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为何总是突然发生?2大病因最为常见,预防策略完全不同

鸟儿评健康 2024-11-06 16:03:11

“脑梗塞”或“脑梗死”,简称“脑梗”,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

据统计,在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患者当中,有69.6%-72.8%的都属于脑梗。

脑梗之所以令很多人都非常恐惧,这是因为:

第一,它总是“突如其来”地发生,让人措手不及;

第二,一旦出现,很容易引起瘫痪等长期后遗症,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那么,为什么脑梗总是突然发生?这一过程究竟涉及到了哪2种完全不同的病理过程?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去进行预防呢?

这篇文章就来仔细说明一下。

脑梗为何总是突然发生?

脑梗的本质,其实是大脑当中较为重要的动脉血管出现了堵塞、内部血流完全中断,从而使得其下游供血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

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脑动脉被堵塞都是“血栓”。只不过,由于血栓的来源不同,才使得脑梗的发生涉及到了2种完全不同的机制。

一 动脉斑块“破裂” 引发急性血栓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的最常见病因。

但是,在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是比较缓慢的,那它又为何会引起像脑梗、心梗这样的突发疾病呢?

原来,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血管内会逐渐“长出”动脉斑块。一般来说,引起动脉血管狭窄的,正是这些动脉斑块。

不过,与很多人所以为的不同,脑梗的发生并不是因为动脉斑块“长着长着”最终就把血管内给“填塞”满了。而是当动脉斑块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往往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某些特点因素的诱导下(比如血压骤升、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等),不稳定的动脉斑块会突然发生“破溃”,进而使得血液当中大量的血小板在此聚集、形成急性血栓。

这种因为动脉斑块破溃而形成的急性血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堵塞动脉血管,造成下游脑组织的供血中断。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常是较为缓慢的,但由它所引起的脑梗却总发生在几乎“一瞬之间”。

二 “房颤”引起脑梗

除了动脉粥样硬化以外,“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也是临床上经常引起脑梗的病因。

特别是当医生已经排除脑梗是由动脉斑块破裂所引起时,房颤就成为了要首先筛查的因素。

那么,房颤这样一种出现在心脏内的电活动异常,又是如何引起脑梗的呢?

原来,房颤会在左心房当中营造出一个适合血栓形成的环境。时间一长,左心房内就容易“长出”血栓。

当然,若是这些血栓能长期“固定”在左心房内,那问题就还不大。可是,麻烦的地方就在于,这些血栓是完全有可能从左心房内“脱落”出来的。而一旦这些血栓进入到左心室当中,它们就会随着血流被冲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当中……

由于大脑的血供本就非常丰富,再加上颈动脉的走行方向很便于血栓的移动,因此,这些血栓就常常被直接冲到大脑中去了。

虽然,这些存在于左心房中的血栓未必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形成的,但是,它们发生脱落并堵塞大脑却只需要极短的时间。所以,临床上,这种由房颤所引发的脑梗同样是突然发生的。

总之,不论是由“动脉斑块破裂”还是“房颤”所引起的脑梗,它们几乎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造成大面积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

因此,在临床上,这既被定义为一种“急症”,同时也是一种“危重症”。

预防策略 完全不同

虽然,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大脑当中的血管都是被血栓给堵塞的,但是,针对前面所提到的这2种不同的病因,预防的策略却是完全不同的。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分层防控

所谓“分层防控”,就是根据当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程度来决定所需要的治疗措施。

举例来说,假如通过颅脑CTA等检查发现,大脑当中已经有血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程度≥50%),这往往意味着动脉斑块随时都有突发破溃的可能性。

对于符合这种情况的患者而言,要想充分地预防脑梗发生,关键在于:

第一,控制好可能导致斑块破裂的诱因,比如血压骤升、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等;

第二,积极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到“<1.8mmol/L”甚至“<1.4mmol/L”的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稳定住”斑块,降低动脉斑块发生破溃的风险。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依折麦布或“降脂针”等其他降脂药;

第三,使用阿司匹林来“抗血小板”,从而降低急性血栓的形成概率。

当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暂时还没有发展到如此严重的人群来说,预防脑梗则没必要使用太强的治疗手段。

比方说,当前还并未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只是存在高血压、血脂异常或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人群,在预防脑梗的时候,就不一定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而是主要控制好血压、血脂与血糖等指标,并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就可以了。

简言之,预防动脉斑块破裂所引起的脑梗,关键在于:根据当前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措施。

最基本要做好的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及对于高血压、血脂异常还有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控制。

必要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强化降脂来“稳定”斑块,并且借助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

针对房颤:关键在于抗凝

对于所有发现过“房颤”这个问题的人而言,不论房颤是持续性的,还是偶发性的,都必须充分重视脑梗的预防!

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只需使用阿司匹林来“抗血小板”不同,预防房颤血栓引起脑梗所需要使用的往往是“更厉害”的一类药物,医学上叫做“抗凝血药”(简称“抗凝药”),代表药物有传统的华法林,以及新型的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等。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房颤患者都必须“一刀切”地吃“抗凝药”!

根据《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所提供的原则:

房颤患者要不要通过吃“抗凝药”来预防脑梗,关键取决于“CHA2DS2‑VASc-60评分”的高低;CHA2DS2‑VASc‑60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积极使用“抗凝药”来预防脑梗;CHA2DS2‑VASc‑60评分为1分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在结合临床净获益和患者的意愿后,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来预防脑梗;而CHA2DS2‑VASc‑60评分只有0分的男性或只有1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则不建议以预防脑梗为目的使用“抗凝药”。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简单一点儿来说,预防房颤相关脑梗的核心手段不是吃阿司匹林与他汀,而是使用“抗凝药”。

而一位房颤患者究竟需不需要通过使用“抗凝药”来预防脑梗,则关键要看CHA2DS2‑VASc‑60评分的高低。

一般来说,大家去找心血管内科与神经内科的专科医生,都可以很快得到有关这一评分的结果。

当然了,对于平时从来没有发现过房颤这一问题的朋友们来说,则一般不需要过度担心房颤相关的脑梗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6):523-559.

2,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4,19(4):440-451.

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年6月 第51卷 第6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