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夏季耗气,很多人不想吃饭,这是因为气不够了。
主要是身体之气消耗,影响到了胃气。再加之天地暑热,湿气重,困乏脾土,运化不起来。这个时候,先做到防暑避湿,远离水湿闷热的地方。自己也注意饮食,不可贪图生冷寒凉。
同样面对暑夏,每个人体质,面对地域环境不同,还难几句话都符合,那么我们按天地运行规律,结合自身,做好保护,令其逐步自转即可。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体质,辨证,并考虑节气变化合理使用经典方:比如藿香正气散、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还有李杲的清暑益气汤,(此方仅适用于脾虚湿盛阶段,如已经伤津还得王孟英之加减方),生脉饮,补中益气汤,桂附地黄丸等。
存胃气一分,也就是存元气一分。伏天保护好胃气,多给自己身体攒点元气。
很多人是先伤了胃气(元气),再过节气,那么这个节气就不太好过了。“家有余粮好过冬”既没有余粮,更没有产生粮食的能力,别说冬天难,这暑天更难。
再好的胃,饮食不节制就要出问题。凡事,收着点,这就是克制。克制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更持久。
中医文化需要我们从小就要耳濡目染的刻在头脑里并于生活中落实。如此才能避免之后出现的诸多复杂问题。
有没有“铁胃”?当然有。
有的人一顿饭又是凉,又是辛辣,怎么吃这个胃都不难受,而且人家食欲好,顿顿这样吃。这应该就是很多人口中说的“铁胃”了吧。得,别羡慕,别盲目,主任见到的此类人群最后基本都得看消化内。
再好的胃也经不起折腾,尤其大部分人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或胃气已经折损,更应该好好呵护。
尤其现在人本来很多因素导致食欲不振了,或者吃的太丰富反而不知道吃什么了。看着各种吃饭视频去吃,这样用欲望带动吃饭,不重视自己胃气是否耐受,胃气更容易受伤。已经不是感知需求去吃了,是欲望在吃,这种饭宁可不吃。
元气于先天,但胃气亦是元气的来源之一。可以把胃气看做是元气的一部分。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不要看插胃管还能续命,生活质量一塌糊涂。无法进行日常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胃气,也是保护了元气,避免将来胃管一插的结局。
胃气的问题可用黄芪,但一旦涉及元气黄芪配伍如必须要用则配合收敛之药。因黄芪升提,有耗肾气的弊端。这就是为什么李杲这么重视脾胃的医家在用黄芪的时候大都配伍人参。因古之人参有大补元气,防止脱出之弊端。但今天人参少有这个力度,可用山萸肉,生龙骨配伍之。
胃气足的人是有前提的,就是脾气也足,肾气收藏有力。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气,肺气好不好看的是宣降能力,肾气看的就是收藏之力。宣降出问题了,我们找肺去调。
那么藏的力量不够了,就一定是找肾。一气具体到脏腑是不同的。不要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主任强调藏肾,这是根基。
胃就像是一个布袋,你吃多少,塞多少,全看这个布袋先天大小,还有后天有没有撑起来。
能决定这个布袋的根本就是气化够不够。胃气足的人,胃阳之力充沛,脾之运化有力。食量大,能吃能消能化。这类人就算是几顿不吃,也有足够的胃气,不会感觉饥饿。有一类人吃的多,消瘦的厉害,这是“消谷善饥”。
属于胃火太旺,胃火是一个邪热,炙烤中焦,损耗元气,这类人别看能吃,但极其容易导致元气大虚。因为都被烤没了。急则治其标,清胃火在先。常人的能吃,转化成能量,自然是好。
胃火为标,实则肾虚不藏,虚火内扰的胃阴虚也不少。此等人群“饥不欲食”,饥饿了但不想吃,因胃阴不足了,有益胃汤加减。养胃肾之阴。
但我们见到更多的是脾胃虚弱之人,且虚损至阳气不足,最终形成脾胃肾三阳不足的局面。胃动力匮乏,运化能力不足,以及气化无力。
脾胃虚弱的人,吃的欲望不足,不太想吃饭,吃了也不运化。有一类不吃也胖,此为气虚痰湿重,就是“喝凉水都胖”的那群体质。
运化无力,反而壅滞。一定是四肢乏力,没有气力,倦怠的表现。因为本质上是虚的。吃的少,喝得少,身体消瘦是常理,因为能量来源不够,日渐消瘦。
脾胃湿寒的人过夏季最难,这就像是感冒了,你过夏天试试。空调风扇不能开,身体又热又冷的,实在难熬。
脾胃湿寒,夏天吃不了生冷,但又热,一定不好过。那么面对这类问题如何解决?先把脾胃运化起来,有了相当的承受力,才能顺应节气。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先调整好自己,而后顺应天地节气。不要苦于难顺应天地之气,这都是自身的因素。
此类问题一定具体到个人才行,年龄,体质,疾病转归都影响这类问题的变化。我们一定是遵循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胃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消化和运化的层面,还涉及一身气化,包括神伤。
因胃气不和,胃气衰败,引起的阴阳失调,元气不增反衰,影响到具体疾病的层面才是我们要深度认识的。
同样一个病,有胃气的人和没有胃气的人结局一定是不同的。
我们看护好胃气,就是为了以防万一的时候。
暑热节气对虚人并不友好,因为节气是好的,但虚人自身转运能力不足,反而问题表现最多。
这个暑天忌口一切生冷,比如雪糕冷饮,尤其胃气已经不足的务必不要贪嘴了。更不要夜食,徒耗肾中元气。饮食有节制,七分饱最好。
不要抱着冰箱里的西瓜大吃了,常温的适当,如果近期脾胃肠运化差的先调整再说。关于米粥的问题,脾胃虚且痰饮多的体质就不要多喝。
这个认识一定要想明白,想清楚。要不然总是反复问,米粥不喝吃啥的问题。这就像我们日常都吃糖,真得了糖尿病了,还敢吃?那会你还说不吃糖吃啥?肯定不会这样说了。
不渴不喝,喝时润润而饮,不可咕咚咕咚。不饿不吃,吃时慢慢咀嚼吞咽,不可大口大口。尤其暑夏耗气,能量消耗大,胃气弱,不可因此就辛辣刺激让食欲大开,如此必直伤胃,耗胃气。应该调整好身心状态,适当内调,以运化促进消化。
暑天,艾灸能不能做?做多久,怎么做?
以艾灸的形式,本身出发点是好的,艾灸确有温阳之力,但此等力量跟艾叶的质量有关系,更跟这个人体质有关系。但一旦涉及想要什么功能,效果,就离不开中医的辨证论治。
这么一说,就需要因人而异。
不是谁来了都呼哧呼哧的一两个小时的督灸。
可以自己在家操作,十几壮一次的麦粒灸。也可以找家门口的针灸大夫悬灸等。前提是自己体质适合,而这个适合就得精通辨证理法才可以。
上午艾灸,可以每天,亦可隔一天,时间不可太久,因为从观察看,不论艾灸,还是推拿时间久了必然妄动肾阳,耗肾阴,引起亢奋,消耗。
时间久的事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其它就不好说了。只是讲明白一定是因人而异,而不是都一块躺那人云亦云的跟风。
我们的认识提高到一定程度,一定是基于变化和规律的,而不只是那些习俗,风俗。
因为习俗,风俗的存在是人群聚集而产生的一定共识,有一定存在的价值,但不代表适合你。生而为人,任何时候都要有智慧的取舍,做到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