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中国著名的成语之乡,在这里诞生了许多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譬如将相和、负荆请罪、黄粱美梦、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第一次到邯郸,自然要去寻访一下这些成语典故的发生地或背景地。
黄粱梦牌坊
从古丛台出发,到中华北大街与永顺路相交的路口下车,再沿永顺路西行约300米,即可见一座南北向的四柱三门三楼歇山顶彩绘牌坊,坊额上分明写着“黄粱梦”三个金色大字,坊柱上有联“效古贤炊黄粱相澹皆梦境;追宗师出红尘放下便是神仙”。
照壁
过牌坊,北行500多米,便是“黄粱梦吕仙祠”。“黄粱梦吕仙祠”始建于北宋初期,是依照唐传奇小说《枕中记》所述故事而建立起来的纪念性道教宫观,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粱梦吕仙祠坐北朝南,但其山门却朝西开到了道路旁边。原来,黄粱梦吕仙祠的西面就是著名的“邯郸古道”,而这“邯郸古道”在明清以前一直是中国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把山门开到官道边上,显然有助于提高宫观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南宋名臣范成大出使金国想必走的就是“邯郸古道”所以才有七绝《邯郸道》:“薄晚霜侵使者车,邯郸阪峻且徐驱。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石湖。”与西向的山门相适应,一字形的琉璃照壁也就立在了路对面。
山门
山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明间辟门,两次间为圆形假窗,是典型的道观风格。门楣上的“邯郸古观”匾额出自书法大家启功之手,但四个字的位置调整显然出了问题,不知道是定稿人的错,还是制匾人的错。另外,在一座古观挂一块自左向右书的匾额,也似乎有些不妥。我甚至怀疑启功先生本来就是自右向左写的,被某个什么人想当然地给左右倒了个个。
古碑
入得山门,是个青砖铺地的院落。院落的南北墙下立有多通碑石,古今皆有。其中一通上面为白描线刻黄粱梦故事人物,作者是当代国画大家关山月。仔细辨别上面的题字,发现“梦觉方知学道长”的题字人竟然是冯玉祥,时间是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还有一通为刻立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敕赐风雷隆一仙宫记》碑,记载了嘉靖帝敕赐“风雷一仙宫”匾额给黄粱梦吕仙祠的情况。该碑记的作者为明代嘉靖朝著名大奸臣顾可学。顾可学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南墙根下的“福”“禄”“寿”三碑碑身下部各有一个小洞,是供好事者投币祈求神仙保佑的。
八仙阁
院落东端是一座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顶层檐下悬“八仙阁”匾额,阁联“庄子到红楼证百代之梦境;钟离度吕祖诚八仙中名仙”。阁内底层供奉大家熟知的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和蓝采和八位神仙。此阁始建于明末,是道观为随时可能降临的八位神仙修筑的驿站,也就是招待所。
老照壁
院落南墙正中为一堵青砖八字老照壁,壁心为“蓬莱仙境”四字刻石。据当地民间传说,这四字刻石的前三个字为明嘉靖年间一个乞丐用笤帚所写,而后一个字则是乾隆帝第一次下江南时,也就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才由乾隆帝补书完成。
老山门
老照壁面对的应该是黄粱梦吕仙祠原来的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卷棚硬山顶。门楣上的匾额“泽沛苍生”由书法大家欧阳中石题写,门联“蓬莱仙境蓬莱客;万世儒风万世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任主席沈鹏撰书。
乾隆诗碑
门内左手边立有一通石碑,上镌乾隆帝的御制诗《吕翁祠行宫咏莲池荷珠诗》:“风裳水珮出邯郸,手撒珍珠颗颗圆。金谷三升风里碎,江妃一斛雨中寒。丹露凉滴青铜爵,鲛泪香凝白玉盘。持赠苏公须仔细,休将徧水误相看。”这块新镌碑的刻工实在不敢恭维,笔画之间的连带部分生硬得有些可笑。
莲池
山门内是一个长方形莲池,莲池中间有一座八角攒尖顶小亭,小亭通过两座单拱小石桥与南北两岸相连。
八角亭
莲池北岸是一道三滴水大门,称午朝门;明间辟拱圈式门洞,两次间开月亮门;明间门额“神仙洞府”,两次间门额分别为“红尘觉路”和“白鹭仙踪”。门前左右各立有一通古碑,凑近细看,碑文多不得识,只有门右一通勉强识得碑额的“皇清”二字。
午朝门内是一个大致呈方形的院落。院落偏南有东西对称的钟鼓楼。
百龄碑记
东墙下一座简易碑亭里的石碑为《吕祖邯郸庙重修碑记》碑,碑记的撰写者为百龄。百龄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
吕祖祠碑记碑
西墙下有一通残碑,碑额仅剩“吕祖祠”三个完整的字和少半个“碑”字。推测碑额的完整文字应该为“吕祖祠碑记”。该碑记的撰文者李世昌为清末民初“邯郸画坛三绝”之一,1928年曾参与古丛台的修复工作。还是在西墙下,一座简易碑亭里嵌有两通古碑,左边一通刻立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上镌四首诗,作者为王崇庆,今录其一:“邯郸路口吕翁祠,说梦何时是了时?梦觉有关谁打破,须知尼父是我师。”王崇庆为明正德八年(1508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登州同知、山西、河南按察使、南京吏部、礼部尚书。右边一通只识得碑额文字为篆书“吕翁祠枕中记”。查有关资料知道,该碑记出自明代卢锴之手。卢锴在明弘治年间曾任邯郸县知县。
钟离殿
院落北端为钟离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明间门楣上悬“正阳帝君”匾额,两侧门联为“汉代武将军辞红尘休大罗八仙居其首;唐朝文进士炊黄粱度卢生五祖位乎中”。上联是说汉钟离,说他曾为东汉大将军,后来成为八仙的头牌。下联是说吕洞宾,说他超度了卢生,后来位列道教全真派的北方五祖之一。在八仙故事中,一般认为铁拐李的资格最老,其次便是汉钟离。在明代以前,汉钟离一直排在八仙的首位。而汉钟离又是吕洞宾的度化之人,或者说是师傅,所以在吕仙祠里,师傅汉钟离要供奉在首殿。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在汉钟离八仙中曾经的世地位最高,所以其殿宇在前。
钟离殿内
殿内神龛内为汉钟离坐像,官帽持笏,一身明代官员打扮;两位侍者分立左右,左边侍者手捧汉钟离的法器芭蕉扇,右边的侍者手持拂尘。殿堂装饰简陋,过于朴素。
绕过钟离殿,进入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院落,全祠的主殿吕祖殿就坐落在院落北端的砖砌台基上。
吕祖殿
吕祖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前出三间硬山顶抱厦。殿额“孚佑帝君”,殿联“道院光招蓬莱客;玄门常会洞中仙”。抱厦东西墙上各嵌一方碑石。
张卤诗刻石
西墙上的刻石是一首名为《吕祖祠留题》的七言诗“邯郸路上几曾由,今日重经是壮游。千里客程动驿使,一天秋霁豁吟眸。丹诚为国觉逾壮,禄食惊心愧未酬。私向烟霞说浪迹,夜来惟有梦西周。”作者是张卤,刻石时间是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该碑刻为少见的阳刻行书,飘逸、洒脱,书丹和镌刻者都是高手。张卤为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保定巡抚。
李棠诗刻石
东墙上的刻石也是一首七言诗,是100多年后的清康熙八年(1669年),一位名叫李棠的监察御史依张卤诗韵所作的和诗“扰扰红尘不自由,邯郸此日复重游。霜凝树色寒侵骨,烟笼槐阴倦上眸。报主心悬惭未尽,思亲泪湿觉难酬。天涯有梦乡关远,车马驰驱在道周。”
吕祖殿内
吕祖殿内神龛上的吕洞宾也是明代官服打扮,两边的侍者依然是一个手捧着吕洞宾的法器宝剑,一个手持拂尘,只是左右倒了个个,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说道。殿内四壁都绘有大幅壁画,内容均为吕洞宾神游显化故事。
壁画
吕洞宾是八仙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全国各地供奉他的宫观不计其数,但给他祝寿过生日的只有苏州的玄妙观和黄粱梦吕仙祠;只是两地祝寿的日子略有不同,玄妙观是在农历四月十四,而黄粱梦吕仙祠是在农历四月十一。据说之所以如此安排,是考虑到吕洞宾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显灵。现在,“四月十一遇神仙”是黄粱梦吕仙祠每年最大规模的庙会。
卢生卧睡像
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是卢生殿。卢生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前有门廊。殿额“卢生祠”,门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门廊左右各有一通石碑。右边碑石上是王琴堂的白描线刻梅花图及配诗。王琴堂为邯郸历史上最后两位进士之一,工书画,尤擅梅花,亦是“邯郸三绝”之一。碑阴为王琴堂撰写的一副对联“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左边的碑石上是一个硕大的“梦”字,而在每个粗大的笔画里都刻有细小的文字,按笔画顺序读下来,就是《枕中记》故事。本以为这是通古碑,其实这个“梦字”碑是1988年由贵州遵义的陈善礼先生题写的,笔画中的小字则由邯郸文物研究所的陈光唐教授编文。
殿内正中为石雕卢生睡像,头西脚东,侧身而卧,两腿微曲,双目紧闭,嘴角上翘,一副美梦姿态。据介绍,原来的卢生睡像为明代遗物,系由青石雕凿而成,不幸在“文革”中被当做“四旧”砸碎。现在的卢生睡像为后来补雕,用材改为黑色大理石。殿内以壁画的形式绘制了黄粱梦故事中的吕祖下凡、乘驹赶考、授枕入梦、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应制升官、治水征西、遭污流放、猎人相救、恩旨雪怨、复职封公、荣华富贵、寿终正寝、驴叫惊梦、悟道成仙等主要故事情节,画工虽然一般,却还生动。
黄粱梦故事,从唐代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开始,到元代马致远的元曲《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再到明代汤显祖的小说《邯郸记》,故事的基本框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故事中的人物几经调整。《枕中记》中的两位主角,一个叫卢生,一个叫吕翁,都是有姓无名。到了《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中,吕翁被明确为吕洞宾。到了《邯郸记》,男一号卢生换成了吕洞宾,点化他的道士自然而然就成了汉钟离。黄粱梦吕仙祠依次设立钟离殿、吕祖殿和卢生殿,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黄粱梦故事的发展。
卢生殿所在的院落里,东西墙壁上嵌有十数块碑石,今录其中可辨识者于此。其一,《过邯郸题卢生卧像》(四首),录其中两首:“模糊世事不分明,一任凡愚强辩争。我亦寻常梦中客,只愁梦不到先生。”和“欲别仙祠到道周,戏拈转语却回头。睡时再梦为丞相,须记功成早退休。”作者为杨霈,清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
诗碑
其二,《过吕仙祠瞻卢生像》:“来往邯郸古道行,谁从觉后问卢生?百年事业垆边过,得意功名枕上成。人去千秋仙境在,梦回午夜幻身轻。等闲只作炊梁悟,何异樵柯欲烂情!”作者为德保,清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三,《拟过邯郸访卢生未果》“人生如梦几时醒?惟有卢生做得成。我欲梦中还说梦,不知何处访卢生!邯郸无梦亦无醒,大抵都因饭未成。也羡黄粱分一箸,却疑火短米还生。何妨眼睡念头醒,百念难成一念成。就里岂无消息在,谁来说与老书生?一枕羲皇睡不醒,更无婚宦梦中成。神交百里真知己,明夜烦劳访魏生。”作者为魏象枢,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为清初著名直臣。突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清人的诗都比较长,动辄还会有组诗,总有说不完的话,但好像都没说到点子上。
慈禧行宫
黄粱梦吕仙祠除主中轴线外,还有东西两条副轴线,即东轴线的光绪行宫和西轴线的慈禧行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结束西行避祸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邯郸城抵达黄粱梦吕仙祠休息,分别驻跸宫观东西两侧。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黄粱梦吕仙祠并未过夜,只是稍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