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送外卖,是时代的悲哀吗?

码字看情感 2024-04-18 00:10:23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1291万人,又再次突破新高。

但与此同时,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也同样刷新了历史记录。

另一方面,中国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了,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后;毕业生的平均质量也确实下降了。大学毕业后,送外卖的比比皆是,中国有8400万人在送外卖,本科率已经达到了30%。

数量增加,平均质量就下降。这似乎是教育的悲哀。

我看了一则有关德国的相关消息,在德国只有20%的孩子上大学,剩下的80%的孩子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成为技术工人。

工资待遇不逊于搞研究工作的大学生,甚至有些高级技师的工资比大学教授还高。

德国严格执行预约制度和法律规定,工人每周只需工作五天,每天六小时。

绝大多数德国技术工人的月薪在人民币2.25万元至3.75万元之间,折合年薪27万至45万之间。

德国人认为只有极少数人适合读大学,绝大多数人应该从事技术操作性的工作。

在德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并不低,很多优秀的技术工人在工厂里努力工作。通过发明和专利获得更高的收入,甚至成为老板的合伙人或工程师。

而在我国,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走传统的路是上普通高中升大学,然后或考研究生、博士。

为什么中国家长不能接受孩子“读技校”?很多家长想到的是工资问题,认为蓝领的工资一定就比白领要低。

实际上,即使在国内,这个论点在几年前便已站不住脚。在2017年时,人民网就已经发文指出,上海技能人才(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个技工)的平均工资(9.54万)就已经高于全市平均工资(8.56万)。并且根据技能等级的提升,工资也会相应的上涨。

所以技校生一样可以非常优秀!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技校和国外(比如德国)的职校区别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工匠精神这方面,中国根本没有能力或耐心帮助所有技校生培养好那一门吃饭手艺,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或在社会上凭手艺吃饭的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是沦为社会较底层的打工人。

这才是问题的原因所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