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小镇,早先人们都差不多,后来,一些人先后变成了有钱人

子云的经纬 2024-08-29 12:11:09

我们这里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个普通小镇,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万两千余人。

这里只有一家大型国有森工企业(林业局),人口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林业人口。

我们这里的人口来源:一部分是集体转业来到这里的退伍军人,一部分是通过招工来到这里的农民,一部分是闯关东来这里讨生活的人。

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湖南、湖北……

我们这里是五八年建局设镇的,当时国家建设急需大量的木材,林区大开发,缺的就是人。

转业来的退伍军人和招工来的人,无疑都是正式工,闯关东过来的人,先干临时工,过个一年半载的,也都转为正式工了。

那个时候,参加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男人,女人绝大多数都是不工作的,是职工家属。

一九七六年以前,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上班干活,挣几十块的钱,家家也都是三四个、四五个孩子,少数有超过五个的,我知道最多的是八个孩子,都是女儿,要了那么多孩子,也没见着一个儿子。

一九七六年前后又过来不少人,我们当地人管他们叫跑盲流的,这些人可不像在早那些闯关东过来的人那么好运气了,他们几乎没有机会能当上正式工人了,只能到知青点去干些零活了。

那个时候,这帮跑盲流的,在我们这个两万多人的小社会里,就算是最底层的人了。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跑盲流的,有人开始在街上摆摊卖东西了。

摆摊卖东西,当小商小贩,我们很多人,包括工人,也包括干部,由于思想观念,曾经深深的打上过时代的烙印,是很看不起他们的。

可是,小镇上最早的万元户,就出自这些人当中。

当年的万元户可是了不得的,开始的时候都不以为然,后来是要大力宣传,让人们向他们学习的,他们成了人们的榜样。

这是小镇上的第一个财富赛道,这些人成了小镇第一批有钱的人。

这时,绝大多数上班干活的人还在挣着不足一百块钱的工资。

可很多人还是看不起这些人。

再后来,我们都知道,商业局和粮食局脚前脚后的也解体了,这下,商业局和粮食局的普通人都失业了。

说句实话,这些人的失业,小镇上没几个人同情他们的,反而是在偷偷的看他们的笑话。

为啥?

因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曾经太牛逼了,找他们走后门的人不少,这下好了,看他们以后还牛逼不牛逼了!

可是,没过多久,不到半年的时间,事情就发生了反转,这些人很快就成了小镇上第二批有钱的人了。

商业局和粮食局解体以后,把临街的商店,办公用房(那时没有楼,都是平房),院内的库房,都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了内部人员了,这些人买了这些房子以后,纷纷改建,开起了商店,饭店。

小镇上的人们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跟原来的百货商店比,这些商店里的商品要丰富太多了,还看到了一个更明显的变化,过去在百货商店卖东西的人是大爷,是姑奶奶,坐在柜台里面,带搭不惜理的,现在反过来了,买东西的人成了大爷、姑奶奶(用文雅一点的说法,顾客变成了上帝)。

新开的一些大小饭店,也是过去的国营饭店(食堂)根本没法比的,懂的都懂,就不细说了。

这是小镇上的第二个财富赛道。

这两个赛道,让小镇上的一小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先富了起来,这个时候,小镇上的人们有了一个惊奇的特大发现:大街上新出现的几辆小汽车,竟然是个人家的(私家车)!

真厉害!这几乎是小镇上的人的共同感慨。

进入这两个财富赛道的人基本上是很稳定的,好多年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不过后来居上,在小镇的商业版图上,还是出现了一个“巨头”,一家大型的超市诞生了,名为“物美超市”,小镇上的人第一次体验了用购物车购物,这个超市成了小镇上的商业霸主。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小镇上的第三个财富赛道出现了。

进入这个赛道的人,是有一些特别的,这些人是一些工人和极少数的小干部,他们本来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

不过他们对自己的工资收入不满意,觉得工资太低了,养家实在是有点难。

这部分人显然是被前两个赛道上的有钱人给刺激到了,再加上这些人脑子灵光,胆子又大,很有魄力,他们的目光也很敏锐,看到了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小镇上有了第一拨辞职下海的人。

这拨人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倒腾稀缺东西为主,小镇上缺啥,他们就倒腾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倒腾不来的。

这个财富赛道,给小镇带来了几个十分令人羡慕的小土豪。

其中一个最有名气的人,他姓李,只有高小文化,原来只是林业局下设的一个机械修理厂的一个很普通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一百多块钱(后来多次涨工资才涨到这个数的),老婆没有工作,家里有六个孩子,四男两女,其中有两个儿子还是一对双(双胞胎),他家的生活挺困难的。

常言说得好,穷则思变,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变的,只有一些精明,有头脑的人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这个李师傅虽然只有高小文化,文化不高,但却是个极精明有头脑的人,人又很有魄力。

他开始下海的时候,自己没多少钱,跟人借了一些,从小打小闹起步,一点点倒腾,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手里有了第一桶金以后,就开始往大里整了。

从倒腾彩电、摩托,到后来倒腾装修材料,小镇上的人需要啥,他就倒腾啥。

在小镇上的人开始管他叫李百万的时候,据说他家的库房里还有百十来万的装修材料。

他成了小镇上最风光的人之一,他原来走路的时候,有点驼背,这个时候,似乎背也挺得直直的了。

他家最令小镇上的人惊叹不已的事儿,是他那双胞胎的儿子结婚,两个儿媳妇儿都很漂亮,都没有工作,他给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辆小汽车,婚礼场面搞得也挺大的,小镇上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都去参加了婚礼。

两个儿子儿媳都不用工作,自己家的生意都打理不过来呢!

买地皮,盖小二楼,用来办旅店,开饭店,至今,他家在小镇上的房产都是最多的。

在这个财富赛道上干出来的人,才是小镇上有钱的人:土豪!

紧接着上一个财富赛道,又出现了一个更大的财富赛道。

这个赛道涌入了很多人,有点拥挤了。

原来林业局生产的木材,按计划,是由国家统一调拨的,后来也放开了,任何人,只要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谁都可以参与木材的买卖了。

一夜之间,很多人纷纷在外地建了木材销售点,把木材发过去卖。

涌入到这个财富赛道的人可没有白丁,除了在上面几个赛道里挣到了钱的人以外,更多的是在林业局里坐办公室的人,其中的一些大小干部(当官的)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了这场财富的盛宴之中了。

林业局也把原来的职能科室木材科,改了,设立了林木产品经销部,每天出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很是热闹。

进入这个赛道的人都很神秘,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管闷头发大财。

小镇上的人都说,最有钱的人就是这些做木材生意的人,他们相当的有钱,至于有多少,谁也不知道,都是猜测,据有的人猜测,有的人钱早就过了千万以上了。

几个做木材生意的大户,我是认识的,他们只是经常下饭店请客吃饭,穿戴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都开着一般的小汽车,小镇上也没见过啥豪车,最好的也就是桑塔纳,还不多。

谁也想不到的是,国家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很快就取代了木材的使用,木材市场急剧萎缩,最终,又由于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刀枪入库,彻底的停止了天然林的砍伐,把这片绿色的林海给保护了起来,林业局成立了很多个管护队,林业局职工的工作,从此主要就是从事森林管护,植树造林,森林防火这几项。

小镇上最后一个肉眼可见的财富赛道,从此彻底的落下了帷幕,自然而然的关闭了。

这个财富赛道的关闭,连锁反应,很快就影响到了其它几个财富赛道。

小镇上的人在极速的减少!

离开了这片深林,离开了这唯一的一家森工企业,人们再也没啥事儿可做了,小镇上的人在极速的减少,小镇也在极速的衰落。

一部分老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一辈子,也没能回到老家,最终长眠在了这里的大山里,一部分老人回了老家,还在这里勉强维持的人,他们的孩子,如果是考上了大学,毕业以后没有一个回来的,没有考上学的,也都出去打工闯荡去了。

如今的小镇上,已经看不见几个小孩子了,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往日的繁华、热闹,都一去不复返了!

人口由最多时候的两万两千余人,到如今只剩下六千多人了。

可如今却是小镇有史以来建的最好最漂亮的时候:

看我的小镇多么的干净整洁漂亮

还记得上面提到的那个李师傅李百万吗?他已经离世了,他的儿女们没有选择离开这里,还在这里坚守着。

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里,是他们已经无法离开这里了,他们在这里有不少的房产,都是父亲带着他们积攒下来的家底儿,现在,卖,没人要,走人,又搬不走。

满小镇到处都是空置的房屋。

不过,他们手里的钱已经足够他们花一辈子的了。

这就是小镇上曾经肉眼可见的几条财富赛道,人人都看得见,也感觉得到,但有的人进入了赛道,更多的人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进入任何一条赛道,错失了发家致富的良机。

曾经的各种财富赛道,如此的多,脉络清晰,也比较容易抓住,但很多人就是错过了,可惜,实在是很可惜!

如今的财富赛道,不是很容易就能看的清楚了,基本上都是根据人的流向来判断,流入人口多的地方,人们就会判断,那里肯定有财富赛道,可是当人们跟着人流涌入到那里的时候,才发现各个赛道上的人都特别的拥挤,竞争十分的激烈,已经很难进去了。

如今的人更渴望能够挣到钱,挣到很多很多的钱,但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容易了。

我生活了近六十三年的小镇,见证过它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见证过它的繁华历程,也见证了它繁华落尽后的寂寞。

我的小镇,繁华落尽,如今,在无尽的寂寞里,孤单的美丽着:

看我的小镇天有多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