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虽然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某些类型的息肉有恶变为结直肠癌的风险。了解结直肠息肉的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是指在结肠或直肠内膜表面突出的小赘生物。息肉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结直肠息肉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分为腺瘤和锯齿状病变。非肿瘤性息肉分为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其他类型息肉。
二、结直肠息肉有哪些症状?1、便血 息肉表面溃疡或血管破裂可引起便血,表现为黑便或血便。
2、腹痛 大的息肉可引起阵发性腹痛、腹胀等不适。
3、贫血 慢性失血导致的贫血可表现为乏力、头晕等。
4、肠梗阻 大的蒂状息肉有时会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导致腹痛、便秘等。
三、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年龄 息肉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人群显著增多。
2、家族史 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
3、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更易发生息肉。
4、不良生活方式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和吸烟均是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四、如何预防结直肠息肉?1、合理饮食 饮食宜低脂肪、高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2、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3、维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息肉发生风险,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4、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结直肠息肉和癌症的危险因素。
5、定期筛查 对于平均风险人群,建议50岁开始每10年行1次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息肉或癌症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等)应更早、更频繁筛查。
五、结直肠息肉的治疗?1、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对直径大于1~2厘米的较大息肉,热切除方法如EMR(内镜黏膜切除术)或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首选。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息肉,尤其是非腺瘤性息肉,冷切除方法如冷圈套器切除或冷钳活检是较好的选择。
2、外科手术 对于无法内镜切除的巨大息肉,息肉癌变,或切除后病理提示恶性风险高的情况,需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段。
3、药物治疗 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或可预防和减少腺瘤复发。
4、随访监测 息肉切除后应定期复查,频率依据病理类型、肠道情况、个人和家族史等因素决定,一般在3个月至3年不等。息肉复发时应及时处理。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大多为良性,但某些类型具有癌变潜能。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规律的筛查和监测,大多数结直肠息肉可被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进而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如有不适症状或达到筛查年龄,应及时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结直肠息肉预防和诊治方案。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岳阳市中心医院 覃丽丽】
【编辑: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