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 形象)
景福元年,公元893年,福建泉州刺史王潮和福建福州观察使范晔,俩人较上劲了,打了起来。
福州前任观察使,是陈岩,这陈岩一直和王潮交好,认为王潮施仁政,有抱负,临死之前本来打算把福州也交给王潮来管理,结果陈岩一死,陈岩的小舅子范晔截胡,窃据福州,引兵和王潮对抗。
不是我的我不要,属于我的,那我一定要争取。
王潮立刻发兵攻打福州,而领军的两位主将,一个是王潮的堂弟王彦复,一个是王朝的胞(三)弟王审知。
王潮对范晔用兵,范晔当然不能就坐在福州城里等着王潮来,他必须尽快行动,早做准备。
范晔怎么做准备的呢?他拉拢到了另外一位叫做董昌的军阀,董昌和范晔结盟之后,随即从温州,台州,婺州三地调兵驰援范晔,范晔有了董昌的帮助,福州援兵大增,他本人这才算是放心了。
不仅放心,他还有点有恃无恐。
的确,王潮只有一支孤军,而范晔董昌则是老地户了,一个后起之秀想要对抗源生势力,那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此在攻打福州的过程中,王彦复和王审知吃了不少苦头,士卒死伤惨重,败仗更是打了不少。
好在,福建当地的百姓,都愿意帮助王潮。
王潮这个人,无论是出道做军阀时,还是在泉州做刺史时,都主打一个仁善治民,他对百姓非常友好,因此贤名远播,百姓感激于他的恩德,一听说王潮要打福州,民间普遍支持,甚至还有不少富豪士绅公开支援王潮,为王潮送去军需物资。
(古代城池)
可即便如此,范晔倚靠城池,又得不少援兵,他这个人还比较谨小慎微,从来不主动出击,而采用坚守打法,因此王彦复和王审知那是有力气用不上,对福州的攻势只有四个字可表:
经年不克。
拿不下来,是真的拿不下来。
而且,王彦复和王审知在前头攻打福州,董昌则在后头频繁袭扰,这就陷入了两线作战,非常之被动。
俩人一合计这不行啊,长此以往下去,肯定慢慢的兵力就被范晔给消耗殆尽了,于是立刻给大哥王潮写信,说哥啊,福州城坚,暂时拿不下来,实在不行咱先退兵吧。
知难而退,及时止损,其实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战略决策,这个时候打不过范晔没关系,返回泉州休整,想想什么别的办法再弄他也是一样。
可是,坐镇泉州的王潮态度非常坚决,只给王彦复和王审知回了十六个字:
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我当自来。
士卒没有了,我给你们添兵,将领损失了,我给你们派武将,士卒和将领都没了,我会亲自出马,和你们一起在战场上同生共死。
《左传》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这个东西,有时候拼的就是一种勇敢,这头一回出征要是拿不下福州,士卒们没信心了,将领们没信念了,下回再打,战斗力就是大打折扣,下回再拿不下呢?第三次再攻打福州,恐怕就军心尽失了。
福州的确难打,可是你们也看出来了,范晔他不敢和咱们硬碰硬,因为他的军队都是守城部队,多年来陈岩治理福州有为,天下虽乱,可福州不乱,他手下的这些福州本地兵,久疏战阵,根本就没有多少作战经验,他知道打不过咱们,所以只能固守,目的是想要跟咱们打消耗战,他要把咱们耗到没有耐心了,没有信心了,那么他就胜利了。
(范晔 形象)
反过来,我们不间断的攻打福州,其实也是在消耗范晔,他能守一天,他能守十天,他能守一年,可是他守得住三年五年吗?
本地百姓压根就不支持他,他得不到后勤保障,得不到太多支援,固守,对他来说就是慢性自杀,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民心依附,众望所归,老百姓整天给咱们送米面粮油,还有不少主动来投军的,这样强有力的保障之下,咱们还怕跟他们耗么?
王潮当然不怕范晔跟他耗,相反,王潮怕的是这么高强度的攻城把范晔给逼急了,他要是做困兽之斗,拼死一战,那才不妙呢。
好在,范晔没有那个勇气,反而是在王潮军猛烈的攻打之下,城内出现了严重的颓势。
说白了就是没粮食嘛,王潮大军在底下围着,范晔也出不去,只能是坐吃山空,等到粮食吃光之后,那就是经典的士兵不满,军心涣散,然后内部紊乱,哗变频发,最后大势已去,游戏结束。
没把王潮给耗死,反而自己把自己给耗死了。
城内的范晔一看完了,这肯定是没戏了,干脆把属于福州长官的官印丢在家中,趁乱逃跑了,当然也没跑多远就被追兵杀死。
福州,就这么拿下来了。
得到福州之后,王潮直接把自己的大本营从泉州迁徙到了福州,这个时候王潮已经是福建地区势力最大的了,他喜得城池,兵力增强,势力扩大,本来应该舒舒服服的在福州城里过两天好日子,可是这哥们没有享受,没有寻欢作乐,他到了福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了一身干干净净的素服,披麻戴孝,把陈岩给安葬了。
(陈岩 形象)
当年自己占据泉州时,是在陈岩的支持下,他才被朝廷封为刺史,而陈岩死时更有把福州交给王潮的意思。
这个剿了一辈子地方反动武装的福建观察使,却对自己有无限的理解和包容。
陈岩赏识自己,尊重自己,并且信任自己,陈岩对自己更有知遇之恩。
我们可以说,王潮为陈岩举丧是他的政治作秀,可是即便是作秀,这场作秀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在王潮的视角来看,如果没有陈岩,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
为了感激已经逝去的陈岩,王潮甚至把自己的女儿都嫁给了陈岩的后人。
真情流露也好,演了一场大戏也好,反正王潮的这个行为,更加夯实了他在百姓中的好名声。
占据福州之后,他的威德震动四方,福建地方的大小刺史纷纷归顺,甚至就连山岭和海岛间的不少地方武装,也全都闻风来投。
自此开始,王潮占据福建五州,正式称雄一方。
割据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战争,讨伐,杀戮,军阀们为了自身的强大,要不停的讨伐对手,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战争,那就会不可避免的伤害到百姓的生存环境。
(五代乱世)
五代十国中那些称雄一方的军阀们,哪一个不曾挑起连天的烽火,哪一个不致使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旌旗蔽日时,有哀声震天,荒烟蔓草上,有战痕犹存,断戟残戈处,是满目疮痍,当一个枭雄崛起时,无数的家庭已经破碎。
可是王潮,他崛起的过程中,少战事而多拥戴,少兵戈而多归顺,他几乎不怎么主动挑起战争,就算是打仗,也是很快结束,不会太过影响百姓们的生活,加之他以仁德处事,总是惠济百姓,所以每次王潮打仗的时候,老百姓都愿意撇家舍业的主动帮助他。
我们常说,乱世之中,拳头才是硬道理,武力才是制霸天下的真理,可是,王潮却恰恰使用他的仁义,取得了他的功业。
看来,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绝不是暴力和征服,而是仁慈和爱心。
说到这里,倒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是否还记得洪州地区的镇南军节度使钟传,就是狂士李梦符当时所在的洪州,马楚的大将李琼爱惜李梦符的才华,还找钟传要过李梦符。
王潮年轻的时候,还在王绪军中效力,有一次王潮领兵路过洪州,往福建而去,就被这个钟传给盯上了。
钟传认为,王潮此人,气度不凡,胸怀大志,因此不能让他发展壮大,王朝以后要是崛起了,就会威胁到自己,所以必须把他扼杀在摇篮里。
我们知道钟传素来仰慕文士,对文化界的名人都很敬重,当时钟传最为信任的幕僚,是一个叫做上蓝的僧人。
(老僧上蓝 形象)
这个上蓝,据说有大智慧,很厉害,他知道钟传要对王潮出手,连忙劝阻,说王潮和福建有缘,天下大乱,他若以后能入主福建,必然能改天换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老僧观王潮与福建有缘,必变,彼时作一好世界)
所以这王潮是有福泽之人,不该滥杀,如果您要把王潮给杀了,您本身的福泽也会随之消散。
听上蓝这么一说,钟传这才按下杀心,让王潮平安的经过了洪州。
其实,老僧上蓝也是肉体凡胎,他哪儿能通晓世界之变化,宇宙之奥秘?就更别提说是预测未来了,说白了,老僧只是仁慈。
王潮仁义之名远播四海,在老僧眼里,王潮是个好人,而这样的好人,不该被钟传杀掉,他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保护王潮。
爱人者,自然人恒爱之。
上蓝这个僧人,在史书中没有太多的记载,想来王潮也应该从来没有见过上蓝,他甚至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僧人,曾经救过他一次。
不过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这样一群人。
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在这个路口有你,在下一个路口,还有千千万万个你。
你们都是,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