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战争,你准备怎么拍?身处和平年代,这是一个伪命题。但作为摄影人,见到任何事情,你都应该思考,随时训练自己的摄影思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对比、制造冲突感的思维模式,可以给画面增加冲击力。注意几个关键点:
1.构图重点在于寻找相似物体;
2.多利用前景、后景进行借位;
3.前期一次性构图拍摄或后期拼接P图都是可行的。
下面,多看多思考,举一反三,你的生活中有没哪些地方可以对比?
土耳其艺术家乌古尔·加伦库斯(Uğur Gallenkuş),使用分裂的图像来强调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与和平社会之间的严重差异,创造出平行世界的差异化,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到无比沉重和心酸。
公园里,一个扎着小啾的小女孩坐在跷跷板的一头,表情快乐,无忧无虑地玩耍着。而跷跷板的另一头,战争废墟中的一个小男孩,正骑在一根废弃坦克的炮管上,表情凝重不知在想什么事情。两幅图片巧妙地拼接,同样都是童年,同样都有天真好玩的一面,但身处环境不同,他们的未来还会相同吗?
逆光、大光圈,背景虚化的小女孩,有明显的金边轮廓,人物很突出!她正吹着泡泡高兴地玩耍。顺着小女孩吹泡泡的方向,画面另一边,刚好一颗炮弹击中了一栋民房。整个画面的动势感很明显,两张图拼接很成功,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吹泡泡的方向,最后落到炮弹的硝烟上。
同样都是皮卡车,一辆装载着持枪武装分子,一辆装着性感美女,一边举枪欢呼庆祝战斗胜利,一边高举手臂兴奋嗨翻天。画面形式雷同,他们也都有高兴的共同点,同样都是兴奋激动,但处于事发状态的不同,画面的戏剧感十分强烈。
单看左边,一块军事基地的空地上,规整有序地摆放着一排排战争留下的步枪,数量之多,基本上已经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单看右边,一排排鲜花统一整齐地争先开放着,你也能感受到舒适愉快的田间氛围。看两边一起看,都统一整齐,都差不多的透视角度,但完全不一样的场景氛围。这样的冲突感让整个画面冲击力十足。
战争中的一间教室,小男孩望着有炮弹袭击过的黑板,若有所思,他在想写字吗?但也有可能不会写。而和平地区的一间教室中,男孩胸有成竹地计算着数学算式。画面两边展示出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教育状况,形成了强烈对比。
猛烈的炮火轰炸后,整个城市已成废墟,一位父亲找到一个还能装水的浴缸,正为自己的两个女儿洗澡。另一幅图是一间干净整洁的浴室,纯白的圆形浴缸,跟左面战争废墟中的浴缸形状相呼应。画面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被完完全全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一边是一排正在等校车的小孩,他们即将到校开始一天的常规学习,拥有优越的教育条件;另一边是一排正在提桶接水的小孩,他们即将获得每天有限的生活水源,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根本就没有机会上课学习。同样的在一条道路上,同样在排队,但他们排队的目的完全不同。
上图的一名男子在一场枪战中不幸倒在了街道上,下图是无所事事的嗜酒男子熏酒后昏倒在自己的家中,创作者将相同身体方向的另一张图进行了拼接,同样都是“倒下”,图形状态的相同感和倒下的原因有巨大的冲突,这让整个画面的冲击力满满。
爆发战争,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就会沦为战争难民,逼不得已逃离自己的家园;圣诞节,普通市民全都装扮成圣诞老人,兴高采烈地上街游行。聚集的行为原因和目的都不同,这样的场面有很强的冲突感。
作者巧妙地将两个不同场景中的秋千拼在了一起,晃眼一看似乎旋转的方向和角度都比较相似,小孩们的心情和快乐的程度也应该不相上下。但身处场景完全不同,引发的冲突感却是巨大的。
好了,作品看完,如何制造画面冲突感,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狼族宋老师评图等你来投稿。