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在入桥口站着,手里拉着一根绳子,不给钱,就不让车子过桥。
这样的一个场景,是不是大家有些似曾相识?
没错,去年闹哄哄的吉林白城的浮桥案,也是这个场景,只是它跟今天我们要讲的辽宁浮桥,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理清两起浮桥事件的不同之处,不妨先来看看去年争议很大的吉林浮桥案一些内幕。
吉林浮桥案吉林浮桥案的主人公叫黄德义,他当初可不止在河道上建了1座浮桥,前前后后牵头一共造了三座桥,其中有两座是固定桥,浮桥仅仅是其中一座。
东北河流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大都是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很长,那段时间河底都是干涸的,也是可以通车的。
洮儿河就是季节性河流,在修桥的那个路段还有这样一个现象:
河底都是沙石,河底和河堤又相对平坦,原则上只要不被人为的破坏,在枯水期,人能过,车也能走。
所以,那里原先就有一条过河路。
但为了获取更多的生意,黄德义等人以“修河道”之名,故意破坏了原先的河堤道路,让人和车不得不从他们的桥上通过!
这,也就形成了利益链。
水利部门前前后后一共给他们下了11次行政处罚,而他们给出的反应:
要么交钱,握手言和;
要么当作没看到,又或干脆把桥面给拆了,等过了风头后,再次给安装上!好一招“瞒天过海”。
直到2018年,桥才被真正意义上强制拆除了,但关于黄德义等人的判罚,直到2023年年底才算正式结束。
说完吉林的浮桥案,咱们言归正传,再来看看本文中的浮桥,到底和黄德义的浮桥有哪些不同?
辽宁的浮桥案4月23日,一段拦路收钱的视频出现在了网上,一位身穿黑色棉袄,头戴黑色帽子的女子正在问司机收费。
司机感到很疑惑,这不就是“去年的那起吉林收费案”的翻版么,于是就把这前后过程,给拍摄了下来。
具体内容如下:
女子看这位司机问了半天,也没有想过河的意思,就回怼他:
这桥是他们家出钱修建的,收费合情合理,不想过桥就直接掉头,不要影响其他司机过河。
随后,不光渡口的管理人员,当地的村民也表示:这桥确实他们家出钱建造的,经常过河的居民不收过路费,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收费也因车子的载重量不同而不同,如果不想从这里过桥,就要绕60公里的远路,那就很不划算了。
记者采访视频经过曝光后,有记者前去探访这座桥的底细。
修桥的这家,他们从前几代人开始都是摆渡人,靠河营生,帮助河对岸的村民往来,但以前因为船小只能过人,不能过车。
记者随后又找到了当地河道所的丁所长,他表示:
这座桥确实是他们自己借钱,大约100多万筹建起来的,平时也就收个基本的维护费用,老百姓口碑很好;
最重要一点,他们家建桥手续齐全,并且每年都有相关部门过来检查,为“防洪要求”层层把关。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辽宁这个浮桥和吉林的浮桥有哪些不同了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了审批,手续齐全,而且每年都会接受安全检查。
这样一来,很多人表示理解了:
既然收费有正规手续,收点维护保养的钱也是理所应当,如果你不想走,可以不走。
但还是会有人认为:
收费只能交给公家,交给个人算什么事?既然不是公家修的,那你就应该转给公家,要不然车辆过河,就不应该收过桥费。
说实话,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既然有当地的批文和正规手续,再加上年年都检查,安全上肯定是有保障的。
我们还可以这样反推,这座桥为什么不是当地部门来修呢?
或许是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困难,既然有民间资本愿意来修这个桥,这样的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在监管之内,当地同意了,百姓也同意了,就不能因为小部分人的反对,去改变现状。
网友们的不同看法当然,有人可能会说:
这路是国家修的,怎么到了你这个桥就要另外收费呢?太不合理了!你这个桥也应该让国家收回才行!
话是不错,道理也说得通,但也要给当地一个缓冲的过程。
这座桥在建造之初,他们也是借钱建造的,不仅方便了居民,一定程度上还减轻了当地财政的压力;
为了让建桥者收回一点成本,适当收点费用,也实属应当。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的逻辑?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说:
如果在这边没有修一座桥,那司机么岂不是要多绕路60公里?
孰轻孰重,大家都分得清!
所以,这位报警的网友也该歇一歇了,“过河拆桥”的闹剧也可以散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