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彭波 有色新闻 2023-12-01 19:31 发表于北京
马骞,力主推行“课题组-事业部-科技型子公司”研产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组织实施国家02专项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省级项目2项,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等奖励13项,为金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金川科研战线的学术带头人
马骞没当过兵,可他说他喜欢军人的果敢坚毅和严肃认真。他把军人规范严谨的作风在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马骞,是一名金属材料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兰州金川科技园总工程师。他在大学期间就表现出优秀的品质,获评辽宁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读研究生期间,主攻纳米材料方向,“介孔材料在固向微萃取领域的应用”既是他首创的应用方向,更是全球在该领域的首创,凭借这个项目,马骞成为青年学生中的学术翘楚。
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的马骞,被安排到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材料室,从事氯化系四氧化三钴开发。2005年,随镍钴研究设计院部分业务搬迁至兰州榆中和平镇牡丹山下,负责银粉的开发,主攻超细银粉的研发。从微晶银粉到纳米银粉,马骞主持建设了兰州金川科技园第一条20吨超细银粉生产线,与高纯金属、钯炭催化剂一起,成为兰州金川科技园第一批自主开发并成功实施成果转化的项目。
2008年6月,马骞进入兰州金川科技园科研办公室,开始全面主持科研工作,先后担任科研办公室主任,技术开发部主任,科技开发部主任,研发中心主任等,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创新平台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在这期间,马骞主持建成了氯化系四氧化三钴锻烧实验平台、镍钴铝湿法合成中试平台、10吨电池回收中试线、喷雾热解新工艺中试平台和CSTR连续合成三元前驱体实验平台等。其中,CSTR连续合成三元前驱体实验平台借鉴国际同行业最先进的湿法合成精准控制理念,为金川三元前驱体的合成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化基础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勇当金川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践行者
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金川科技园的电池材料、贵金属、高纯金属、银以及电池回收产业均已日趋成熟,新产品的研发迫在眉睫。2012年,兰州金川科技园推行研产销一体化的扁平化运行创新模式,促使研发中心的功能和定位重新回归新产品、新方向的选题攻关。经广泛调研,马骞围绕“新能源材料、镍钴功能粉体材料、新产品新技术”3个方向,提出“多层陶瓷电容器功能粉体材料”等11个具体课题。同时,他设计了以课题组为研发单元,“课题组-事业部-科技型子公司”的产业培育孵化创新模式。设立高纯金属课题组等8个科研课题组,并遴选课题负责人,有效增强了课题的专业性。在科研人员绩效体制改革中,马骞设计了实验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首席研究员的科研人员绩效体系,为科研人员打通成长和成才通道。在具体实践中,他打破身份限制,破格选拔人才。兰州金川科技园研发中心高级技师颉颐,绩效系数只有1.0。马骞深知颉颐作为研发中心“多面手”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果断打破身份界限,把颉颐的绩效系数提高到1.5的研究员待遇。马骞为科技园公司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兰州金川科技园专利年授权量增幅保持在20%以上,成为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和省级创新示范企业。
马骞的付出为他换来无数可圈可点的光环。多年来他获得的专利和科技进步奖不胜枚举。他不仅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高性能电池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等。同时,他还兼具科研管理和科研项目实施组织者的双重身份。作为金川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成员,他参与完成金川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并获批甘肃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他制定并细化烘炉和开炉制度,解决了增材熔炼线圈本质化安全问题;建立从母合金到雾化制粉再到粉末后处理的全套工艺制度和工艺参数;提出通过电解液精密过滤解决高纯锰成板稳定性等技术难题;他主持建成的100吨增材制造合金粉实验线,现已开始市场开拓;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用镍粉项目,已完成多个技术路线的选择比对,现已开始产品试制;围绕公司确定的氢能发展方向,他开展多轮氢能领域调研,目前已完成科研立项,正重点推进。
倾心倾力科研团队建设的辅导员
工作中,马骞在善于精准抓住问题本质的同时,也会无意中表现出急躁甚至不近人情的一面。有一次,在母合金的采购标准一事上,在马骞已经明确关键要素的控制标准后,科研人员因理解出现偏差,未按照马骞的要求制定并细化标准。在粗粉的二次筛分中,马骞同样事先对筛分的条件控制设定了参数范围,但科研人员擅自改动了参数,一向温文尔雅的马骞终于按捺不住发了脾气。还有一次,真空气雾化炉熔炼线圈因放电被击穿,马骞与厂家沟通后,在击穿位置上增加绝缘电木块,即可解决问题。但科研人员意外把电木装反了,正在紧固螺丝时,恰好被赶到现场的马骞发现,勒令立即停工,少不了对在场的科研人员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还有一次,党务人员小于被马骞近乎苛刻的要求几乎气哭,找研发中心党支部委员小吴诉说,没想到小吴安慰小于说:“知足吧!谁没哭过?”马骞的苛责和鞭策有效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成长成才。近几年新入职的大学生霍文生说:“我编制的PVD制粉方案,马总工逐条修改,至少改了8遍。我们平时的实验报告和调研报告他也是逐条批注,并提出意见。这样对于及时纠正我们的偏差,引导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帮助非常大!”提起这些,马骞不好意思地说:“我总希望我们的团队都能做到我这个标准,每当他们做不到位的时候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这是我的短板!”
把科研的责任使命融入生命的老兵
2022年7月,马骞依依不舍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多年的研发中心,担任兰州金川科技园总工程师。接任研发中心主任的杨晓艳说:“作为科技园公司乃至金川集团的一位资深科技工作者,马总工充分体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多年来,马总工在为金川科技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研人才。我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枪,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带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新材料产业的科研工作中,使金川的新材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兰州金川科技园高级工程师艾琳说:“马总工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思想敏锐,看问题透彻。他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广,向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还有对我们每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肯定和勉励。同时,也是一种鞭策,一份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潜心钻研、攻坚克难,把对新材料科学的执着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成果。”
回首走过的科研之路,马骞动情地说:“科研已经融入我的生命,多年的工作磨练使我坚信,人需要自我挑战,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和挖掘更多的潜能。我爱较真,无论什么工作,要干就要按照本质化的标准干好。当前,新材料产业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我将继续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研发效率,转化更多的科技成果,为金川科技事业的发展奉献一名科技战线老兵更多的聪明才智!”
编辑丨雷语恬
审校丨张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