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员发出绝密电报后被捕,70年后收报员回电: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温柔书包啊 2024-07-30 22:42:33

文 | 味觉探险家

编辑 | 味觉探险家

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1948年,年轻的苏采青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了西柏坡无线电总台,成为一名光荣的报务员,对她来说,每天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波,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而其中一段断断续续的信号,却在她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那是1948年12月30日的凌晨,寒风凛冽,苏采青像往常一样,准时坐在电台前,戴上耳机,聚精会神地接收着来自上海的信号,两个月前,她开始与这位上海的同行建立联系,对方精湛的发报技术,令苏采青敬佩不已,也让她从中学到了很多

今晚的信号却格外微弱,断断续续,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苏采青的心也随着信号的起伏而忽紧忽松,她知道,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城市,每一声电波的传递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突然,信号中断了,耳机里一片寂静,只有电流的沙沙声在耳边回响,苏采青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难道是发报的同志被敌人发现了?她焦急地等待着,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

不知过了多久,信号终于再次传来,比之前更加急促,仿佛在与时间赛跑,苏采青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每一个字符,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当最后一个字符接收完毕,苏采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还没等她放松下来,耳机里又传来一阵急促的信号:“……GB”,这是遇到紧急情况的警报信号,也是最后的告别

苏采青的心揪成一团,她知道,那位素未谋面的战友,一定是遇到了危险,她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误会,多么希望还能再次听到那熟悉的信号,可是,她明白,有些告别,一旦开始,就意味着永别

之后的几天,苏采青心神不宁,她多方打听上海的情况,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直到有一天,上级通知她,不用再接收上海的信号了,她才明白,那位无名英雄,或许已经牺牲在敌人的魔爪之下

多年以后,苏采青才从一份解密的档案中得知,那位与她在电波中并肩作战的无名英雄,名叫李白,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地下情报工作者,早在红军时期就加入了无线电队伍,技术精湛,意志坚定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上海的局势也日益紧张,李白和他的妻子裘兰芬,作为潜伏在敌人心脏的情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

12月29日,李白收到组织上送来的“国民党军队长江布防图”,这份情报对解放军能否顺利突破长江防线至关重要,李白明白,这份情报必须尽快送出去,但敌人的搜查也越来越严密,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目标

经过深思熟虑,李白决定冒险一试,他选择在凌晨时分,用一台功率很小的电台,将情报发送出去,他知道,这样做风险很大,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义无反顾

当晚,李白强忍着内心的紧张,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电台,将情报一字一句地发送出去,就在他即将完成任务的时候,一辆敌人的电台侦察车突然出现在附近

李白当断则断,果断地切断了电源,将电台藏了起来,敌人搜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便离开了

李白知道,这次的风险太大了,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为了将情报尽快送出去,他还是决定冒险再试一次

12月30日凌晨,李白再次坐到电台前,他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发送情报了,他深情地望了一眼熟睡中的妻子,毅然戴上耳机,开始发报

这一次,李白的发报速度更快,信号也更加微弱,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就在他发送“……GB”的信号时敌人破门而入……

李白被捕后,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任何情报,1949年5月,就在上海解放的前夕,李白英勇牺牲,年仅35岁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苏采青老人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向70年前那位素未谋面的战友李白,发去了一封特殊的电报:“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动了无数人,李白和苏采青,一个是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一个是坚守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报务员,他们虽然从未谋面,却在电波中并肩作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是革命年代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你对李白和苏采青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不包含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