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三鹿奶粉”风波后第15年了,受害者患上尿毒症,透析停不了

源玮评健康 2023-06-11 22:54:06

小文今年16岁,来自某偏远山村,几日前因血尿与腰部绞痛被收治入院,诊断为双侧肾结石,据小文母亲回忆,小文幼时她常年在外打工,直至三鹿奶粉东窗事发前,当时小文一直喝的都是三鹿奶粉。

小于今年23岁,即将成为大三学生的他,身高却只有155cm,体质羸弱,颅骨部分突出,平时常会感到莫名劳累,体育成绩也多不及格,据他回忆,幼时喝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三鹿奶粉;

不只小文,小梁更是深受其害,幼时曾食用过三鹿奶粉,14岁的小梁便确诊双侧肾结石及肾功能不全,其父亲缺乏医学常识,购买保健品给其服用,一年多以后小梁查出了慢性肾功能不全且已经发展为终末期,即尿毒症。

经过几个月的抢救,药物不断,透析不停,小梁还是没能被救回来,生命永远被定格在了18岁。

2008年,三鹿奶粉所引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至今令国人记忆犹新,当时无数食用过三鹿奶粉的婴幼儿患上肾结石、“大头病”,受害婴幼儿超过30万。

如今,15年已经过去,那些食用过量三鹿奶粉的孩子许多被肾病折磨,有的甚至患上了尿毒症,必须依靠透析才能生存;

至于食用少量三鹿奶粉的孩子,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质虚弱、发育不良等问题,因“毒奶粉”而成为“大头娃娃”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那么,“毒奶粉”是如何伤害受害者的肾脏的,肾衰竭真的就无药可医了吗,家长们又该如何选对奶粉?

“毒奶粉”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毒奶粉”事件受害者最典型的症状是“大头娃娃”外形与肾结石,前者是由于劣质奶粉中蛋白质、钙、脂肪等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乏所导致,而后者的祸首则是劣质奶粉中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早已被世卫组织列为二类致癌物,这是一种含氮的化工原料,对人体有毒性,法律规定不允许用于食品加工。

那作为一种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为何会跑到奶粉或牛奶里?原因其实也不复杂,牛奶作为最廉价的蛋白质获取来源之一,故其蛋白质含量也成了质量检测的标准之一,早期的检测方法主要以氮元素含量为标准,用以确认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

而某些不法商家就想到了往奶制品里掺杂尿素以蒙混过关,这样既能通过检测,又能降低成本,但尿素的味道带有刺激性,并不合适。

直到有无良商人将目光转到了氮元素含量丰富、化学性质稳定且无色、无味的三聚氰胺身上,一大批家庭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2008年前后,多个省份医院的小儿肾结石病例急剧上升,而罪魁祸首直指三鹿奶粉。三聚氰胺本身毒性较弱,但由于婴幼儿肾脏代偿能力较弱,且与其结构类似的三聚氰酸常作为化工原料与三聚氰胺相伴而存,这也就给了“毒奶粉”损害婴幼儿肾脏的机会。

三聚氰酸一方面常与三聚氰胺一同被加入到奶制品中,另一方面在某些条件下三聚氰胺也会水解为三聚氰酸,另有研究指出人体肠道中的某种细菌也能将三聚氰胺转化为三聚氰酸,这一研究也被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

二者在人体内共存时,常会因为相似的化学结构形成稳定的化合键,这是一种特殊的网状结构,几乎不溶于水,但会被胃酸所腐蚀,最终随着血液运输到肾脏。

肾脏除了排毒,还负责重吸收血液中的水分与营养物质,但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的结合作用可以反复进行,在被肾小管过滤之前,它们就又形成了稳定的化合键。于是,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形成的结晶开始在肾脏累积,并最终形成肾结石。

在大鼠实验中,实验人员同时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喂养大鼠,最终在大鼠的肾脏中发现了结晶体,实验还证明这种结晶体可造成急性肾衰竭。

婴幼儿的肾脏相对脆弱,尤其是三岁前婴幼儿更易在体内形成结晶体,并患上肾结石,某医院曾对8000余名曾食用过三鹿奶粉的儿童进行筛查,发现患有肾结石者达到了270例,病理情况包括肾结石、肾囊肿、肾积水、肾盂分离等,其中3岁以内儿童占到了86%。

三聚氰胺晶体除了易在患儿肾脏内形成结石外,在肾小管内还会因逆流倍增机制对周围毛细血管产生冲压,造成肾小管的堵塞、缺血与坏死,直接损伤肾功能,因此部分“毒奶粉”因此患上慢性肾衰竭乃至是尿毒症也就并不奇怪了。

慢性肾衰竭本就是临床上最棘手的慢性病之一,而对于儿童而言,慢性肾衰竭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的。

小儿肾衰竭到底有多可怕?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肾脏持续性损伤为主要特点的肾脏疾病,且损伤过程并不可逆,随之而来的是肾功能的持续减退,而肾脏作为重要的排毒、代谢、造血器官,肾功能损伤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肾性贫血等一系列症状,其中的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都可危及生命。

慢性肾衰竭一旦发展到终末期,也即尿毒症期,患者的肾脏将会彻底失去生理功能,只能以透析的方式维持生命。

儿童慢性肾衰竭的严重性相比成人有增无减,泌尿系统梗阻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因泌尿系统梗阻所导致肾内高压常会给肾脏带来持续性损伤,儿童更易因泌尿系统梗阻患上慢性肾衰竭,尤其是肾结石。

慢性肾衰竭若在早期能够得到及时干预,患者普遍预后良好,但多数时候,患者在早期要么无症状要么仅有轻微且不典型的症状。

儿童慢性肾衰竭早期可出现夜尿增多、贫血、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普遍不具有典型性。

于是对于儿童慢性肾衰竭,往往只能防患于未然,尤其是要预防肾结石的发生。

儿童肾结石的病因与成人趋近,包括代谢异常、肾结构狭窄以及三聚氰胺暴露等,其中代谢异常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草酸代谢异常、碳酸钙代谢异常等等,但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尿液中过多的钙质同样可诱发肾结石。

因此,家长们切忌过度补钙,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也不要胡乱给孩子吃,尤其要让孩子多喝水。此外,尿路感染、某些药物的摄入也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可能,应予以注意。

孩子发生肾结石后,早期多无症状,而当结石产生梗阻时,多数会产生腰腹部的绞痛,排石乃至是血尿也是典型症状,这时就要及时就医了。

显然,不论是肾结石还是慢性肾衰竭,都是幼儿不可承受之重,而这些问题的发生,有时可能就是家长选错了奶粉。那么,家长们该如何挑选合适的奶粉呢?

挑选合适奶粉的原则,有这些

目前,我国针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出有比色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液相质谱法等多种手段,加之监管部门对奶制品更高的质量要求,奶粉被三聚氰胺所污染的情况几乎不太可能再发生,但作为消费者,不论是规避被化工原料污染的奶粉,还是追求更新鲜、健康的奶制品,都需要擦亮眼睛。

其一:要看包装是否完整、严密,是否有正规的出厂标识、安全标准等等;

其二:观察奶粉是否带有结晶或光泽;

其三:看颜色是否呈现漂白色以及气味是否正常;

如果颜色明显发白或带有莫名的光泽与结晶,又或者带有不自然的香气,则很可能是掺杂了其他物质以次充好。

再者,倘若大家对三聚氰胺实在惶恐,其实也可能在没专业检测设备的前提下做个小测验,三聚氰胺在常温下虽然性质稳定,但在高温下会产生沉淀物,故在家庭条件下可取少量奶粉冲泡,待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中静置至少一小时后再取出,若能发现少量沉淀,则有可能存在三聚氰胺。

总结

距离“毒奶粉”事件已过去十五年的时间,受害儿童要么患上肾结石或“大头病”,要么身体羸弱、发育迟缓,这都是“毒奶粉”营养成分单薄以及其中所含有的三聚氰胺在作祟。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为二类致癌物,对人体有轻微毒性,且易与降解物三聚氰酸相结合,成为化学结构稳定的结晶体,并在肾脏中持续存在,造成肾小管梗阻与坏死,继发肾结石与肾脏损伤。

对于婴幼儿来说,若肾结石长期存在,则也有可能因肾内高压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危害极大。故家长在奶粉等婴幼儿食用的奶制品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魏学智,钱培贤,安立文.三聚氰胺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6,40(10):974-97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