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旨在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预防慢阻肺。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数量达9990万,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每年死于慢阻肺超100万人。遗憾的是慢阻肺知晓率很低,仍然得不到群众的重视。
什么是慢阻肺?
不同于我们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描述导致肺部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的总称。像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都是慢阻肺的表现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慢阻肺可以导致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全身炎性反应和骨骼肌功能不良,并促进或加重并发症的发生。慢阻肺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抑郁和骨质疏松。
如何发现慢阻肺?
逐年加重的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一旦您出现此类症状就应该警惕了。
据上海呼吸疾病诊疗名家、上海德济医院内科副主任马永贞介绍,目前,慢阻肺最主要的检测手段包括肺功能检查、胸片和CT。慢阻肺以小气道的慢性炎症致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点,肺功能筛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金指标,重复性好,因此成为诊断慢阻肺最简便、最经济、最准确的方法。有助于明确早期慢阻肺以及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并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秋冬高发季,最忌不坚持
上海德济医院内科副主任马永贞提醒大家,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对于慢阻肺病人这个季节更需要好好保护自己。临床上,秋冬季节会比往常更多慢阻肺病人因呼吸道感染而入院,其实每一次的感染都会加重慢阻肺病情。
很多患者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出现严重症状就开始治疗,但是症状减轻又放松警惕。然而,慢阻肺的病情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的长期、规律吸入治疗及定期门诊随访评估是治疗及预防急性加重及延缓肺功能下降非常重要的环节。当每出现一次急性加重,即: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任一症状加重需要改变之前的治疗方案,都会导致肺功能急剧下降,即使经治疗也不能回到发病前。因此,患者务必遵照医嘱,及时复诊。
应当怎样预防慢阻肺?
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是接触烟草烟雾,包括二手烟雾或被动吸烟。如果您吸烟,请尽早戒烟,什么时候开始戒烟都不晚。如果您不吸烟,请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接触二手烟。除此之外,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还有生物燃料燃烧、职业暴露或既往结核病史。所以,排除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慢阻肺的重要措施。因此,慢阻肺重要的在于预防,远离危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查肺功能,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得了慢阻肺,规律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
运动康复可有效改善肺功能
马主任介绍,运动康复中的呼吸操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肺功能,是一种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联合应用的全身参与运动的呼吸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强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利于肺泡残气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
学习呼吸操最好能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和及时纠正,掌握后需要遵从循序渐进的方法增加时间和次数,而且呼吸操必须要持之以恒的坚持才有效果。目前,呼吸科门诊的康复中心每周定期开展慢阻肺科普宣教,包括教呼吸操、慢跑、氧疗、戒烟、吸入剂的正确吸入方法等知识。
据了解,上海德济医院特聘上海呼吸疾病诊疗名家马永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胡国萍教授开展临床内科及呼吸科疾病诊疗工作,对各类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及治疗有独到的方法,并开展肺栓塞治疗、肺癌化疗与危重病人抢救工作。主治疾病有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节病、感染性疾病、睡眠打鼾及呼吸暂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