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用来解释福利损失。比如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汇总了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人愿意出高价,有人愿意出低价,形成一条需求曲线。但在市场价格下成交时,愿意付高价的人并没有付出高价,他们省钱了,这就形成了消费者剩余。市场经济讲究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要素分配达到最优状态,社会效率最高。
而关税相当于在市场价格上打了一个楔子,消费者要花高价,生产者只能收到低价,中间的价差被关税收走了。从汽车制造企业的视角来看,关税仍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但是欧盟的小心思早就被我们看穿了,欧盟是借着关税这张牌,实际上是想窃取中国车企的核心技术。
我先给大家梳理一下欧盟汽车关税这个事情的情况。
今年6月份,欧盟突然宣布对中国的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其他中国车企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关税加征。
这仅仅是权宜之计。欧盟的真正策略是在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建设工厂,预计需要5到10年时间逐步建立新的生产线,并逐渐淘汰来自中国的商品。
说白了,新能源车竞争力是成本、技术综合体,你以为建个生产线就赶超中国了……中国市场有3000万辆汽车销售规模,这个市场足以摊薄中国新能源研发成本,这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欧洲加一起都没有2000万辆,欧盟那些车企根本无力与中国车企竞争。
今天有一则消息值得一说,那就是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正式生效。对此,英国方面表示不打算追随欧盟这一决定。英国汽车行业从业者向总台记者表示,英国政府此举是正确的,有助于中英双方互利共赢。
以往,法国在与德国的汽车工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法国看到了与德国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若此时德国汽车遭遇来自东方的有力竞争,法国汽车业有望趁机占据优势。因此,出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在欧洲,呼吁最强烈、一再要求制裁中国车企的,并非欧洲第一大汽车工业国德国,而是相对而言的汽车工业较弱的法国。
我之前就说过,欧盟想依靠关税来阻击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上的扩展,这根本就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根据欧盟委员会,中国电动车价格一般比欧洲制产品低20%。数据也显示,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占率从2019年不到1%,增加到8%,2025年可能再增加到15%。
到目前为止,局势的输家已显而易见:
中国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而美国似乎从中渔利,唯独欧盟遭受了双重损失。
以猪肉市场为例,中国刚刚采取行动,丹麦和西班牙便已感到压力。
在乳制品领域,德国、波兰和法国作为欧盟对华乳制品出口的前三名国家,必将首先受到冲击。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德国不仅是对华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此次欧盟提议对华电动汽车征税中反对声音最为强烈的国家。
英国本身不是殴盟的
关蝇国什么事!蝇国又不是欧盟国家!小编别带节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