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在那个名叫温馨的小城中,李明和王芬的退休生活原本平静而舒适。两人同甘共苦走过几十年,共同养育儿子小刚至成人,如今儿子在外地闯荡,他们俩本应享受宁静的晚年时光。
然而,自从李明提出两人退休后要实行AA制生活方式以来,这原本宁静的生活便起了细微的波澜。最初,王芬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感到困惑,不解地问:“明,咱们夫妻一场,同甘共苦那么多年,怎么突然间要这样算计起来?”
李明不以为意地回了一句:“芬,这不是算计,这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我们的退休金,也是为了公平。你看,现在小刚都独立了,咱们也没必要再什么都搅和一块。”
王芬并不是没有工资,她在退休前是学校的教师,手里也有一份固定的退休金,只是没想到夫妻生活会有一天像两个合伙人一样开始分账。她不甘心,却也不想与李明争吵,只得默默接受了这个事实。
从此,家里的开销跟着李明的主张,变得清晰透明起来,水电费、物业费、买菜钱……所有支出都有详细的记载。李明甚至在冰箱上贴了一张记账表,每次买回家的菜都要标明价格,写上是谁买的。
有一天,王芬去超市买菜回家,李明看着账单不禁有些皱眉:“哎,芬,这咋又花了这么多钱?你是不是又多买了些什么?”
王芬轻声解释:“今天超市做活动,买得多可以省些,我就多买了点。”
李明点头表示理解,但又补充一句:“那你得记清楚,省下的钱也得算到个人账上。”
就这样,原本的温情与包容逐渐在细碎的算计中淡出了日常。在小城里,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成了邻里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理解,纷纷传闻起来,有人同情王芬,有人则对李明的做法表示赞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生活方式开始显现出各种不便。如今,李明正坐在客厅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支笔和一张记账表,眉头紧锁地对着电视发出的节目背景音出神。王芬进来看见这一幕,心中有些许无奈,却也只能尽量使自己的语气保持平和:“明,这样下去咱们的生活不是越来越像生意人了吗?”
李明抬起头,轻声回道:“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得有个人来管家庭的账。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咱们好。”
从王芬的脸上,难以看出此时的心情,她有些事无己至地摆手:“好,你觉得好就行了,我得去看看饭做好没。”说完, 她便走向了厨房,留下李明一个人继续在客厅沉思,他们之间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丝说不清的寂静与思索。王芬接受AA制的决定已有一段时间,原先内心的抗拒和不解已经转化为了某种无形的抵触。每当亲朋好友问及李明退休后的生活时,她都轻描淡写地回答:“还可以,他喜欢清清楚楚的算计,我就随他去了。”王芬的话里总带着一丝苦涩,而对方也多半能听出这背后不为人知的落寞。
而在小城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引得了议论纷纷。一次,邻居老李闲聊时不无关切地向李明说:“李老,你这样跟老伴儿算得这么清,外人看来多冷清啊,两个人过日子,哪能像做生意似的。”
李明笑了笑,一派轻松说:“老李,你不懂,这是咱们夫妻之间的小乐趣,互相尊重独立嘛。”
但老李摇摇头,显得并不买账:“咱俩不是外人,心照不宣。这种事,别人或许还真就不好说什么,我这是为你好,家和万事兴,你说是吧?”
李明不再言语,眼神中泛起了几丝波动。他知道老李话中有理,却又有些不愿意承认自己可能做错了事。王芬在一旁听了这些话,心中对李明有了一些重新的认知,她开始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失望以及彼此之间情感的疏远。
不久,儿子小刚回家过春节。这是李明和王芬多年来首次孤立无援面对成年的儿子。饭桌上,小刚开心地聊着在外地的生活,突然问道:“爸,妈,退休生活怎么样?过得还习惯吗?”
王芬淡淡地回答:“习惯是习惯,不过你爸跟我实行AA制了。”她说这话的时候,目光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李明。
小刚不可思议地睁大了眼睛:“AA制?那和以前还挺不一样的,你们……感觉怎么样?”
李明还未开口,王芬就率先答道:“感情用事,咱们不提,吃饭吃饭。”但这一回避却让小刚觉得不对劲,他感到了母亲话中的无奈和辛酸。
饭后的一次,小刚找到了李明,俩父子单独谈话:“爸,最近妈怎么了?咱们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李明沉默片刻,然后轻描淡写地说:“没事,你妈就是觉得AA制有些不习惯,哪有我们这个年纪还这么分得清楚的。”
小刚不满地回应:“爸,您这是何苦来呢,咱们一家人,从小到大都是您在教我什么是温情,什么是亲情,现在怎么自己却……”小刚不曾想到,他话音刚落,李明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疲惫和无奈。
这一夜,王芬早早地退到了卧室。她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父子的谈话声,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李明并不是个会改变主意的人,因此之前的沉默和包容仅是对无力改变现状的默认。终于到了春节,家里被王芬布置得格外温馨,红灯笼挂起,窗花贴好,只是准备晚餐的气氛却和往年大不相同。按照新规定,她精打细算地准备了这次的家宴,每样食材、每道菜的费用都一目了然。
李明看着桌上的年夜饭,愣住了。餐桌上的每个菜旁都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材料费用,甚至连调料的钱也算得清清楚楚。
“这是怎么了?”李明有些错愕地问。
王芬平静地回答:“根据咱们的AA制,这是今天晚餐的成本。”语气中充满了戏谑,让李明的脸色变得稍显尴尬。
小刚也看到了这一幕,感到有些不自在:“妈,您这是……”
王芬微微一笑:“你说你爸喜欢清楚明白,我这不是配合他吗?”
餐桌气氛突然变得有些沉默。李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意识到自己平日的坚持看起来多么可笑。
这顿饭吃得无比沉重,但对李明来说,却比之前任何一顿都更难忘。他总觉得王芬这一次的用心安排有些别有用心,似乎在讽刺他一心求“公平”的幼稚。
而小刚的心情同样复杂,他仿佛能看到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在眼前撞击。放在他面前的不仅是美味的佳肴,还有一个关于他未来的选择。
“爸,这个节日,我们不提钱的事?”小刚试图劝解。
李明默然许久,这次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尴尬和懊恼:“是,今天咱不提这些。”
饭后,小刚拉着李明散步:“爸,我看妈妈挺辛苦的,今天她做的饭菜真好吃。我们平时多体谅一下彼此,别太计较了行不?”
李明感受到了儿子的真切关切,心里有股温暖:“小刚,你说的对,我这个人有时候太固执了。”
小刚接着说:“我也想过,将来我有家了,我希望能和妻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像您和妈妈以前那样。”
这句话犹如警钟,让李明长久的坚持开始摇摆。小刚的话,无疑是触动了他多年的生活信念,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两人之间情感的真正价值。那次春节家宴仿佛成了李明心灵上的一次大洗礼。过后的几天,他变得异常沉默,思考着自己和王芬以及儿子小刚的关系。
一天晚上,李明主动找到王芬,有些憋扭地说:“芬,这些年我们算来算去,到底算出个什么?我想,我可能真的错了。”
王芬看着李明,眼中闪过一抹欣慰的光,轻轻地说:“你终于愿意反思了,我们之间,还是要有点情感的。”
在老朋友老李和家里人的帮助下,李明逐渐理解了情感和金钱之间的平衡。春节过后的某个周末,他邀请了几位老朋友家中,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亲自下厨。
“今晚,就算上个世纪的账,”李明一面忙着,一面笑着对朋友们说,“今天谁也别提钱,就当做是老朋友的情谊。”
晚饭时,桌上的菜肴比任何一次都要丰盛,李明甚至还特意准备了王芬最爱的红烧肉。王芬看着这一切,心里面不由得涌上了感动。
小刚帮忙端菜,突然笑着说:“爸,看来你终于学会了怎么做年夜饭了。”
李明哈哈大笑,回头看着王芬和小刚:“从今往后,家就是家,这一桌子的温暖和快乐,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这顿晚餐,大家吃得格外香甜,谈笑风生。久违的和谐与温馨再次充满整个房间,夫妇两人的眼神里又重新找回了当年的默契和深情。
食后,李明向王芬提议:“以后的日子,咱们还是老样子,钱财之事不必太介意,幸福和谐才是咱们要的。”
王芬微笑,点了点头。李明心中有了一份坚定,家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样的夜晚愈发明朗。
夜深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王芬端来了热腾腾的茶,对李明说:“今晚的晚饭,是不是很不一样?”
李明轻叹一声,满怀柔情地回望着王芬:“是啊,宝贝,我觉得今晚是我近几十年来最开心的一次。”
家,最终不还是要温暖和理解么?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