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距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等条例的逐步完善与推进,车企自动驾驶技术的更新迭代,让我们看到了自动驾驶到来的曙光。
工信部公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智能网联汽车)(2022 年版)》则计划2025年初步建立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并于2030年完善。
然而,近期举办的2023智能互联网汽车大会期间,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光明的一番《助力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安全通行的探索实践》演讲,却告知我们,国内自动驾驶商用依然遥不可及。
赵光明表示,目前自动驾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遵守交通规则,测试车辆频繁出现逆行、压线、加塞,甚至会肇事逃逸……
人工智能,还不够智能自动驾驶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案,即纯视觉和融合视觉,因成本较低,纯视觉近两年似乎逐渐占了上风,但不管是哪种视觉方案,差别只是收集数据的方式不同,真正决定自动驾驶效率的核心,其实是算法。
人工智能,只能依靠神经网络和大数据、大模型尽量模仿人类的思考方式,但AI毕竟不是真人,无法做到像真人一样,面对各种复杂情况都能理解并作出判断。
地平线的自动驾驶技术讨论会上,曾有嘉宾专门聊过自动驾驶技术主动“违规”情况。他们认为,自动驾驶系统若完全遵守驾驶规则,会严重影响通行效率,如实线车道中行驶,前方车辆发生故障停车,自己不压实线变道,就会被一直堵在路上。
在某些交替通行的路段,自动驾驶系统如果保持礼让,也有可能一直停在原地等其他车辆通过。因此,嘉宾普遍认为,某些情况下汽车需要稍微“违规”,以保障通行效率。可问题就在于,什么时候可以合理违规,什么时候又必须遵守交通规则,AI难以准确判断。
今年初,海外一位网名为“johnnyromano3 ”的用户抱怨,自己与同伴乘坐Waymo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时,交警示意车辆靠边停车,但汽车没有对交警的手势做出反应,乘客也无法操作汽车。美国另一家出租车公司Cruise的车辆,还发生过夜间不开前照灯行驶,交警只能联系Cruise进行远程调度。
此类自动驾驶系统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赵光明表示,自动驾驶开发人员可能连驾照都没有,对于交通规则的转述、转译可能存在误区,系统无法精准识别。再加上当前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环境大多为封闭场所,无法为帮助企业验证车辆是否能够遵守交规。
发现问题之后,另一个难点来了,该如何解决它?
改进与适应,自动驾驶该如何变通?改进系统,去适应真实路况的需求,是自动驾驶全面商用的基础。
理论上来说,无非是优化算法、提升芯片算力,结合大数据、大模型,将更多路况、手势等数据输入系统,以确保可以应对更多情况。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工智能不是真人,无法做到人类这样能够理解各种复杂信息,并迅速做出反馈。原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大众汽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希辛格(Alex Hitzinger)等业内高层人士曾表示,L5级自动驾驶永远不可能实现。
这种言论似乎有点反常识,因为苹果曾打算第一款产品就取消方向盘与脚踏板,实现L5级自动驾驶。7月马斯克则表示,今年晚些时候FSD就可以实现L4~L5级完全自动驾驶。到底谁的言论正确呢?
从目前行业的情况来看,苏箐和希辛格的观点恐怕更正确。至于马斯克的观点,似乎一直有点过于乐观。2016年他曾表示,将于2022年登陆火星,如今改口到2029年。前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总监Christopher CJ Moore曾公开声称,马斯克高估了FSD的能力。
当人工智能不够智能,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就必须增加对“人工”的依赖。
或许车企们可以设立一个岗位——远程调度司机,他们负责通过显示器监控一些车辆,当车辆遇到问题,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时,就会将情况反馈给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将通过远程控制汽车,将汽车驶离事故区域。
许多人担心,自动驾驶普及后,无人驾驶会取代现有司机,其实从安全角度考量,司机被从车内淘汰后,或许真的可以通过“云”司机方案,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当然,这种方案也有一个显著的弊端,那就是必须投入大量成本。截至目前,小通并没有听说过车企使用该方案,只有专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百度Apollo推出了“5G云代驾”方案。为了降低成本,不少车企放弃雷达,选择纯视觉方案,甚至连高精度地图、车路协同都不愿意用,更何况使用人工远程控制这种古老的方案。
站在车企的立场,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蜂拥而起的今天,成本就是命脉,控制成本才能降低亏损,并向盈利发起冲击。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我们自然希望自己的人身安全与通行效率更有保障。
成本与体验的矛盾,难免阻挡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的脚步,工信部、公安部也不会允许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动驾驶系统普及。
自动驾驶,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至上的中国,自动驾驶若不能解决违规问题,必然难以实现商用,哪怕奔驰已带头,主动承担自动驾驶时车辆出现事故的责任,但生命只有一次,赔再多钱受害者也无法死而复生。
更关键的是,国内大城市人口密度太高,车况极其复杂,几乎每隔一个月左右,小通就会在仅2公里远的上班途中目睹交通事故。9月25日早,就亲眼看到一辆大众SUV“鱼雷”了一辆小卡车,发出清脆的响声。
路况极为复杂的中国,对于自动驾驶的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国内自动驾驶开放的步伐,很可能比海外慢很多年。按照《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智能网联汽车)(2022 年版)》提出的构想,预计2030年前后才能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届时初代硬件支持自动驾驶的车辆,恐怕已接近报废了。
国内自动驾驶以“稳”为主,L4级自动驾驶可能会很晚才会到来,但L2~L3级高阶辅助驾驶或条件级自动驾驶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逐步商用,改善我们的驾驶环境,让日常出行更加轻松。
武汉罗卜快爬又撞有轨电车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