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提到太平天国的文章,大都饶不过去一个重要人物,即石达开。石达开之所以出名,无非是因为其传奇的一生,以及最后的悲惨结局。但在猛将如云的太平天国,石达开论谋略,论勇猛,其实都不算是出类拔萃的。
石达开一生中打过两次大胜仗,先后在靖港、湖口大败曾国藩的湘军水师,这也是其成名之战,不过考虑到这些胜利都是在杨秀清的主持下所取得的。只有天京事变后,杨秀清已死,石达开负气出走后,这之后的战斗才能真正代表石达开的实力。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一直游走在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各省,最多时拥有数十万大军。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几乎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还遭遇过两次大败仗,一次是宝庆之战,另一次是在大渡河畔。
1859年6月,石达开率三十万大军,分十路包围宝庆(湖南邵阳)。而与石达开对阵的并非王錱、鲍超、多隆阿之类的湘军名将,而是几个二流将领刘长佑、李续宜、席宝田。而且刘长佑、李续宜每人只带了九千兵马,人数不到石达开的十分之一。
战争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石达开虽然仗着人多,将城墙围得铁桶一般,并未全力攻城,而是准备困死敌人。结果遭到湘军偷袭,全线崩溃,自己也在湘军的追逐下,仓皇逃回广西老家。从此,进入湖南,以窥中原的梦想破灭。
这一战后,有二十万太平军被朱衣检等人带走,脱离了石达开。石达开仍不死心,一心一意要攻入四川,先后几次进川,无功而返,最后一次在大渡河畔,在清军和当地土司们的攻击下,山穷水尽,最后兵败身死。
有许多人替石达开惋惜,说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出走,或者在大渡河畔提前渡河,可能就不会败亡。其实,即使留在太平天国,石达开未必还能像从前一样打胜仗,离了杨秀清的正确指挥,石达开打仗真的没有胜算。在大渡河就算过了河,深入四川腹地,也无非是手下人越打越少,在另一场战斗中被聚歼。以石达开出走后多少年的表现来看,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
将石达开和太平天国其他将领加以对比,也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差距。
从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以五千人,游走于崇山峻岭中,始终未被清军剿灭,反而出广西,攻入湖南,虽经历了蓑衣渡惨败,围攻长沙不克,但两年后仍攻破金陵,建都立国。这些皆被认为是得益于杨秀清的军事天赋。
另一员猛将萧朝贵带了两千七百人,从郴州北上,一路战无不胜,仅二十多天就抵达长沙,开始攻城。虽不幸中炮牺牲,但其勇猛则让人刮目相看。
而林凤祥、李开芳则带着两万多人,一路攻城掠地,打到了天津。这战斗力也是相当惊人。
相比之下,石达开带着几十万大军,几乎没什么作为,最多占领个把县城,被少量清军一攻击,立即溃败。
就在石达开不断惨败的同时,太平天国另一些将领则取得了很大成就。1858年9月,陈玉成和李秀成联合,在三河集大败湘军李续宾部,聚歼了七千湘军,李续宾和曾国藩弟弟曾国华败死。而李秀成的大军几乎攻占了整个苏南地区和浙江全境。
而在安庆失守后,扶王陈得才(陈玉成叔叔)奉命率军远征西北,从河南进入陕西。和石达开一样,这支远征军同样是孤军奋战,但却接连攻取了陕南大片土地,甚至曾围攻西安。要不是天京被围,远征军被迫南下勤王,可能他们在西北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即使战斗力一向比太平军要差的天地会,在广西也建立了大成国,坚持斗争十几年,最多时曾攻占大半个广西。
可见,不管是在当时的太平天国里,还是农民起义军将领中,石达开的表现都不算突出。
而石达开之所以后来总是打败仗,原因无非以下两点:
一、其本人缺乏军事才能,尤其是在宝庆会战、进四川后的表现来看,实在是差强人意。换作杨秀清、陈玉成等人,即使不能取胜,仗也不会打得这么糟糕。
二、战略眼光差,明知去陌生的四川危机重重,先后多次失败,却不愿意放弃。
三、意志薄弱,石达开先后转战南方多省,手下兵马众多,但每次一遇到挫折,立即跑路,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块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