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申奥的失败也让打击了无数国人,但我们仍然决定迎难而上,再次申办奥运会。1998年,中国再次申奥被提上了议程,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势头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支持再次申办奥运会。
在这一次我们终于如愿,当北京申办成功后,全中国沸腾了。可是,谁又能知道,在1993年,我国首次申奥的过程有多么心酸,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直到多年后,黑幕才被揭露出来。
1994年年初,国家体委召开了党组会专题讨论是否申办2004年奥运会,大家意见一致,都应该继续申办。
当时提出申奥的城市有上海、广州和北京。虽然北京的积极性不高,大家却一致认为,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最合适的,而且经历过一次申办未果,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建议北京申办2004年奥运会。但中央经过认真地研究认为我国申办2004年办奥运会的时机还不成熟,也就没有批准。
到了1997年10月,萨马兰奇出席我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期间,他也曾说国际奥委会犯下两个错误,其中一个就是2000年的奥运会没有给北京,他希望在他离任之前能纠正这个错误。
萨马兰奇的一番话也给了我们不少信心。中央考虑到我国申办奥运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批准了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报告。
一开始,共有十个城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最终经过考核的有5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和伊斯坦布尔。在当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五个申办城市各有强项,却也各有弱点。
巴黎的交通堵塞是个难题,多伦多的财力保障不雄厚,大阪经济不景气,伊斯坦布尔的市政建设资金不足。和这些城市相比,北京申办优势明显,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国内政治未定,国际地位也日益突出。再加上北京曾以两票落选悉尼,所以这次我们申办也是成竹在胸。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申奥形势被国际社会看好,却也有各种反对势力纷纷加紧活动。
美国也想要阻止北京申办奥运会,此次反对中国申奥的势力,要比上一次更加激烈、更有组织。
巴黎和多伦多视中国为最强劲的对手,对北京盯得很紧,他们的申奥班子在舆论上和国际反华噪音遥相呼应,对中国大做文章。
这场风波,一直到2001年7月13日,这一天是宣布申办奥运会花落谁家的日子。
这天,北京的陈述首先从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开始,他以流利的英语阐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体育事业的发展,并代表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的申办。
接着,是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用英文介绍北京的申办计划和前景,之后,其他人也都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
最后是何振梁的结束语,他诚恳地表示,如果把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七年后的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下午6时,萨马兰奇庄严地走上台拆开信封,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
这天晚上,大家都喝了很多酒。因为申办奥运会这条路,我们走得太艰辛了。
从1991年3月18日成立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到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整整十年,这十年,对于我国来说真的是太艰难了。
他们想起,第一次申奥时的失败,如今回忆仍然历历在目。
第一次申奥时,我们和悉尼只差了两票,当萨马兰奇宣布举办的城市是悉尼时,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大脑都出现了空白。澳大利亚人都不敢相信他们获胜了,一时间疯狂地庆祝着。
而我们的反应和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的脑袋始终耷拉着。回到酒店的时候,酒店的大堂里还写着“欢迎参加悉尼2000年奥运会申办成功狂欢夜,通宵免费!”
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刺眼。
第一次申奥失败,大家都非常沮丧。但在后来,国际舆论证明,北京第一次申奥仅差两票险些成功,给世界政治舞台带来了一次不小的地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票之差呢?多年后,这起黑幕才被揭露。
1990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参观为迎接亚运会而建设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提出申办奥运会。他说,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北京申奥之初,从上到下,开国上将吕正操捐款2000元,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许诺,如果申办成功,他将独自出资建设一个十万人的体育场。
与此同时,各地的海外华人和国内的群众也都组织起了活动。
没想到就是被国际上称之为,全民申报奥运会的中国,却因为两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失之交臂。
对于为什么会有两票之差,这些年来众说纷纭。直到1999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申办的过程中行贿丑闻被揭露出来。澳大利亚人主动说出了那个秘密。
原来在那天投票之前,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邀请两个非洲籍的奥委会委员吃饭,给了每人一张35000美元的支票。
原本要投票给北京的保加利亚奥委会主席,由于政局的变化被吊销了护照不能前来投票,还有一位埃及的委员年纪太大,行动不便就放弃了。就这样,我们和2000年的奥运会举办权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