今都是国民革命军了,应该投向国民党,这样大家的日子才更好过。

他的话引起了骚动,副团长田守尧、政治处主任吴信泉坚决反对并大声呵斥,在几位坚定干部的努力下,最终只有一个营长及少数人跟着张绍东叛逃,其余部队被拉回驻地。

344旅旅长徐海东此时身体本来就已不太好,听闻亲信叛变,直接被气得吐血,既是感觉信任错付,也是感觉愧对中央的信任。

八路军早期的主力团团长地位很高,出了这种人影响非常恶劣,毕竟是徐海东带出来的人,他也有一定的责任。

还有一点让朱老总不悦的是1938年7月的町店战斗。当时日军108师团向南进犯,344旅奉命在町店伏击。

当日军车队熄火休息时,344旅迅速发起进攻。他们确实敢打敢拼,战斗打响不久便直接跟鬼子近身拼刺刀。可是,这种做法对以前的国军有效,但很难给日军造成同样的损伤。

日军只是最初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就反应过来组织抵抗,导致344旅久攻不下,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

临近傍晚时,日军增援到达,我方只能撤出战斗。这一战344旅歼灭日、伪军500余人,但自身也付出了差不多的伤亡,实属不应该。

黄克诚后来就说过:“当时我军如果采取周围架设迫击炮和机枪轰击、扫射,予敌以重大杀伤之后再发起冲锋,完全可以用较小的伤亡取得较大的战果。”

这两件事,让总部意识到344旅必须调整改变,所以朱老总亲赴一线,为部队改造思想。

当时朱老总对徐海东一顿训斥,《黄克诚自述》中如是说:“朱总司令对徐海东旅长批评比较严厉。徐海东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时更支撑不住了,便请求离开部队去延安治病和学习。后经总部批准,徐海东就去了延安。”

本就健康问题严重,出了事内心又自责,上级还严厉批评,徐海东就回到陕北养病。

但是,344旅与徐海东的渊源太深了,他一走,部队很快就有人闹情绪。用黄克诚的话说:344旅团、营、连各级干部普遍比较年轻,大多在25、6岁左右,像田守尧就只有22岁。

年轻气盛嘛,做事就容易冲动,尤其是黄克诚提及的田守尧。

他在坚决抵制张绍东叛徒后,出任687团团长,作为红25军出身的干部,他认为自己在这支部队里有根基、有威望,就自荐接任344旅旅长。

朱老总见他有信心且对组织忠诚,便口头上予以批准,这让田守尧特别高兴,其他人一看,总司令都答应了,那事情是板上钉钉,便提前向他祝贺。

只是,请示电报发到总部后,正主持八路军工作的彭老总有不同意见。

在彭老总看来,344旅是党的主力旅,不能搞成一言堂,旅长不再从原红25军中选拔,以此扼杀山头主义的苗头。

这个消息传回344旅后,田守尧感觉落差很大,毕竟先前连祝贺都接受过了,脸往哪搁啊?

他多次在战友面前抱怨,搞得牢骚传遍全军,影响很不好。在送别徐海东回延安的宴会上,他也置气不出席。

种种表现,让朱老总非常愤怒,要求344旅内部开会反省,批评田守尧的错误。会倒是开了,但大部分人都保持沉默,不敢加以指责,这令朱老总更加警惕。

朱老总先开了个头:你们这开的是什么党委会?连批评和自我批评都不敢,还算共产党员吗?然后他点名批评田守尧:

要发脾气,还轮不到你!你耍啥子脾气,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要听党中央的,服从命令是天职,谁也不能闹情绪。眼看老总动了真怒,田守尧赶紧做检讨。

344旅这一系列变故,中央闻之不禁眉头大皱,这必须要消除红25军的“山头主义”了。毛主席和彭老总商议过后,决定调115师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去344旅当旅长。

344旅的干部们之所以傲,最主要的就是两点心理优势,一是年轻,二是能打。

杨得志也年轻,才27岁,杨得志也能打,历次反“围剿”、长征、东征都立功无数,指挥强渡大渡河更是闻名全军。论资历、年纪、战绩,他足以压得住344旅。

杨得志到344旅报到后,朱老总拍了拍他的肩膀,讲出自己这段时间的见闻以做参考,同时特别叮嘱道:

徐海东同志身体不好,徐向前同志和陈再道同志又去了冀南,你去当344旅的代理旅长,一定要把这支主力带好。

杨得志点头,然后跟政委黄克诚一起着手改造部队,他们多次召开党委会,召集团以上干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严厉整顿山头主义。

当然,作为军人必须要拿出真本事才能服众,杨、黄听从中央指示,积极推动全旅的作战理念转变,将运动战过渡到游击战,不再出现町店那样的盲干仗。

随即杨得志和黄克诚又分别率部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总算把344的风气改正过来。

这次分兵,将两位干部及344旅的成就都放大了。杨得志率344旅一部,越过平汉线在滑县跟689团会合,开辟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后冀鲁豫划归到刘邓麾下,就有了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即后来的二野王牌16军。

而黄克诚带领的一部后来南下成新四军第三师,日本投降后出关发展,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二纵,即后来的四野王牌39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时徐海东受到了批评,但中央并没有因此弃之不用。

等他身体稍微康复,新四军那边又有合适的职务空缺出来,他就跟少奇同志一起前往华中,出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可惜的是,他转战皖东仅仅几个月,又因为旧疾复发口吐鲜血,为了徐海东健康着想,中央命令他从此开始休养,后来的整个解放战争他都缺席。

不过徐海东早期贡献特别突出,55年组织还是授予大将军衔。

3 阅读:469
评论列表
  • 2024-11-06 20:56

    海东、向前同志,家门儿开国元老威武霸气![6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