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宁波余姚市一个叫井头山的地方,这里藏着一个大秘密。它2013年被地质勘探发现,202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个遗址名叫井头山,和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河姆渡遗址一样,都是很重要的浙江沿海新石器时代遗址。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则是又一块拼图,填补了我们对沿海先民生活情况的认知空白。就像一本生动的历史书,让我们知道先民是如何在海边生活、捕捞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了解的到他们与海岸环境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变迁。
这个遗址里面堆满了许许多多古代人吃剩的贝壳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遗骸,这就像是远古时代海边人家的生活垃圾堆。不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可是了解过去的无价之宝。就像是一部记录着我们祖先怎样学会在海边生活、捕鱼和利用海洋资源的生动历史书。让我们知道:早在8000年前,咱们中国的先人们就懂得如何适应大海、依靠大海过日子。
在1973年,考古学家们在浙江余姚发现了河姆渡遗址。之后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发现了上百处沿海贝丘遗址。不过呢,大多数这些遗址的时间大概都在5000年前左右,很少有超过7000年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往东部沿海迁移,并且学会依靠大海、开发海洋资源生活的呢?像江苏、上海、浙江构成的长三角地区,虽然拥有那么长的海岸线,但当时却都还没有找到年代更早的贝丘遗址。人们不禁要问,成熟的河姆渡文化是从哪里起源,又如何融入了海洋文化的特色呢?
之前,关于河姆渡文化的来源,专家们提出了四个不同的假说。大家猜来猜去,就好比是在找老祖宗是从哪里来的。
有的人认为可能是从浙江内陆的上山文化晚期演变而来的,就像家里的手艺一代传一代;有的人认为它来自跨湖桥文化,像河水汇入大江那样交融形成了新的文化;还有的人认为它来自现在的沿海大陆架区域,就是现在被海水覆盖的地方以前可是陆地,他们来自那里;最后一个版本是认为从本地直接传承下来的。这些观点都缺乏明确且充分的证据。
考古专家们就好比是历史的侦探,他们们通过对这些出土器物的研究分析。认为它们承载的文化信息说明了河姆渡文化是从井头山发展而来的,这就给咱们揭示了河姆渡文化的源头所在。孙国平研究员认为:井头山的先人们就像住在海边的小渔村里,他们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就像大水漫过了村边,他们就往山上安全的地方搬;而等到海水退去、露出更多的陆地时,他们又会下山回到更靠近海的位置生活。最东边的那个地方过去就是大海。
自从2000年在金华地区发现了上山遗址后,考古学家们发现浙江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孙国平先生猜测:也许浙江沿海的先民很早就开始种稻子了,所以就不再需要采集贝类来吃。这可能是为什么浙江只发现了一处贝丘遗址的原因。从8000年前的井头山人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他们的主要生计方式从海洋捕捞变为了稻作农业。
井头山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在全新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被海水淹没、又被浅海沉积物掩埋的遗址。这个遗址的时间比河姆渡文化还要早了1000多年。专家们形象地说,他们是河姆渡文化的“爷爷”。但是这中间有800-1000年的缺口,简单说,就是河姆渡人的“爸爸”还没找到。
让我们大胆想象一下,在杭州湾、钱塘江下游那些地方。可能还有很多像井头山这样的古老遗址,它们也是在同样的时期,因为海平面升高而被水淹没了,然后静静地躺在海底沉积物下面等待我们去发现。没准河姆渡人的“爸爸”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