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瓶瓶罐罐里,小苏打和食用碱常被错用,很多人觉得它们作用相似,实则大相径庭。了解二者差异,能让烹饪更得心应手,生活也会更加便利。
从化学本质来说,小苏打化学名为,碳酸氢钠(NaHCO_3),是一种酸式盐,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食用碱,则是碳酸钠(Na_2CO_3)与碳酸氢钠(NaHCO_3)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它的碱性比小苏打强,性质更稳定,加热不易分解。
这种化学本质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它们在外观、气味和溶解性上也存在差异。
小苏打,呈细小的白色晶体状,凑近闻几乎没有气味,在水中的溶解性相对较弱;
食用碱的晶体颗粒,相对更大,颜色偏白中带黄,能闻到淡淡的碱味,且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溶解度也更大。
在烹饪用途上,两者的表现各有千秋。制作面食时,食用碱,常用于老面发酵的面团。老面发酵会产生乳酸,使面团发酸。
加入适量食用碱能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让面团恢复合适的酸碱度,蒸出的馒头、花卷等面食口感松软,还带有独特的麦香味。
不过,食用碱的用量,必须精准控制,过量使用会让面食颜色发黄,口感发苦。
而小苏打,则更适合用于快速发酵的面食,比如制作油条、饼干等。在油条面团中,加入小苏打,油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让油条迅速膨胀,变得外酥里嫩;在制作饼干时,小苏打能让饼干更加酥脆。
在肉类处理上,食用碱,可以通过破坏肉的纤维结构,使肉快速吸收水分,从而达到嫩肉的效果。
但这种方法,若控制不好用量,会使肉失去原本的风味,口感也会变得过于软烂。小苏打则温和许多,它可以在不破坏肉的营养成分的前提下,让肉的口感更鲜嫩。
将小苏打与水混合成溶液,把肉浸泡其中一段时间,肉的纤维会变得疏松,烹饪时更容易熟透,口感也更加嫩滑。
清洁去污方面,它们也是厨房的好帮手,但适用场景不同。食用碱的强碱性,使其在去除顽固油污上表现出色。
像厨房炉灶、抽油烟机上的厚重油污,用食用碱水擦拭,能轻松去除。不过,由于碱性较强,使用时需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直接接触。
小苏打,则更适合清洁一些较为娇嫩的物品,如餐具、水果、蔬菜等。用小苏打水,清洗餐具,能有效去除油污和异味,还不会残留有害化学物质;
清洗水果和蔬菜时,小苏打能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让家人吃得更放心。
无论是烹饪,还是清洁,了解小苏打和食用碱的差异,都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功效。
下次走进厨房,面对这两种看似相似的白色粉末,就能根据实际需求准确选择,让生活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