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北岛有一句诗: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绝望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热情
给分开,给死亡,给昨天,给安寂
人被抛到这个世界,被抛到人群中,我们努力去融入这个世界,却发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我们始终都是被抛来的。
我们努力融入人群,却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一道可怕的鸿沟,那就是人和人之间根本就没法理解。
正如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一样,凭借的是自己的记忆,我们在他人的眼里,也只是某些记忆的组合,是某些观念的组合。
关于记忆,米兰·昆德拉在《无知》里说:
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的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派出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所以,生活真的只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我们对于他人,是无知的,他人对于我们同样是无知的,而人生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这种无知。
01伊莱娜出生在布拉格,可是二十年前,国家内乱,伊莱娜成了流亡者,到了法国去生活。
流亡生活的最初几周,伊莱娜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梦,她经常从梦中惊醒过来,同为流亡者,丈夫同样会做这样的梦。
后来,伊莱娜发现,凡是流亡者,都会做这样的梦,没有例外。
做为流亡者,他们成了异乡人,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但故乡的一切,又让他们恐惧。
二十年来,她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她已经将自己当成了法国人。
可是如今,捷克在闹革命,大变革到来了,伊莱娜才发现,原来在法国人眼里,自己始终只是流亡者,而不是法国的人。
在他们看来,对于流亡者来说,回归才是最好的归宿。
伊莱娜的朋友茜尔薇质问她:
你怎么还在这里?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些生气,似乎伊莱娜留在这里就是一种罪过,伊莱娜反问:
那我该在哪里?
茜尔薇说:
在你家。
在茜尔薇眼里,伊莱娜的家,在布拉格,就这样,伊莱娜看见自己的心底刻下了‘大回归’三个字。
她的眼前,突然间闪现出旧时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记忆一幕幕回放,仿佛所有一切,都在催促她回归。
大回归,如同一个魔咒,烙印在伊莱娜身上,在外人看来,一个流亡者,在祖国变革之时,回到祖国的怀抱,见证一种伟大的历史,似乎是一种使命。
然而,这些人不知道,对于伊莱娜而言,她已经离开了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物是人非,也许早已物非人非,伊莱娜心中充满的是惶恐和不安。
然而,外人不理解,不知道。
很多时候,人们无法理解,却总是相互伤害和指责。
02大回归到来的前几年,伊莱娜远在祖国的母亲丧夫不久,因为已经退休了,年纪也大了,害不了人,便获得可以外出的签证。
母亲决定,到巴黎偷偷看望女儿。
那段时间,伊莱娜调动自己的一切理智和道德感,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忠实的女儿,她带母亲看巴黎的盛景,欣赏巴黎的艺术,可母亲还是活在自己的记忆里,对伊莱娜带她去看的一切,都不感兴趣。
她对女儿的生活毫不关心,只是念叨着自己生活里的一切,有时候,伊莱娜试着插话,想谈谈自己在法国的生活,但母亲滔滔不绝,她根本没有插话的余地。
伊莱娜发现,母亲还是原来的母亲,对儿子百般呵护,对女儿却很漠视,把女儿的脆弱看作冷漠、懒惰和漫不经心,不断地斥责女儿。
长期以来,伊莱娜在母亲面前,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也不聪明,母亲在巴黎的几天,让这些软弱无能和从属他人的感觉又一次降落在她身上。
母亲临走前,她将自己的男友古斯塔夫介绍给母亲。
母亲走后,伊莱娜独自走到窗前,感觉自己重新获得了宁静,享受着独处的自由。
过去很长时间,她一直觉得流亡是一种不幸,而今,她开始怀疑自己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或许,流亡国外,是她脱离母亲控制,摆脱过往的开始,是她人生最好的出路。
可如今,大回归到来,所有人都希望她回去。
男友古斯塔夫告诉她,他已经向公司提议,在布拉格开设办事处。
他说:
终于能接触你的城市了,我真高兴。
伊莱娜告诉他,巴黎才是她的城市,她和古斯塔夫在一起,断绝与其他人的联系,这很幸福。
然而,古斯塔夫却觉得,伊莱娜是想回去的,只是担心有人窥探她的过去。
昆德拉说:
我们身后遗弃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
事实上,人们往往因为不理解,所以才能如此轻易地评判他人。
03伊莱娜回到了布拉格,然而,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不习惯。
而眼前的很多东西,都让她想起遥远的过去,所有一切都在提醒她回归的恐怖。
她突然明白,她的生命,她的生命之精华,她的事业、财富,都不在这里,她翻看以前的通讯录,盯着上面那些几乎被遗忘的名字,随后,她订了包间,打算和朋友们聚聚。
在法国,她带了精美的葡萄红酒,可她的朋友们喜欢的,却是啤酒,她和朋友们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隔阂,她那些外国人的生活习惯,还有她的富裕,都与她们格格不入。
所有一切,她都不习惯了。
这样的回归,真的是对的吗?
然而,她的朋友们却举杯相碰:
为伊莱娜的归来干杯。
她理解不了她们,她们也理解不了她,她们一起喝酒,却相互不了解,这是一种仪式,一种宣告她融入她们的仪式,然而,这仪式是要她二十年的生活灰飞烟灭为代价的。
后来有一天,在机场,伊莱娜通过安检,在候机大厅中坐了下来,她认出了坐在对面的一个男子。
伊莱娜用捷克语问:
我们认识,你还记得我吗?
对方说:
当然。
她们一起聊天,打发着等待的时光,伊莱娜记得,多年前在布拉格的酒吧,他是她的朋友,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她。
他们的爱情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她为此感到遗憾,这是一道从未愈合的创伤。
而今重新相遇,这是什么样启示呢?
临别之前,这个男人给伊莱娜留下了自己即将入住的旅馆的名字,这个男人是约瑟夫。
然而,伊莱娜根本就不知道,约瑟夫对于这个主动搭讪的女人,根本就想不起对方来,因此,他觉得挺尴尬。
人们总是抓住某些记忆,抓住千万分之一的人生,所以,人一半活在记忆里,一半活在想象里,人生很多事情,与事实无关。
04约瑟夫同样作为流亡者,再次回到祖国,回到家里,他也发现了自己尴尬的处境。
他前往哥哥家,两人相互打量着,不知想从对方脸上寻找什么,哥哥说:
所有去国外的人都回来了,至少都回来照过面了。
约瑟夫打量着自己最亲的人,打量着嫂子,可是他想,如果是在街上,他准会认不出他们,回忆从前,只剩怜悯和悲哀。
哥哥嫂子没法理解他,因为他曾是那么决然地离开家乡,远遁异国,他决定离开,也不是因为在家乡生活不下去,但他是自由的,他对自己说,人生只有一次,他想到别处生活。
在国外,他结了婚,可是妻子后来去世了,妻子告诉他,应该回到祖国。
这一刻,面对着这不知所措的一切,约瑟夫感到愤怒,妻子的面庞又一次浮现在他眼前,他自言自语:
都是你的错,你说我应该来这儿,我本不想来。
他打开曾经的日记本,那里面写着他的青春,写着他曾经隐秘的心事,看完之后,他将日记一页页撕碎。
旅馆的电话响起,他想到了机场的那个女人,但他一听声音,就知道不是对方,这是一个声音发腻、还有鼻音的女人。
伊莱娜的电话终于打来了,约瑟夫说:
终于打来了。
伊莱娜说:
听到你这声终于,我真高兴,你在等我的电话?
约瑟夫玩笑地说,都等急了,刚才我情绪坏透了,听到你的声音,一切都好了,不仅如此,他还半真半假地说:
真希望你现在就在我身边,跟我待在这里。
伊莱娜问他:
在你走前,我能见到你吗?
约瑟夫说:
可以,你会见到我的。
自从在机场见到约瑟夫,伊莱娜一心只想着他,她不断地回忆曾经那次短暂的相遇,以及那场没来得及长出的爱情。
人总是容易被回忆困住,所以将生活过得很沉重,我们背着过往的回忆,步履蹒跚地走向未来,却总是忽略了,时过境迁,很多东西早已变化。
甚至于,很多东西,只是我们从回忆里想象出来的,爱恨皆是如此。
05约瑟夫很爱自己的妻子,妻子死后,他甚至想随她而去,但他没有去死,倒不是忧虑自己的性命,而是难以容忍将自己挚爱的躯体交给陌生人去处理,任他们摆弄。
他觉得,他要是也死了,就没有人能够保护死去的妻子。
回到家里,他甚至没有对哥哥嫂子说起这件事,因为死去的人没法保护自己,约瑟夫要保护她。
妻子死后,约瑟夫发现,没有交谈,过去生活的窃窃私语越来越弱。
有一天,他问自己:
如果将他们共同生活留给他的零星回忆累加起来,总共会有多少时间?一分钟?两分钟?
他意识到,那将是极其短暂的,并且将随妻子的死去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
因为对未来,任何人都会出错,人只能对现时有把握。
比如,遇见伊莱娜,约瑟夫就不可能有过预料。
他们约定时间见面,在见面之前,伊莱娜充满期待,连期待中的情欲都充满诗意。
相见的时间终于到来,伊莱娜提前去等约瑟夫,见面时她问:
你在这里快乐吗?你愿意留下来?
约瑟夫说:
不,不愿。
真好,他们的想法一样,这个地方没有值得他们留恋的,她谈起自己在布拉格的经历:
她们跟我谈论我根本不知道的人和事,她们不愿相信,过了这么长时间,她们那个世界早已在我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忘了她们从前的样子,她们对我如今变成什么样子也不感兴趣。
可约瑟夫告诉她:
人们相互之间不感兴趣,这很正常。
伊莱娜接着说:
她们对我们感兴趣,是要把我们当作她们想法的活生生的证据。
他们聊得很投机,如同找到了知己,精神上的知己,如同遇见了同类,孤独灵魂的同类。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有时候被理解了一点,就感觉被理解了全部,有时候有一点不理解,就感觉所有的都不理解。
06约瑟夫和伊莱娜在房间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他们之间的默契是彻底的,这让他们兴奋异常,然后开始做爱。
伊莱娜觉得,她如今所能实现的一切,她都要试着去实现,而无法实现的一切,她想象着高声相伴。
而约瑟夫打心底里清楚,这场性爱是他最后一场性爱,也许这是一种渴望,他彷佛要把过去所有艳史和将不复存在的艳史浓缩其中。
于是,他们的爱异常激烈,因为加了想象的烈酒。
然而,还在做爱的时候,约瑟夫就在偷偷看表,他即将离开,所有一切都是倒计时,而到此时,他都没有想起和他做爱的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伊莱娜拿出第一次见面时他留下的东西,可他毫无反应,她于是明白了,这个男人根本不知道她是谁。
她变得很激动:
你诱骗了一个陌生女人,你跟要给主动送上门的陌生女人做爱,明明是一场误会,可你滥用了。
伊莱娜明白了一切,她想逃,逃得远远的,逃到生命表现形式跟这里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她痛哭之后睡着了,而他已经悄悄离开,等她醒来时,看到他的留言:
房间你可以用到中午。
无知,一切都是无知的,她以为的爱情,原来只是一场误会,是无知的误会,因为不知道,所以才被美化了。
苏格拉底有句话大概是说:
无知,才是世间最大的罪恶。
人生很多快乐,是因为无知,人生烦恼,同样也是因为无知,而活在这世间的每个人,实际上都很无知,因为和无垠的宇宙比起来,一个人所能知道的,实在太少。
07对于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是无知的,对于未来,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
然而,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学习怎么用自己知道的知识活得更好,尽管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但每个人都很努力,这就是希望所在。
昆德拉说:
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我想,人生确实是如此,所以,人还应该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坚定地做自己,伊莱娜迫于大回归的压力,回到了布拉格,却发现一切都已经变了,也有了后面的一切。
这是昆德拉对这个主题的探索,对于流亡者来说,在外是流亡者,可回到自己的祖国,迎接他的却是陌生的一切,什么地方都不是他的归宿,一个是他的故乡,却也是陌生之乡,一个是他流亡生活的地方,却只能将之当成流亡者。
对于故乡发生的一切,伊莱娜难以理解,是“无知”的,故乡的人对于伊莱娜,也是“无知”的。
人和人之间,微末的了解之后,就是无边的未知。
未知之后,还是未知,一切都是未知的,人生的趣味和幸福,也都在这未知之中。
欲烦恼,便得烦恼。
欲快乐,便得快乐。
愿你,求仁得仁,不负此生。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