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改编世界名著,黄湘丽挑战艺术天花板,独角戏女王实至名归

小话大聊诗词 2024-04-12 00:24:39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24 heures de la vie d'une femme)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27年首次发表。

该小说讲述了一位老妇人对自身“非理性激情时刻”的回忆。

这位白发苍苍,举止高雅的老妇人,她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不自觉的冲动和理智之间的搏斗。

综观整部小说,茨威格以精湛的心理描写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细致、准确的刻画,发掘出人物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向读者展示出他们不曾示人的一面。

茨威格

1968年,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在奥地利上映。

2002年,由劳伦特·博尼克执导,根据茨威格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该影片阿涅丝·夏薇依、米歇尔·塞罗、贝热尼丝·贝乔、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等主演的电影,电影上映后,口碑不错。

这部电影将背景分别设在1913、1936和2001年。一个78岁的老人路易斯回到赌场以及他小时候的海边胜地,他遇上了奥利维娅,一个年仅19岁的小女孩,她迷上了一个暴戾的车夫。

路易斯在回忆1913的时候与一个年轻的波兰女赌徒发生的“韵事”,与此同时,他也倾述了在1936年自己母亲与他的意大利籍网球教练的一段风流史,还有一个叫做马莉布朗的老寡妇曾经帮助过他自己度过难关的事件。

黄湘丽《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2013年,孟京辉与黄湘丽首次将茨威格著名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中国独角戏的舞台。

在跌宕起伏的命运间,黄湘丽在话剧舞台上演绎的 “陌生女人”形象,紧紧抓住了观众们的心,她的极致演绎让观众见到了话剧的魅力,更见证了深情与孤独在舞台上所放射出的能量。

不止“陌生女人”,《你好,忧愁》中灵动苦闷的青春期少女、《九又二分之一爱情》中伤心欲绝的复仇者、《狐狸天使》中冷漠宁静的人间天使,精湛的表达技巧和多变的表演方式让这位执着、刻苦的女演员黄湘丽走进观众的心底。

黄湘丽,1985年2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中国内地女演员 。

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 。2008年,加入孟京辉戏剧工作室 。2011年,参演了浪漫轻喜剧《新娘》 。2012年,主演了第五版《恋爱的犀牛》 ;同年,主演了舞蹈戏剧《怪谈》。

2013年,黄湘丽首次出演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15年,出演了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独角戏《你好,忧愁》。

2017年,黄湘丽出演独角戏《九又二分之一》 ;2019年,出演了由娄烨执导的电影《兰心大剧院》;2021年,黄湘丽出演了第四部独角戏《狐狸天使》;同年,由黄湘丽主演的话剧《伤心咖啡馆之歌》在首届阿那亚戏剧节进行了全球首演。

16年舞台经验,11年独角戏演出创作经验,黄湘丽创造了国内剧坛演出的奇迹 ,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独角戏面孔和中国剧坛当之无愧的“独角戏女王”,这一称谓对黄湘丽来说,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孟京辉与黄湘丽

黄湘丽演绎《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时光积淀,深耕无言。

黄湘丽在经年累月的舞台历练中逐渐成为观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独角戏女王”,成为舞台的一种孤独符号,更成为以临界孤独感来诠释茨威格的舞台面孔。

茨威格的作品总是善于抓住人类内心中最薄弱的悸动,来阐释他笔下人物虚浮难测的命运。而孟京辉同样善于抓住这份描摹心理的笔墨,并在更为先锋颠覆的戏剧舞台上展开。

在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走过十年之际,孟京辉与黄湘丽再度走进茨威格的情感世界,将他另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搬上独角戏的舞台。

独角戏是只有一位演员演出的戏剧,依靠演员的独白、表情和动作等营造一个独特的戏剧空间,是对话剧样式、表演观念和表现手段的突破,最难驾驭也最见演员表演功力,这种演出形式无疑给导演和演员带来了极高的挑战。

话剧,尤其是独角戏,是最考验演员的舞台艺术表现力和演技的。

在独角戏的舞台上,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内心独白、肢体表达等丰富的舞台表演手段,拓展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带给观众独特而新颖的舞台观感。独角戏的演员往往既是剧中角色,又是叙述人,有时还需扮演多位角色。

所以,不妨让我们从喧嚣中出逃,走进戏剧的迷夜,带着被唤醒的感官踏入剧场,置身黄湘丽带给我们的一场由冲动和心动促就的旅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在茨威格的情感世界中,他用细腻的笔触为人们赋予踏入灵魂的超能力。人们好透过茨威格的文字一眼看穿人类的内心,又好像被笔尖突然穿透心脏,所有隐藏在心底的想法,都被侃侃而谈的撰写在他笔下的文字中。

当文学离开纸张,走上戏剧舞台,黄湘丽为茨威格的文字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C夫人内心的纠结与缠绵都转化在精湛的台词技巧中,极致的肢体表达将所有情绪搬上舞台,所有感官都为这份浪漫与冲动而存在。

黄湘丽《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剧照

孟京辉再度改编茨威格同名著作,黄湘丽挑战当代戏剧新空间,她将再次带领观众深入一个女人悠然迷离的情感世界。

这是一个迷茫又坚定的故事,一个关于美好冲动和浪漫时间的故事。

在火车站、在钟楼下、在瓢泼大雨中,一个优雅的女子和一个拥有修长双手的年轻人,他们在24小时内的激情,究竟能实现爱情的期盼,还是会搅扰心绪的平静,或是造就命运的眷顾?

这一次黄湘丽又站上了她早已驾驭的斜面舞台, 切割出的三角空间,勾划着现实与梦境的分割线, 为她平淡生活中突然降临的爱提供一丝尖锐。

光影与烛火为这场回忆增添一份柔和的温度,掠影浮光捕捉着观众的每一处细微神情,在这场朦胧梦境中,每个人都为孤独增添了一份气息。

黄湘丽手臂上的肌肉线条与指尖缠绕的动作都化作情感的爆发点; 晃荡在剧场中的脚步声将观众的所有感官凝聚在她的身影间,仿佛一个敏感、纠结、迷茫的女人的心脏正在有力地跳动。

她扬起的发梢与微妙的呼吸都近在咫尺,仿佛这个空间都因她的动作和言语而发生形变!

极致的情感表达和肢体演绎将观众全观感拉入茨威格心理风暴中,一个女人在平淡生活中突然闯入的悸动,被她淋漓尽致地剖析在观众眼前。

在话剧舞台上,黄湘丽是小说中的C夫人,又是C夫人倾诉的聆听者,她是重新捡回心动的幸运儿,又是挣扎在自我与世俗之间的孤独者。

丈夫过世两年之后,赌场之中一双美得不可思议的双手足以勾住她的心。她用亡夫最擅长的手相术看透年轻人决然赴死的心,却无法阻止它脱轨而出。

这时候,一个冲动的选择,或许可以成为跳脱出枯燥生活的唯一机会。 她 伸出 拯救之手,试图挽救这个长着美丽双手的年轻人的生命,也透过这双手试图拯救被粘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迷茫又疲惫的自己。

是遵从内心,还是顺应他人的目光?生活总是无时无刻充斥着人类与自我的辩论。

静谧的灯光下,导演孟京辉的声音也融入这场充满回忆的悠然空间。海浪与雨点组成挥散迷茫的白噪音,隔绝嘈杂的议论,面对最真实的自我。

人们总会选择在某些时刻短暂地逃离生活,逃离马不停蹄的奔波和柴米油盐的平淡。人们也总会在某些时刻笃定自己的冲动,说走就走,飞蛾扑火。

没有人说得准这样的逃离能治愈多少内心的破碎,也没有人能保证遵循内心的瞬间冲动是否值得升华为记忆的永恒。

但她,在那一瞬间,没有因为量化价值而变得小心翼翼、没有 因为计较得失而瞻前顾后,更没有因为害怕受伤而收回触摸内心的那双手。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过一瞬间的冲动,有人的梦已经转变为现实,有人的梦却渐渐消散。有的人做了一次决定,体会过一种情感,于是,更为深沉的梦开始了。

站上独角戏舞台的第十年,黄湘丽再度走入茨威格的情感世界。锐利的心理描写将黄湘丽细腻的舞台表达发挥到极致,每一位观众都将沉浸在这缕冲动的灵魂中,赴约一场与理想的私奔。

小话诗词

话剧《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导演孟京辉对舞台表现力的拿捏以及匠心独运的舞台视觉冲击力。

暖黄的光影将舞台包围,柔和的气场填充着每一寸孤独。实时摄影以“被 拯救者”的视角与C夫人对视,聆听沉溺于心底难以吐露的自白。

三角舞台延续茨威格笔触下直击内心的尖锐感,倾斜的台面将梦境从地面剥离,让C夫人的一举一动以更直白大胆的方式展露于现实之中。

现实与幻境在舞台上模糊,在24小时之间为C夫人搭建出一个冲动而美好的未来。

孟京辉,1964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演员、制片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1987年,主演荒诞剧《犀牛》,这是他第一次走上 中央戏剧学院 的舞台。1990年,执导个人首部话剧《 送菜升降机 》。

1992年,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1994年,自编自导实验戏剧《我爱XXX》。1999年,执导小剧场戏剧《 恋爱的犀牛 》。2002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 像鸡毛一样飞 》,该片入围第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处女作、第5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2006年,孟京辉执导话剧《镜花水月》。2010年,执导话剧《柔软》。2015年,执导中国第一部浸没式戏剧《 死水边的美人鱼 》。2019年,执导话剧《茶馆》,该剧受邀进入第73届阿维尼翁戏剧节核心板块IN单元演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