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营长”冯喆:49岁绝望自杀,妻子死后不愿与他合葬

比利聊娱乐 2024-12-12 16:04:34

谁能想到那个在《南征北战》中意气风发的"高营长",最终会在一个暗无天日的深夜,选择在劳改农场上吊自尽。

冯喆这个曾经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的演技派,在49岁那年写下"天不收我,人收我"后悲情谢幕。

他和小他十岁的妻子张光霞,本该是那个年代最让人羡慕的演艺圈金童玉女,却在命运的捉弄下,连死后都无法相守。

他们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爱情究竟有多脆弱。

从天堂跌入地狱,这个形容放在冯喆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对于一个浸润在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冯喆的人生开局堪称完美。

他就像是民国时期的"富二代",父亲毕业于南开大学,母亲也是高校毕业生,家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

年轻时候的他更是前途无量,不仅留学美国还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大提琴,走的是一条标准的精英路线。

谁能想到这位翩翩公子居然会爱上表演艺术,毅然决然地投入了上海"美术剧团"的怀抱。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这一演竟然让他找到了真正的人生舞台。

1946年加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后,冯喆就像开挂一样,一路登上了演艺事业的高峰。

特别是在《南征北战》中塑造的高营长形象,那种刚正不阿的气质,让他成为了那个年代最耀眼的明星。

可是好景不长1966年的政治风暴,让这位万人敬仰的影星瞬间跌落神坛。

昔日的银幕巨星,顷刻间成了"黑线人物"和"特嫌分子"。

从此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整日在批斗和劳改中度日。

酗酒成了他唯一的发泄方式,常常独自一人在街头游荡,衣衫褴褛形容枯槁。

那个曾经意气风发、温文尔雅的影帝,变成了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落魄者。

没人知道他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显然生活的重压已经让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他选择了用最痛苦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这一切不禁让人感叹命运无常,也让人心痛那个特殊年代里,太多像冯喆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所遭受的磨难。

在冯喆最风光的时候,他遇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

1949年在一次观看演出时,26岁的冯喆被台上那个明眸皓齿的少女深深吸引。

台上的张光霞虽然才16岁,但一颦一笑间都透着令人惊艳的灵气。

这对年龄相差十岁的恋人,就这样在戏剧舞台前谱写了他们的浪漫故事。

当时的朋友都说他们是"才子配佳人",可惜现实总是比戏剧更加残酷。

即便是在香港六国饭店举行了浪漫的婚礼,也没能让这段姻缘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婚后的日子里张光霞先后两次怀孕,却都以流产告终。

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打击不可谓不大,整个人变得敏感而脆弱。

而此时的冯喆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各种应酬接踵而至。

明星光环下的生活,让原本就敏感的张光霞愈发多疑。

每当冯喆晚归她都会陷入无休止的猜忌,两人之间的争吵变得越来越频繁。

有一次冯喆只是和以前的女同学偶遇,却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争吵。

当时怀着身孕的张光霞气得摔碎了家里的花瓶,冯喆也是一肚子火却不敢发作。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两个人都像是踩在钢丝上一样,小心翼翼又疲惫不堪。

感情就像是一杯温水,在日复一日的猜疑和争吵中,慢慢变得冰冷。

最要命的是两个人谁都拉不下脸来好好谈一谈,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感情一点点流逝。

到了1957年张光霞被调回成都,这似乎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台阶。

从此这对金童玉女开始了聚少离多的分居生活。

伴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们的婚姻也逐渐被推向了悬崖边缘。

其实仔细想想这段婚姻的裂痕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冯喆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身上带着浓浓的书香气,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模样。

而张光霞的童年却过得颇为坎坷,9岁就被送进戏班,12岁还经历了一场被迫订婚。

这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造就了两个性格迥异的灵魂。

张光霞年纪虽小,却早已历经沧桑,对感情特别敏感,常常草木皆兵。

而冯喆骨子里带着知识分子的温和,遇事总想着息事宁人,反而让矛盾越积越深。

这么说吧他们就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偏偏阴差阳错地相爱了。

分居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两人就像是被命运推着走。

1961年的那场"美女间谍"事件,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彻底击碎了他们脆弱的关系。

当时有个漂亮女子在百货公司和冯喆搭讪,没想到是警方安排的特务。

这件事被报告到了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一下子可把冯喆的事业搞垮了。

厂里二话不说就把他发配到了和天马厂合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

张光霞得知此事后,心里的那道坎更是迈不过去了。

明明已经分居她却还是对冯喆的一举一动保持着异常的关注。

这种畸形的关系,让两个人都活在煎熬之中。

最讽刺的是他们谁都没有提出离婚,仿佛这段婚姻就这样悬而未决地挂在那里。

就这样他们以一种奇怪的状态,在各自的世界里越走越远。

就在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时,命运再次狠狠地打击了这对夫妻。

1966年文革的浪潮席卷而来,冯喆一夜之间成了"黑线人物"。

那天夜里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张光霞家门前,想要寻求一丝温暖。

然而张光霞却冷漠地把他拒之门外,这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更让人心寒的是,张光霞竟然在批斗会上揭发了冯喆的"问题"。

这对于已经身心俱疲的冯喆来说,无疑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9年6月2日49岁的冯喆选择了在农场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悲剧性的结局,让张光霞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

她开始用诗歌来寄托对往事的追忆,写下了那本《笔花诗集》。

"我恋君十八年此心郁郁意绵绵。君虽舍去我留君,梦里相逢话苦甜。"这首诗里饱含着她对往事的追悔。

然而再多的悔恨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一切。

1993年张光霞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做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决定。

她要求将自己的骨灰一分为二,一半和父母葬在宜宾白鹤山,一半安放在成都磨盘山公墓。

而冯喆的骨灰则孤零零地躺在广州烈士陵园里。

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即使在死后也没能相守。

时过境迁1978年冯喆终于得到了平反,2005年还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但这些荣誉对于已经长眠地下的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最终成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一个令人唏嘘的注脚。

让人不禁感叹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即便最炽热的感情也会被冲得支离破碎。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