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回流河南,是在越南缺电、印度缺人(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前提下,苹果和富士康的一时妥协而已,当然河南的产业发展确实有了喘息之机。
但业界可能都做好了,再一次失去苹果订单和富士康生产线的心理准备。
当年和现在,河南为富士康的引入和再度归来付出了很多,但订单受制于人就是这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富士康不是中国民众骂走的,苹果对果链的极致掌控力和富士康的逐利属性,注定了在地缘因素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会有剧烈的产业链波动。
此次富士康智能手机产线的有限回归对于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至关重要,最少一度被腰斩的手机出口将迎来大幅回升,这也再一次展现了中国目前的产业优势:完备的产业链、优质的人力资源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但这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是替代难度很大而已。
同理,印度和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质较低也都不是无解的死结,地缘因素的权重才是关键。全球制造业确实有向更加集中和优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地缘因素始终挥之不去,反复从中国“脱链”“迁链”“回流”的产业戏码可能还会上演,中国仍是优秀的“世界工厂”,但不少国家非常愿意从中国拿走几个甚至更多的“优秀车间”。
当务之急,是中国产业界趁着来之不易的喘息间隙,一边在全球化生产网络重新构建的浪潮里,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合作,促进多边贸易和投资定制化,一边加速自身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以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和新的竞争优势。
此外,此次富士康回流河南,不只是在智能手机产线方面招工,投资新能源汽车也是其大动作,按照富士康的想法:其大概率会采用名为CDMS(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商业模式,为汽车产业提供完整且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冀望大幅减少造车投入,并缩短新车上市的时间。
富士康在造车领域已经折腾了很长时间,一度进入了多家知名车企的供应链,但也和多个新势力车企合作得并不愉快。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卷”闻名,若是富士康以郑州为重要基地的造车之举未能达到预期成果,那么,是一走了之还是坚持到底?
印度同样在发力新能源汽车生产,越南已经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若印度和越南有限度地解决了基建、人力等问题,再叠加苹果、特斯拉等巨头企业的订单诱惑,富士康还会再一次跑路么?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