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弈:制造业四分天下,北美占17.74%,欧洲占17.25%,中国呢?

宇宙天文馆 2024-06-21 15:33:33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标准中,制造业无疑是重中之重。

当下,全球制造业可谓四分天下,传统的制造业强国依然保留着一席之地,而迅速崛起的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影响世界,旧的格局已经打破。

中国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在困顿中,成为制造业强国?

北美:里根经济学与空心化

上世纪无疑是美国的高光时刻,一战前后,美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二战期间,美国本土未受影响,抓住机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美国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吃了一大波冷战红利,新兴资本迅速崛起,导致美国制造业逐渐衰落。

现如今,只能将整个北美捆绑在一起,特别是要加上加拿大和墨西哥,才能算是世界制造业的一极。

冷战期间,里根总统在80年代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成功,提倡新自由主义的“里根经济学”,得到美国各界的普遍认可。

该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削减税收,减少财政支出,控制货币量,认为政府应当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市场主导下的美国制造业,在90年代之前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霸主,但当时的里根并不知道,纯市场主导的美国制造业,给未来的失业危机埋下了伏笔。

随着苏联解体,以及“里根经济学”的影响,美国资本力量终于释放本性,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优化的观点甚嚣尘上。

从1990年开始,美国开始将国内的制造业产业链向国外转移,不断追求更低的成本,包括汽车、电子等一大批制造业纷纷出海。

国内的资本开始注重金融业、房地产,不需要费劲的发展实体经济,只需要玩转资本就可以一本万利,新兴资本对于制造业嗤之以鼻。

结果就是大量产业工人失业,制造业逐渐衰落。

华尔街的金融大亨成为美国的主宰,昔日繁荣的旧金山、费城、底特律等城市,只剩下空荡荡的厂房,成为让人唏嘘不已的“铁锈带”。

产业空心化的趋势难以逆转,时至今日,美国尽管在极力扭转这一情况,在高科技产业上试图实现突破,但收效甚微,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已经残缺不全,而资本逐利的特性又难以改变,让它们重新去发展制造业显然是缘木求鱼。

2021年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15.29%,加上北美其他国家,可以占到17. 74%,与上世纪美国制造业全盛时期相比,缩水近一半。

尽管如此,北美制造业仍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只是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恐怕很多美国人也无法预料。

欧洲:昨日黄花今犹在

欧洲的制造业具有悠久历史,作为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工业革命一度成为欧洲的象征,19世纪,欧洲是整个世界制造业的天花板。

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成为一片废墟,整个社会体系都遭到破坏。

二战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才再次蹒跚起步,凭借深厚的制造业传统,欧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力,仅用十年时间,就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但欧洲的经济受到美国的很大制约,特别是“石油美元”形成之后,一旦美国发动“美元潮汐”,欧洲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历次金融危机,使得欧洲制造业也随之产生波动。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洲制造业迎来巅峰时刻,机器制造、化工、电器、汽车等一大批产业跃居世界前列。

这虽然与美国的产业链转移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在于当时的欧洲对制造业极为重视。

延续这样的势头,其实欧洲的制造业是非常具有实力的,但总是在一定的周期之中,遭受到种种问题的困扰。

例如俄乌战争,欧洲不得不跟随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实施禁运或限价,直接导致欧洲的能源危机,带来通货膨胀、资本外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果说2020年的疾病影响打乱了欧洲“再工业化”的节奏,那么俄乌战争就使欧洲面临新一轮“去工业化”的威胁。

同时,欧洲还面临着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过高,人口老龄化,创新力下降,高福利体制等多重压力,致使欧洲的制造业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2021年,欧盟27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54万亿美元,英国是0.28万亿美元,28个国家总计为2.8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7.25%。

昔日的制造业领导者,早已过了自己“最好的时代”,但凭借长时间的积淀,欧洲的制造业仍然具备了相当的实力,特别是在一些“传统项目”上,仍占据全球靠前的地位,例如机器制造、汽车、造船等产业。

中国:自力更生与愈挫愈勇

中国真正开始发展自己的制造业,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才逐渐起步的。

虽然当时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但中国制造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产业门类覆盖广。

从钢铁冶金、机械能源等重工业,到纺织服装、食品日化等轻工业,能有的都要有,一时没有的想尽办法也要有。

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所造成的危机感,或许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对繁荣富强的追求。总之,建国初期,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其实就已经在酝酿之中。

但是苏联变脸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来自“老大哥”的援助戛然而止,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在制造业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像一个孱弱的孩子一样跌跌撞撞的往前走。

哪怕再难再慢,中国没有放弃,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始终都是国家的共识,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即便在困难重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然创造了“两弹一星”的神话,同时在造船、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等诸多行业不断实现突破。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抓住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机遇,中国从承接发达国家产业链做起,与世界制造业衔接,成为世界低端制造业的重要产地,“世界工厂”名副其实。

进入21世纪,“中国制造”成为风靡世界的产品,中国不再满足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开始在“中国智造”上发力,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造船、高铁、光伏、新能源汽车、航天工业……现代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被中国一颗颗摘下,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成了制造业强国。

正是这种强劲的崛起势头,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了威胁,奥巴马上台后,“重返亚太”战略被提上日程,对中国的围堵逐渐加码,却没有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2010年,中国制造业总量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此之后,中国稳坐头把交椅,牢牢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榜首位置。

尽管美国时常制造障碍,但中国制造业不仅没有丝毫衰退的迹象,反而愈挫愈勇。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没有之一!

更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是,中国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能进入全球前五,一些优势产业可以成为全球前三或第一,这就意味着,只要中国想,哪怕关起门来,也可以制造出任何东西。

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4.8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79,这一占比还在逐年增加。

同时,中国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也在快速增长,以科技发展为依托,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走向强盛。

其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除了上述三强,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可以单列为一极,2021年,这一百多个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合计为5.76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5.23%,总量看似很多,但实力却是最弱。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日本、韩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这些国家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复苏,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日本的制造业达到空前繁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让美国深感焦虑,在政治上控制着日本的美国,和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大幅升值,再加上日本自身不理性的经济政策,致使日本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

从1990年开始,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经济萎靡不振,如今只占全球制造业份额的6.2%。

如今,日本虽然极力想重振自己的制造业,但无奈积重难返,传说中的“工匠精神”,只剩下不断涌现的“造假丑闻”。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希望能够在制造业上有所突破,莫迪提出“印度制造”的概念,试图通过招商引资,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筹码,来推动制造业发展。

但是印度“资本坟场”的称号令人望而生畏,短视与“不讲规矩”的作风,使印度很难获得足够的信任,恶劣的营商环境,糟糕的基础设施,都成为印度制造业发展的硬伤。

至于其他国家,其实都明白制造业对本国的重要性,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难以在现阶段实现全面崛起,只能等待历史机遇。

全球制造业“四分天下”,中国已经连续13年独占鳌头,无论是面对西方强国的技术封锁、经济制裁,还是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天灾人祸,中国的制造业始终都保持了发展的势头,而今,已经无人能够撼动中国的地位。

但也应当看到,中国制造业在高科技领域仍与世界强国存在差距,一些重要的关键技术尚需突破,同时,科技转化、品牌附加、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甚至一些国家会不择手段的限制中国的发展,中国必须居安思危、不骄不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让制造业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定基石。

0 阅读: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