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和陈馀开始是好友,最后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人会反目?

心灵古迹啊 2024-10-31 15:58:35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提灯向前行

编辑|提灯向前行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里)

人们都知道“管鲍之情”,但殊不知还有张耳和陈馀的情义,然而,相对于管仲和鲍叔牙,张耳和陈馀的关系却显得异常的微妙。

刚开始张耳和陈馀两人关系非常好,两人可谓是“刎颈之交”,但最终两人还是刀兵相向,反目成仇。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经历相似,结成好友

有句老话说得好,“患难见真情”,只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双方才能感受到对方各自的情义,以此来推断出要不要结交好友。

而陈馀和张耳就是通过这个想法才走到一起的,陈馀和张耳早年都很贫穷,但因为很有志向,使得在经济上得到了富家人的资助。

再加上两人还在一个地方魏国大梁,凭借多年来积攒起来的名气,可谓旗鼓相当,在这种情况下,两人逐渐认识了双方。

值得一提的是,张耳比陈馀年纪大,再加上陈馀多年以来研究儒学经典,深知礼仪的重要性,因此就将张耳当做自己的长辈。

而张耳看到陈馀的诚意后,于是也敞开心扉的对待陈馀,两人就此成为了好友,因为两人都有远大的志向,这使得他们两人很快就成为魏国当地的名人。

之后,秦王扫六合,一度消灭其他六国,进一步统一了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甚至在李斯的建议下,施行焚书坑儒,杜绝儒家思想,崇尚法家学说。

而在这种情况下,张耳和陈馀的名气很快就被秦始皇知道,要知道,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人,是名声很好的士人。

如果放着不管,很容易引起国人暴动,甚至会危害国家的中央集权以及秦始皇的地位。

因此,对于张耳和陈馀等这些名士是极度厌恶的,因此才会公告出悬赏令捉拿这两个人。

按理来说,两人本身生活很富裕,不愁吃不愁穿,可等到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两人就坐不住了,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抛弃家产,更名换姓,辗转奔波。

薛志清,"巨鹿之战"对张耳,陈馀友谊之影响探析,2012年

但陈馀和张耳觉得这样长期躲藏也不是办法,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于是两人就在陈地当起了小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驾崩,在李斯和赵高的商量下两人就让秘不发丧,让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后,原本严峻的刑法更加苛刻,百姓和官吏都苦不堪言,就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吴广起义,影响到各地。

之后,陈胜凭借人数众多的缘故,多次打败秦军,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多个城池,一度攻打到陈地。

要知道,陈地是一个战略要地,当地不仅兵精粮足,最重要的还有大量的名门望族,这对于陈胜起义军的响应大有好处。

当然,最为高兴的还是陈馀和张耳两人,在他们看来,两人已经不需要担心生计问题,并且跟了陈胜以后说不定能混个官职当一当。

百度百科

因此,在陈胜抵达陈地以后就立马迎合了上去,而陈胜觉得陈馀和张耳是人才,于是就给了官职,让他们留了下来。

其实早在陈胜起义之初,他打着就是楚国大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号,而眼看陈胜有如此成就,陈地名士就想让陈胜称王。

可遭到陈馀和张耳的制止,即便是他们说明厉害,陈胜还是没有摆脱这个想法,这也使得陈馀和张耳对陈胜失望透顶,认为陈胜不会长久,因此就开始做以后的打算。

之后,陈馀和张耳就想让陈胜派他们攻打赵国,就这样,陈胜就派出武臣等将领和他们一起。

但从这里开始,陈馀和张耳也开始了自己各自的人生,也正因为权利的提升,让两人关系产生隔阂。

关系发生变化

对于张耳和陈馀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有三点,第一就张耳和赵王被困巨鹿城,第二则是陈馀负气交印绶,第三就是项羽分封诸侯。

历史上的巨鹿之战,实际上是因为张耳和赵王被困,楚王不得不派出项羽等人去解困。

当时陈馀和张耳跟随武臣去攻打赵地的时候,当地百姓本来就对秦国恨之入骨,因此在武臣劝说下,各地都开始响应。

之后,武臣等人没有动刀兵就得到赵地大片城池,与此同时,在周文进军函谷关失败以后,看到起义军大势已去,于是就建议武臣称王。

事实上,这不单单是形势推进,也是张耳和陈馀的心理,因为他们对权力很渴望,以至于在武臣称王,自身还能得到官职。

就这样,武臣结合实际情况,再加上耐不住两人劝说就自立赵王,当然,陈胜对武臣的做法很不认可,但在身边人的建议下还是耐住性子前来祝贺,并要求攻打秦军。

但武臣并没有这么做,依旧选择扩张自己土地,但随着时间推移,赵国内部钩心斗角,而在李良叛变之后,赵王被杀,陈馀和张耳躲藏了起来。

等风波结束后,两人就让赵歇成为赵王,之后张耳和赵王被章邯围困在巨鹿城,而陈馀则在巨鹿附近驻扎了起来。

当时陈馀手握几万人,即便是张耳多次发出求救,陈馀依旧按兵不动,事后张耳获救后,多次责怪陈馀。

而陈馀认为,秦军实力强大,自己手下却是残将,不是对手,就这样两人的关系发生变化,互相感到不满。

对此,原本事情已经结束,但张耳却多次责备陈馀,以至于陈馀一怒之下将印绶给了张耳,原本陈馀以为张耳会不接受,但张耳却毫不在意收编了陈馀的军队。

这让两人的关系发生破裂,事实上,单从性格上面就可以知道,两人性格是合不上来的。

一方面两人表面上非常和睦,实际上这种关系一旦遇到权力和利益就不能够维持下去,再加上陈馀性格不服输,不能隐忍,因此才会使关系发生破裂。

如果说,前两件事是导火索的话,那么,项羽封王才使得两人最终反目成仇。

巨鹿之战过后,项羽就开始对诸侯们分封,按理来说,陈馀和张耳的功劳一样,但项羽偏偏给了张耳一个王,这让本就气头上的陈馀看不惯,立马带军攻打张耳。

随后张耳投奔刘邦,反观陈馀就占领赵国,拥护赵王,但两人的结局不同,陈馀最后被韩信和张耳所灭,而张耳算是善终。

总之,陈馀和张耳的反目,实际上利益和权力使然,再加上双方在性格上合不来,加快两人关系的破裂。

当然,如果陈馀能隐忍,并且听从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也不至于和张耳达到反目的地步和被韩信消灭。

作者观点

陈馀和张耳的情谊远不及与管仲和鲍叔牙,两人都是命运相同走到一起罢了,如果遇到一点利益就会出现反目的状况。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