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偷拿了超市两颗糖,严厉批评她之后她不以为然

颜建晖 2022-05-19 18:45:40

其实这种问题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话题,小编也遇见过这种情况我姐姐家孩子也有过这个情况。去年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她奶奶带的,在她两岁多到三岁时候,她奶奶说小姑娘在超市拿了两个糖,是戒指形状的糖,出了超市门她掏小姑娘的口袋发现的,姐姐问婆婆:糖呢?我婆婆说和我弟媳家的小妞一人一个吃了。姐姐问小姑娘是不是?姑娘承认了,直接告诉她,一会儿我们去超市把钱给超市的叔叔,给她讲了去超市拿东西是要付钱的,不付钱警察叔叔会来抓她的,姐姐也时常告诉孩子,想要什么,要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你买。后来姐姐就辞职自己带孩子了。小编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正确的人生观真的很重要,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不是解决她的态度,而是她到底从哪里学来偷拿,而且引以为豪。这种价值观是基于什么而形成的?单纯的批判,甚至打,只能制止她这个行为,但是孩子往往会以此错误价值观而做出更荒谬的事情。只有了解她的行为动机才可以纠正错误。

一、孩子错误行为的动机

5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最希望父母注视自己,如果自己的行为可以让父母高兴、认同她或者关注她,她绝对是义无反顾的去做。题主的孩子,偷拿了糖果之后,她并不是收藏起来偷偷吃掉,而是回到家搜出来给家长看。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解析点,一个是回到家,另一个是给家长看。回到家,意味着安全、隐私,可以让自己和父母独处。如果是有兼顾到“安全”这个意识,那么孩子是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是错事的;而让父母独处,搜出来给家长看,这是孩子在希望通过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来讨好家长,用成功偷盗的行为,来赢取父母的关注甚至赞美。

换言之,孩子希望获得家长的关注。家里是否有二胎?或者是否缺少了对孩子关心?又或者给孩子的错误定位,例如“你真是个坏孩子!”特别是后者,错误的定位,孩子会错误的理解为如果我不坏,家长甚至看都不看我。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这些评价?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行为寻找自己在家里面的定位。

二、不以为然

这是问题的严重之处。是什么造成孩子对错事不以为然?个人经验更偏向于上述的“错误的定位”。每一次都被定义为“坏孩子”,说多了,孩子就麻木了,更加深信自己是坏孩子。既然如此,我还何必在意呢?坏孩子就应该做这些事情。如果题主只希望制止孩子这样的行为,那只需要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即可。但如果题主希望纠正孩子的错误价值观,请和孩子平等而且深刻的交流一番,寻找孩子的错误动机在哪里,然后以此为方向做解决方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