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查尔菲的笔记
编辑/查尔菲的笔记
——【·前言·】——
一瓶可乐兑换一个积分,只要在一年内,攒够700万个可乐积分,就能直接换走,一架价值3000多万美元的,鹞式战斗机!
可谁能想到,竟然真有一个,年仅21岁的大学生当真了,不惜花费70万美元买够了积分,找到百事可乐兑换战斗机。
那么,没准备“礼品”的百事可乐公司,最终如何收场的呢?这名大学生最终成功兑换到战斗机了吗?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两品牌市场竞争·】——
百年来,两大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直在市场竞争中相互角力,谁也无法完全压倒对手,这场持久战背后,蕴含着两家公司在发展历程中的种种机遇与挑战。
最先问世的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的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创始人约翰·彭伯顿凭借对药物植物的独到见解,研制出一种百年后享誉全球的终极配方。
与当时市面上的其他饮料不同,可口可乐色泽馥郁,口感独特,很快在本土市场站稳脚跟。
可口可乐公司清醒地认识到,独一无二的配方只是成功的一小部分,他们构建起覆盖全美国的分销体系,从而确保可口可乐无论身在何处,总能轻松买到。
这套行之有效的销售模式,为公司奠定了在整个二十世纪的霸主地位。
然而,十几年后的1898年,一股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的新势力百事可乐应运而生。
创始人卡尔顿·布雷德里克独立研发出了与可口可乐口味接近的产品,并于1904年在两大城市纽约和芝加哥推广上市。
尽管被一度视作可口可乐的山寨仿制品,百事可乐还是通过灵活的营销手段,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两大集团开始在全美范围内展开激烈角逐,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从最初可口可乐几乎独占鳌头,到后来百事可乐逐渐追赶上来,两家企业在营销战略和产品创新上的博弈,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史诗。
他们永不停歇地推陈出新,在冰露、健怡汽水等许多细分市场角逐,借以寻求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机会。
虽然营销宣传向来是商家智慧和创意的最佳舞台,但有时候玩得过火,就会酿成大祸,这正是1995年百事可乐公司遭遇的教训。
那一年,百事在美国推出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营销活动——凭借积分,消费者可以兑换各种奇珍异宝,从便宜的日用品一直到价值连城的飞机。
宣传语是“你根本无法想象可以用百事积分兑换到什么程度”,没人料到,竟有人当真了,并铁了心要用积分去换回家一架战斗机。
这个人就是当时在弗吉尼亚大学读书的约翰·伦纳德,一开始他只是和朋友们半开玩笑般讨论过,用积分来兑换百万美元的物品到底可不可行。
一时间,约翰受到了这个“天大”的诱惑,开始动真格的踏上了“赢得战斗机”的艰辛征程。
最开始,约翰只是尝试着用优惠券、赠品、各种渠道捞取积分换取小礼品,但是眼看着离终极目标太远,他决定高举高打,直捣黄龙。
他用身家和借债从世界各地收购百事可乐产品,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就累计获得了700多万分。
就在约翰·伦纳德兴奋的认为自己可以得到一台战斗机时,百事可乐公司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兑奖风波及官司·】——
现在临阵反挡,公然做出与事实不符的说辞,这显然已经损害了公司的誉信。
就在百事企图蒙混过关之际,约翰·伦纳德果断拿起法律武器,打响了一场维护自身权益的正义之战。
而百事则企图以“合理人”的观点为自己开脱,认为没有人会真的相信用积分就能换得战斗机,而且普通群众持有战斗机也是违法的。
就在约翰·伦纳德与百事可乐公司的官司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一些机智的网友们为企业支招,提出了一个“高招”。
如果真让伦纳德先具备了上述两个无理条件,那他凭借700万分换取战斗机的原本目的就已经难以实现了。
这等于是百事企图打一个光明正大的“漂亮”借口,来为自己之前那些肆意妄为的营销行为开脱罪责。
有网友戏言这是“文字游戏”,实则已接近于赤裸裸的规避法律义务了,就算它最终能赢得官司,那也只能是暂时的利益,付出的则是长期以往的声誉损失。
毕竟在这个舆论氛围之下,再给出任何托辞,公众都难免会将其视为狡辩了。
经过激烈的争夺,最终法院做出的判决是,百事可乐公司需赔偿伦纳德为获取积分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但战斗机不予兑换。
——【·百事可乐在苏联的经营·】——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百事可乐就是第一家进军苏联市场的西方饮料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它抢先竞争对手一步,牢牢占据了这个新兴大国的消费者心智。
不过,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拓展业务可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由于货币短缺,百事无法如同在其他国家那样直接收取卢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实物交换模式。
苏联政府用各种物资来向百事支付加盟费,比如军舰、潜艇甚至是战斗机等。
尽管双方的交易形式看上去颇为荒谬,但百事可乐对此并不陌生,早些年它就在阿根廷地区,曾以收购一架退役飞机作为进入当地市场的“门票”。
因此像这般实物支付的要求,对于这家经验老道的公司来说反而是驾轻就熟。
正是有了类似先例,百事对战斗机这一特殊“货品”也就习以为常了,或许从内心深处,它根本就没想过要真正兑现出“把战斗机作为奖品发放”的疯狂营销承诺。
毕竟在他们看来,如果连一个小小的民间企业都做不到“订单必须兑现”,那整个商业体系岂不是要崩溃了?尽管“用积分换战斗机”听起来确实够疯狂,但这并不能成为百事可乐违背诺言的借口。
——【·虚假宣传教训·】——
面对民众的强烈舆论压力,百事不得不认真对待这起看似荒唐的“订单”,然而就在它企图用种种托词逃脱法律责任时,一场声誉和业绩的直线下滑却不期而至。
这家曾引以为傲的营销能手,如今却成了整个行业的反面教材。
数据显示,在这段时间内,消费者对百事可乐产品的抵制情绪与日俱增,更有专家指出,正是公司那出尔反尔的处理手法,给自身招致了比直接赔付战机更大的信誉损失。
相比之下,老对手可口可乐的营收和市占率反而因此获得大幅提升。
事实再次印证了一个永恒的道理:对企业而言,赢得公众信任比一切都更为宝贵,任何公司若是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无法做到,那它要在这个社会立足就无异于大梦一场。
就像百事可乐这个前车之鉴,一旦产品质量和营销承诺南辕北辙,败坏形象的代价将是无可估量的。
毫无疑问,这件事为整个商界都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诚信经营警钟,诚信才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基石,这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更是一种职业操守。
如果缺乏基本的诚信,不仅难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连企业自身都将在内卷的商战中遭到淘汰。
这个精彩案例或许从一开始就被很多人视为笑谈,但它折射出的教训却是沉甸甸的,企业应当从中汲取力量,时刻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以诚信的社会责任来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
只有如此,才能在避免昙花一现的同时,真正收获可资永续的事业成功。
参考文献
[1].新晚报-2019.07.03《可乐公司承诺700万积分可以兑换战斗机,不料真有人攒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