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手机里传来的蚊子声,让正在刷视频的你下意识地拍了一下大腿。这大概是所有人对蚊子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讨厌!然而你能想象吗?在广州市白云区,一个叫峡石的小村庄,竟然有人定期释放几十万只蚊子!是的,你没听错,是主动释放蚊子!而且一放就是七年!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峡石村,一探究竟。
挥之不去的“城市病”
2024年,登革热疫情卷土重来,广州一直是登革热疫情的“重灾区”。每年夏日,皆为登革热的肆虐高峰期。作为一座拥有19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广州市成为了重灾区。
作为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可不是闹着玩的。官方数据显示,仅2024年10月14日至20日短短一周内,广州市新增登革热病例就高达497例,防控形势严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传统的防控措施,比如清除积水、喷洒杀虫剂等,虽然年年搞,却年年防不胜防,效果甚微。
高烧、头痛、肌肉酸痛,甚至休克、死亡,登革热如同隐形的杀手,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传统的消杀手段,比如清除积水、喷洒杀虫剂,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年年防,年年还是防不胜防。
登革热疫情猖獗肆虐,既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又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负担。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环保、可持续的登革热防控手段,迫在眉睫。就在这时,广州白云区峡石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却因为一项“脑洞大开”的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竟然主动释放蚊子,而且一放就是七年!令人称奇的是,自采用此招以来,村中竟再无人罹患登革热!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以蚊治蚊”?
在广州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的田间地头,一群群蚊子腾空而起,黑压压地直冲云霄。这绝非恐怖片的开场,而是峡石村抵御登革热的神秘法宝——“以蚊治蚊”。
原来,峡石村里放的可不是一般的蚊子,而是一种经过特殊改造的“益蚊”。这些“益蚊”体内携带着一种叫做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相当于给蚊子做了“绝育手术”。
当这些“益蚊”与野外雌蚊交配后,雌蚊产下的卵就无法孵化,相当于“断子绝孙”,从而有效控制蚊子数量,阻断登革热传播。
这项技术的背后,是一支由奚志勇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他们从2011年就开始研究“以蚊治蚊”技术,并在广州多个地区进行试点。而峡石村之所以能成为“以蚊治蚊”的先行者,离不开一位年轻村干部的魄力和担当。
2017年底,一位名叫朱杰湧的年轻人,放弃了城里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峡石村担任村支书。这位刚满30岁的返乡青年,心中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却在上任没多久就遇上了登革热疫情,眼看着村民们谈蚊色变,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次机缘巧合,他知晓了奚志勇教授团队的“以蚊治蚊”的技术,瞬间令其目光为之一亮。
作为一名年轻的村干部,朱杰湧深知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更明白登革热防控是关乎村民生命健康的“天大的事”。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立志将此项技术引入峡石村。
携手共建“无蚊村”
要把“以蚊治蚊”技术引入峡石村,首先要过的就是村民这一关。对于世代生活在农村的村民们来说,“蚊子=害虫”的观念根深蒂固,让他们接受主动释放蚊子的做法,无异于天方夜谭。
面对“释放蚊子”这种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的事情,村民们一开始都是拒绝的。有人质疑说:“放那么多蚊子,不怕蚊子更多吗?”有人担心说:“这些蚊子会不会咬人?会不会传播其他疾病?”还有人干脆说:“这是瞎胡闹,浪费钱!一时间,质疑声、反对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说朱杰湧是“脑子进水了”。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和担忧,朱杰湧没有退缩,他知道,要让村民们接受新事物,必须先让他们了解新事物。他挨家挨户上门讲解,用最朴实的语言,向村民们解释“以蚊治蚊”的原理,一遍听不懂就说两遍,两遍听不懂就说三遍,直到村民们明白为止。
不仅如此,朱杰湧还带头把手臂伸进装满“益蚊”的箱子里,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些“益蚊”不会叮人。看到村支书都如此“以身试蚊”,村民们心中的疑虑也逐渐打消。
在朱杰湧和村干部们的努力下,村民们逐渐转变了观念,从一开始的怀疑、抵触,到后来的理解、支持,最终达成了共识。村民们意识到,“以蚊治蚊”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控登革热,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018年,在村民们的共同支持下,峡石村“以蚊治蚊”项目正式启动。每周两次,奚志勇教授团队都会来到峡石村,将上百万只“益蚊”释放到村庄的各个角落。这些“益蚊”就像是一支支“特种部队”,肩负着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重任,在峡石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巡逻”。
峡石村的“无蚊”奇迹
“以蚊治蚊”项目实施后,峡石村的蚊子数量明显减少,村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再忍受蚊虫叮咬的烦恼,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更重要的是,自从实施了“以蚊治蚊”项目以来,峡石村再也没有出现过登革热病例,村民们的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为了科学评估“以蚊治蚊”项目的效果,奚志勇教授团队在峡石村内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定期收集数据,分析蚊子种群密度和“益蚊”的压制效果。据相关数据表明,峡石村白纹伊蚊的控制率常态化达 90%以上,成效斐然。
“以蚊治蚊”项目大获成功,使峡石村村民获益匪浅,更为其他地区探寻登革热防控新途,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峡石村的“无蚊”奇迹,也吸引了来自美国、印度、泰国等多国专家学者前来调研学习,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以蚊治蚊”项目,登上了国际舞台。
结语
峡石村的故事,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无人机喷洒农药到智能温室种植蔬菜,从农村电商平台到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科技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不仅改变着农业生产,也改变着农村生活。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兴起,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教育和购物服务,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峡石村的“放蚊子”之谜,已经揭开。这件事告诉我们,科技可以战胜疾病,还可以改变生活甚至创造奇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